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江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H指数:5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Hp参与炎症的途经。方法:对7 665例研究对象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13C阳性组(n=2 737)和13C阴性组(n=4 928),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13C阳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3C阳性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与13C阴性组相比,13C阳性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4≤13C尿素呼气试验超过基准δ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值)<20时最高。年龄对13C阳性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在40~50岁达到高峰,男性在60岁左右达到高峰,但2组间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也是13C阳性的危险因素(OR=1.012,95%CI=1.008~1.017)。结论:Hp感染可能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高相关,不排除Hp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来参与炎症反应。另外,Hp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 吴晓醒张伟钱昆闵江王小林彭斌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炎症白细胞
-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试验组(56例)。两组患者均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6mg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治疗3d。结果试验组患者腹胀缓解率、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5.00%和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6%和67.95%(P<0.05),治疗3d内排气率无显著差异(46.43%比41.38%,P>0.05);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小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血钠、血钾水平及渗透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小肠梗阻患者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比41.03%,P<0.01)。结论生长抑素可缓解肠梗阻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纠正低钠、低钾血症及低渗透压脱水状态。对小肠梗阻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可降低手术率,对结直肠梗阻患者需慎用或不用。
- 黄乘龙程雨曦魏正强吴晓醒王浩宇张伟毛冰朗黎晖徐维闵江钱昆
- 关键词:生长抑素肠梗阻临床疗效小肠梗阻结直肠梗阻
- 多西他赛或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9
- 2017年
-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TXT)或伊立替康(CPT-11)联合奥沙利铂(L-OHP)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该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ⅢB~Ⅳ晚期胃癌患者,将其分为TXT联合L-OHP及替吉奥组(改良DCF组,33例)和CPT-11联合L-OHP及替吉奥组(改良ICF组,29例),所有患者完成1个周期及以上的化疗,直至疾病出现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化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DCF组的客观缓解率(ORR)为60.6%,高于改良ICF组的51.7%,但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37,P=0.403);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脱发和肝功能异常等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CF组与改良ICF组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66.7%、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P=0.706);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胃动力障碍等,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2,P=0.456)。结论 TXT联合L-OHP及替吉奥与CPT-11联合L-OHP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可缩小瘤体,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不良反应大致相同,均可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 谢文健闵江钱昆张伟
- 关键词:晚期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 ZEB1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E盒锌指结合蛋白1(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 1,ZEB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ZEB1在97例不同危险度的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卡方检验分析ZEB1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结果 ZEB1的表达与GIST细胞核分裂像及危险度正相关;ZEB1高表达患者术后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远低于ZEB1低表达者。结论在GIST当中,ZEB1可能具有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
- 杨盛兰闵江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因素
-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的技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探索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经右侧入路完成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分析。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共154例,年龄〉18岁,数字随机分入试验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55±8.5)岁]和对照组[(76例,男38例,女38例;年龄(54±9.6)岁]。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由同一医疗组进行手术,在胃癌根治的基础上,试验组行经右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对照组行经左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比较两组之间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3年无瘤生存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25±3.6)与(24.6±3.9)个]、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及3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试验组(155.4±59.2) min,对照组(175.6±51.2) min],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6.3±23.1)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9.3±3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基础上,施行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是安全的,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但经右侧入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显示出优势。
- 闵江钱昆吴晓醒王子卫张伟
- 关键词:胃肿瘤
- 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医学院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究分析阶段目标教学法在医学院学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名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研究组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开展阶段目标教学法。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合格率、带教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教学相比,阶段目标教学法在临床学生实习中的应用价值大。
- 杨盛兰闵江
- 关键词:临床带教
- 64例小肠间质瘤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4例S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SIST患者中,间质瘤位于近端小肠45例(70.3%),远端小肠19例(29.7%)。SIST临床表现不典型,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30例(46.9%),腹痛18例(28.1%),腹部包块8例(12.5%),腹胀5例(7.8%),恶心呕吐3例(4.7%)。螺旋CT对SIST的检出率为98.2%,诊断符合率为57.9%,在各种检查中最高。64例SIST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极低、低、中、高危险度分别为8例(12.5%)、22例(34.4%)、3例(4.7%)、31例(48.4%)。近、远端SIST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数、肿瘤危险度及Ki-67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端SIST大多直径小于或等于5cm,核分裂象数小于或等于5/50高倍视野(HPF),Ki-67阳性率低于远端SIST。肿瘤直径、核分裂象数、是否服用伊马替尼、肿瘤危险度是影响SIST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出血是SIST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近端SIST发病率高于远端SIST,螺旋CT是最有效的检查方法,远端SIST恶性程度高于近端SIST,且较近端SIST更易复发、转移。
- 唐鹏闵江钱昆张伟
- 关键词:肠肿瘤小肠间质瘤
- 腹腔镜基础技能训练在腔镜医生培养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究腹腔镜基础技能训练在腔镜医生培养中的应用。方法以100名来自基层的胃肠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直接术中教学的方法,研究组先进行为期1周的腹腔镜基础技能训练,在此基础上再行手术台上腹腔镜基本技能教学。结果研究组学员在缝合、打结等技能合格率上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学员对腹腔镜基础技能+术中教学的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单纯的术中教学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腹腔镜暴露技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基础技能训练在腹腔镜医生的培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教学模式。
- 杨盛兰闵江
- 关键词:教学方法腹腔镜基础技能训练满意度调查胃肠外科医生培养
- 腹腔镜胃食管结合部癌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食管结合部癌腹腔镜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行胃食管结合部癌切除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组26例,腹腔镜组46例。结果开腹胃食管结合部癌根治术组清扫淋巴结(23±7)个,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组清扫淋巴结(24±8)个,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2,P=0.596);开腹组清扫阳性淋巴结(0.92±0.29)个,腹腔镜组为(0.89±0.23)个,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8,P=0.613);开腹组中有11例患者淋巴结病理为阳性,而腹腔镜组为16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01,P=0.526);开腹组食管切除长度为(2.0±1.0)cm,腹腔镜组为(3.0±0.8)cm,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71,P〈0.001);26例开腹组患者中有5例(19%)患者术中病理切缘阳性,46例腹腔镜组有6例(13%)患者术中切缘阳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91,P=0.483);开腹组中有7例患者,腹腔镜组有3例患者行胸腹联合肿瘤切除,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5.781,P=0.016);腹腔镜组清扫的脾门淋巴结(第10组+第11组)数量比开腹组多[(3.9±2.2)个比(2.6±1.7)个,t=0.260,P=0.011],但两组清扫脾门淋巴结的阳性数量[(0.55±0.31)个比(0.70±0.36)个,t=1.782,P=0.079]和阳性比例(7/26比13/46,x^2=0.015,P=0.903)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加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比开腹组短[(192±126)min比(271±152)min,t=0.237,P=0.021],手术出血量少[(104±43)ml比(163±68)ml,t=0.451,P〈0.01]。两组严重手术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胃食管结合部癌手术在脾门淋巴结清扫方面�
- 曹鸿峰张伟杨瑾黎晖徐维闵江钱昆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切除术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