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醒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症
  • 1篇医疗过失
  • 1篇胰腺
  • 1篇抑素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远端
  • 1篇远端胃
  • 1篇远端胃癌
  • 1篇远端胃癌根治...
  • 1篇直肠
  • 1篇直肠梗阻
  • 1篇治疗肠梗阻
  • 1篇人群体质
  • 1篇认知功能障碍
  • 1篇生长抑素
  • 1篇视力
  • 1篇视力损害
  • 1篇视力损伤

机构

  • 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潼南区...

作者

  • 6篇吴晓醒
  • 3篇钱昆
  • 3篇闵江
  • 3篇张伟
  • 1篇王永红
  • 1篇万立华
  • 1篇毛冰朗
  • 1篇陈国俊
  • 1篇彭斌
  • 1篇黎晖
  • 1篇魏正强
  • 1篇李永强
  • 1篇王子卫
  • 1篇王小林
  • 1篇徐维
  • 1篇姚岚

传媒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0例外伤致视力损害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外伤造成视力损害的分析,探讨其损伤的原因,受伤机制,鉴定时的要点。方法:对200例达到分级标准的眼损伤案例,从年龄、性别、损伤性质、致伤原因、相应病变、视力损伤程度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伤所致视力损伤案例中男女比例为2.92∶1;左右眼比例为1.50∶1;年龄分布于2~83岁,其中40~49岁最多,平均年龄41岁。致伤原因最多的是车祸,占所有致伤原因的45.0%,其次为钝器伤,车祸所致损伤主要为视神经损伤,钝器伤则主要造成眼球挫伤。视力残疾鉴定中低视力1级和2级占44.0%,而盲目3级以上占47.7%。结论:外伤是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且致盲率较高,致伤机制以车祸伤引起的神经损伤最为多见。鉴定时应注意外伤后的视力损害的与外伤是否有直接关系。单纯的角膜损伤以及外伤性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力损害低视力1级为主,但有并发症时视力损伤明显加重。
姚岚吴晓醒万立华
关键词:外伤视力损伤法医临床学
论医疗过失的不可避免和可以控制
2012年
从医疗行为的性质、医疗行业特殊性、医护人员心理因素出发,分析医疗过失的不可避免。而如何掌控医疗过失的发生是整个社会一直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此同时从服务理念、医学科学教育及健康心理3方面提出如何控制、减少医疗过失。
王凌吴晓醒徐家建沈春明
关键词:医疗过失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以期探讨Hp参与炎症的途经。方法:对7 665例研究对象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13C阳性组(n=2 737)和13C阴性组(n=4 928),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常规。运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比较组间差异、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与13C阳性的非线性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3C阳性与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之间的关系。结果:与13C阴性组相比,13C阳性组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4≤13C尿素呼气试验超过基准δ值(delta over baseline,DOB值)<20时最高。年龄对13C阳性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女性在40~50岁达到高峰,男性在60岁左右达到高峰,但2组间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也是13C阳性的危险因素(OR=1.012,95%CI=1.008~1.017)。结论:Hp感染可能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和单核细胞绝对值升高相关,不排除Hp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来参与炎症反应。另外,Hp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之间呈抛物线关系。
吴晓醒张伟钱昆闵江王小林彭斌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炎症白细胞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肠梗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试验组(56例)。两组患者均予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和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试验组患者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6mg静脉泵注,两组均持续治疗3d。结果试验组患者腹胀缓解率、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5.00%和83.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6%和67.95%(P<0.05),治疗3d内排气率无显著差异(46.43%比41.38%,P>0.05);试验组患者胃肠减压量、小肠梗阻患者胃肠减压量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血钠、血钾水平及渗透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小肠梗阻患者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比41.03%,P<0.01)。结论生长抑素可缓解肠梗阻临床症状,减少胃肠减压量,纠正低钠、低钾血症及低渗透压脱水状态。对小肠梗阻患者使用生长抑素可降低手术率,对结直肠梗阻患者需慎用或不用。
黄乘龙程雨曦魏正强吴晓醒王浩宇张伟毛冰朗黎晖徐维闵江钱昆
关键词:生长抑素肠梗阻临床疗效小肠梗阻结直肠梗阻
55~69岁人群体质指数和体成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55~69岁人群体质指数(BMI)、体成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从而提高人们的营养管控意识,降低成年期MCI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方法随机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55~69岁的健康体检人群873人作为研究对象。测量BMI、脂肪率(PFM)、去脂体重(FFM)。按PFM、FFM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别将研究对象分成Q1、Q2、Q3和Q44个组。根据北京版蒙特利尔量表(MoCA-BJ)评估认知功能。使用SPSS 22.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肥胖组MCI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883和2.137);与PFM Q4比较,PFM Q1、Q2组MCI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4.703和2.728);按性别进行分层后,PFM水平与MCI风险负相关(男、女性OR值分别为0.902和0.929),男性FFM水平与MCI风险负相关(OR=0.927);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与体重正常×PFM Q4组比较,肥胖×PFM Q2组MCI风险降低(OR=0.122,95%CI:0.018~0.853);与体重正常×FFM Q4组比较,肥胖×FFM Q1组MCI风险增高(OR=6.406,95%CI:1.248~32.888),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55~69岁年龄段人群超重和肥胖与MCI风险增加相关,PFM、FFM与MCI风险负相关。BMI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可能与PFM、FFM水平有关。
彭旭蕾吴晓醒李永强陈国俊王永红
关键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体质指数去脂体重
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的技巧与疗效分析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探索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经右侧入路完成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手术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分析。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远端胃癌患者共154例,年龄〉18岁,数字随机分入试验组[78例,男40例,女38例,年龄(55±8.5)岁]和对照组[(76例,男38例,女38例;年龄(54±9.6)岁]。试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由同一医疗组进行手术,在胃癌根治的基础上,试验组行经右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对照组行经左侧的胰腺上方胃系膜的完整切除,比较两组之间手术过程、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及3年无瘤生存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25±3.6)与(24.6±3.9)个]、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及3年无瘤生存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手术时间[试验组(155.4±59.2) min,对照组(175.6±51.2) min],术中出血量[实验组术中出血量(56.3±23.1) ml,对照组术中出血量(79.3±3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基础上,施行经右侧胰腺上方胃系膜完整切除是安全的,且二者短期疗效相当,但经右侧入路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显示出优势。
闵江钱昆吴晓醒王子卫张伟
关键词:胃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