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林
-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萍乡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术前外周血NLR和d-NLR水平与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派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NLR)对评估结直肠癌(CRC)手术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555例CRC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进行5年随访;利用ROC曲线确定NLR和d-NLR的cut-off值,Kaplan-Meier曲线和多重Cox回归分析NLR、d-NLR与CRC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构建临床预后预测列线图评价预测价值。结果以总生存期为判断终点,NLR(灵敏度=0.752,特异度=0.753,AUC=0.762)与d-NLR(灵敏度=0.721,特异度=0.683,AUC=0.720)的cut-off值分别为3.21和2.12;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术前NLR、d-NLR与CRC术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相关(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和d-NLR水平高是判断CRC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HRNLR=2.53,HRd-NLR=1.60)和总生存期(HRNLR=2.75,HRd-NLR=2.11)的独立预测因子;按包含与未包含NLR、d-NLR两因子分别构建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预测列线图,其C指数分别为0.851、0.836和0.801、0.793。结论术前NLR和d-NLR水平高则CRC术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明显缩短;术前NLR和d-NLR可作为评估肿瘤II^III期CRC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
- 崔莹珊陈小林周航亮张瑞光
- 关键词:结直肠癌NLR
- CYP2R1基因多态性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 探讨维生素D代谢酶基因CYP2R1多态性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HB患者65例,使用恩替卡韦治疗48 w,随访至72 w;根据治疗应答效果分为完全应答(CR)组和非完全应答(NCR)组,对两组患者CYP2R1 rs2060793和rs12794714进行基因分型.观察其疗效和血清HBeAg转换的情况.结果 治疗48 w后,30例为CR组,35例为NCR组.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OR=2.019,95%CI:0.982~4.319,P=0.035)可以预测恩替卡韦治疗完成后持续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恩替卡韦治疗48 w后,CYP2R1 rs12794714 TT基因型患者的HBV DNA含量明显低于非TT基因型患者含量(P<0.05).结论 携带T等位基因的CHB患者在恩替卡韦治疗后更容易获得HBeAg血清转换效果.
- 李凤中陈卫国陈小林
- 关键词:多态性恩替卡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MiR-124 rs531564、miR-26A rs7372209和miR-126 rs4636297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联研究
- 目的探讨miR-124 rs531564、miR-26A rs7372209和miR-126 rs4636297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技术,对724例...
- 刘剑荣陈小林
- 关键词:MIR-126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性
- 文献传递
- 术前外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判断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82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血常规结果,并对上述纳入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评估术前PLR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同时评价其临床预后预测列线图的预测价值。结果高PLR与TNM-Ⅲ期、低/未分化、肿瘤浸润深度(T3/T4)和淋巴结转移(N1/N2)相关。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术前PLR与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总生存期(OS)相关(P均〈0.001),高PLR是判断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临床不良预后(RFS:P〈0.001,HR=2.61,95%CI=1.69~4.88;OS:P〈0.001,HR=2.79,95%CI=1.63~4.28)的独立预测因子;以PLR为基础构建的复发预测列线图和死亡预测列线图的C-index分别为0.849和0.821,未含PLR因子构建的复发和死亡列线图的C-index分别0.792和0.775。结论术前高PLR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RFS、OS呈负相关,术前PLR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RFS、OS的独立预后因子,由其构建的复发和死亡预测列线图可明显提高术后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效能。
- 崔莹珊陈小林周航亮
- 关键词:结直肠癌列线图
- LAMP在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的应用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究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在临床上诊断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进行检查的100例疑似肺结核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后分为肺结核组与非结核病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行LAMP检测、L-J培养及痰涂片检查。以痰涂片检查作为诊断肺结核金标准,比较LAMP、痰培养在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并分析LAMP、L-J培养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结果50例肺结核组患者中LAMP共检出阳性50例,阳性率为100.00%;L-J培养共检出阳性39例,阳性率为78.00%,LAMP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高于L-J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检查在诊断结核中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L-J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MP检查与L-J培养诊断肺结核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MP法在诊断肺结核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且在结核分枝杆菌中阳性检出率较高,检测过程中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等优势,可用于结核病早期检测。
- 廖洁陈小林李小玲
- 关键词:肺结核抗酸染色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应用于肺结核痰标本检测的可行性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估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TB)法用于肺结核痰检的可行性。方法活动性肺结核病例于治疗前基线期(T0)、2月末(T1)、6月末(T2)连续采集晨痰标本,同时采用SAT-TB法、抗酸染色和痰培养法检测。以痰培法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别对SAT-TB法、抗酸染色法与痰培养法的一致性进行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计算SATTB法、抗酸染色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选取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05例,总治愈率82.9%;18例治疗失败,SAT-TB法检出16例(占88.9%),抗酸染色法检出10例(占55.6%)。痰培养法、SAT-TB和抗酸染色法阳性率:T0期分别为100.0%、97.1%、61.9%,T1期分别为74.3%、58.1%、38.1%,T2期分别为17.1%、15.2%、9.5%,其中T0和T1期3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以痰培养方法为金标准,一致性分析Kappa值,T0、T1、T2期SAT-TB法与痰培养法分别为0.533、0.762、0.819,抗酸染色法与痰培养法分别为0.320、0.340、0.267;与抗酸染色法相比,SAT-TB与痰培养法具有更高的一致性。SAT-TB法总灵敏度(86.92%)高于抗酸染色(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AT-TB法总特异度(100.00%)与抗酸染色法(99.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6)。结论SAT-TB法耗时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抗酸染色法,与金标痰培养法一致性较高,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 廖洁陈小林李小玲
- 关键词:肺结核痰培养抗酸染色
- 血清YKL-40、CEA联合检测对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预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血清YKL-40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的预后诊断能力。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116例和同期结肠息肉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癌组织;血清CEA及YKL-40含量应用ELISA法检测。使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观察组血清YKL-4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YKL-40水平与浆膜浸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Dukes分期和CEA水平相关(P<0.05)。血清YKL-40高的结直肠癌早期和晚期患者总生存率显著高于YKL-40低水平患者。血清YKL-40及CEA都高的结直肠癌早期患者总生存率高于血清YKL-40含量低的患者。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早期患者血清YKL-40与CEA水平联合是预测临床早期CRC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陈建辉郭朝阳陈小林
- 关键词:结直肠癌老年YKL-40预后
- 雷帕霉素诱导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促进小鼠肺部炎症的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及其在小鼠肺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雷帕霉素、法舒地尔以及法舒地尔+雷帕霉素制备四组小鼠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肺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采用尾静脉注射Evans blue检测肺血管通透性,检测小鼠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另外体外培养人肺内皮细胞(HuLECs),使用雷帕霉素单独处理或者共处理法舒地尔,检测其跨内皮单层细胞的蛋白(HRP-BSA)渗透性。结果:体外细胞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雷帕霉素增加肺内皮细胞通透性Pa系数升高(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而法舒地尔可以降低其诱导的肺内皮细胞通透性(P<0.01)。雷帕霉素明显加重小鼠急性肺损伤,表现为肺泡间质增厚并伴有肺泡萎陷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肺损伤指数上升(P<0.01)。肺血管通透性、BALF总蛋白以及肺组织MPO活性均增加(P<0.01);预处理法舒地尔逆转由雷帕霉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性损伤。结论:雷帕霉素诱导肺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促进肺部炎症性损伤,而法舒地尔可以缓解雷帕霉素诱导的肺部炎症损伤。
- 陈小林陈建辉李先凡余增谱
- 关键词:雷帕霉素肺部炎症法舒地尔内皮细胞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