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淋巴细胞白血...
  • 2篇急性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干扰素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TH1/TH...
  • 2篇表达及临床意...
  • 2篇成人
  • 2篇成人急性
  • 2篇成人急性淋巴...
  • 1篇蛋白
  • 1篇多发伤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鲁海艳
  • 4篇刘丽
  • 2篇刘玲
  • 1篇李庆生
  • 1篇吴炜
  • 1篇陈晓文
  • 1篇夏海龙
  • 1篇夏瑞祥
  • 1篇曾庆曙
  • 1篇程歆
  • 1篇黄震琪
  • 1篇朱立新
  • 1篇王庆义
  • 1篇杨明珍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79例,其中并发凝血功能异者41例(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者38例(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使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水平升高(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16、0.692、0.687,特异度分别为95.8%、87.5%、58.3%、79.2%,敏感度分别为66.7%、44.4%、77.8%、48.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OR 3.921,95%CI 1.374~11.189,P=0.011)。结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
鲁海艳张高峰方长太刘丽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E-选择素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疾病组,另于同时间段招募1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疾病组在入院48 h后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按照有无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及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绘制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入院48 h后外周血各项Th1/Th2细胞因子及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价值。结果疾病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1%,不同感染类型患者革兰阴性菌占比均较高;感染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创伤部位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创伤部位医院感染患者IL-2、INF-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IL-2、IFN-γ、IL-4、IL-10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特异度高于各个指标单独预测(P<0.01),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灵敏度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IL-2、IFN-γ水平下降,IL-4、IL-10水平升高,Th1向Th2漂移,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上述趋势更明显,此类患者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且各细胞因子水平联合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高。
张慧秋刘丽刘玲沙梦龙鲁海艳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辅助性T淋巴细胞Γ干扰素医院感染
尾型同源盒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同源盒基因CDX1,CDX2和CDX4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51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DX1,CDX2和CDX4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14例健康成人中未见CDX1,CDX2和CDX4表达,15例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未见CDX1,CDX2和CDX4表达,在初治ALL患者中CDX2的表达率为60.8%,而在治疗缓解后其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在复发组患者中CDX2表达率又升高(81.8%);CDX2表达与疾病危险分组相关,高危组CDX2阳性率为91.7%,高于标危组45.7%(p<0.05);CDX1和CDX4在初治及复发成人ALL中皆无表达。在初治和复发的成人ALL患者中CDX2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低于表达阴性的患者(p<0.05);CDX2表达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CDX2表达和成人ALL的发病、复发相关,CDX1和CDX4表达与成人ALL发病及复发无相关性;CDX2表达阳性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预后不良;CDX2可作为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鲁海艳夏海龙陈晓文朱立新王庆义程歆
关键词:CDX2基因
尾型同源盒基因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同源盒基因CDX1,CDX2和CDX4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1)实验分组:51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年龄在14-76岁,中位年龄36岁)分为初治组;缓解组15例;复发...
鲁海艳
关键词: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文献传递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2018年9月行CRRT治疗的36例ARDS并发AK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素组(18例)和枸橼酸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凝血相关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滤器使用寿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UN、Cr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肝素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枸橼酸组,PT、APTT长于枸橼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滤器寿命短于枸橼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更佳,能够延长滤器寿命,更加安全。
陆伟燕宪亮刘丽鲁海艳张高峰张肖难
关键词: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感染的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早期感染的发生率及病原菌的分布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24例发生早期感染,感染率为92.3%。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8 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d;感染持续时间为3~12d。所有患者首次感染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时。移植早期感染最常见为口腔炎、胃肠炎等消化道黏膜炎,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检查分离出细菌8株,真菌1株,病毒1株。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感染发生率高,并与粒细胞低下密切相关,以口腔、咽部、胃肠道及肺部多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李庆生杨明珍夏瑞祥曾庆曙黄震琪吴炜鲁海艳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后并发症革兰阴性菌感染
外周血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20例重症脓毒症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名作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Treg/Th17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检测并对比。所有病人均随访观察28 d,根据观察组病人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对比2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IFN-γ/IL-4、TGF-β/IL-1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各细胞因子水平与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关系,另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28 d病死率为25.00%;死亡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存活组(P<0.01);年龄增大,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血肌酐、IFN-γ、IL-4、TGF-β、IL-17水平升高是影响病人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IFN-γ/IL-4、TGF-β/IL-17比值降低是病人近期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P<0.01);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0.01);IFN-γ/IL-4、TGF-β/IL-17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0.01)。结论:重症脓毒症病人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异常升高,IFN-γ/IL-4、TGF-β/IL-17均降低,且其水平变化情况与病人近期预后有关,均是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均对病人28 d内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各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张慧秋刘丽刘玲鲁海艳张肖难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