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士强

作品数:86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0篇文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4篇诗歌
  • 11篇写作
  • 9篇诗人
  • 8篇新诗
  • 8篇文化
  • 7篇新世纪诗歌
  • 7篇朦胧
  • 7篇朦胧诗
  • 6篇主持人
  • 6篇文学
  • 5篇诗歌写作
  • 4篇当代诗
  • 4篇叙事
  • 4篇中国诗歌
  • 4篇诗歌作品
  • 4篇国诗
  • 3篇当代诗歌
  • 3篇诗歌发展
  • 3篇诗学
  • 3篇网络诗歌

机构

  • 61篇天津社会科学...
  • 20篇北京师范大学
  • 12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

  • 76篇王士强
  • 16篇王士强
  • 8篇张清华
  • 1篇赵坤
  • 1篇薛红云

传媒

  • 7篇新文学评论
  • 5篇诗探索
  • 4篇理论与现代化
  • 4篇扬子江(评论...
  • 3篇北方论丛
  • 3篇芒种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创作与评论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文艺争鸣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当代作家评论
  • 2篇艺术评论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小说评论
  • 1篇大家
  • 1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年份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1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在隐匿与呈现之间——论白红雪的诗
2017年
白红雪作为诗人,在"隐匿"与"呈现"、现实与超现实、体验与超验、灵性与智性之间均形成了既平衡又有张力的结构关系。其诗歌,主题上主要表达"爱及缺失(错位)",充满精神性诉求,将情感与思想、感性与理性较好结合;艺术构成上坚持隐喻,同时也注重现实指向、文化根基和情感的"有感而发";语言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既没有失去诗味,也没有"语言的自循环",在语言意识上高度自觉。白红雪凭借长期的"隐匿者"的经历和自省,在隐匿与呈现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道路。
王士强
关键词:隐匿隐喻
主持人语
2016年
如果要选一位21世纪以来中国争议最大、最具话题性的诗人,似乎非沈浩波莫属。同时,如果要选这一时期中国最富创造性、最具活力与时代特征的诗人,沈浩波应该说也是前列者之一。话题性与创造力的结合使得沈浩波成为当今诗人群体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这里面,应该看到,话题性更多是在世俗、表象的层面进行的,其中不可避免包含着误读与偏见,而强劲的诗歌创造力、独特的诗歌美学追求才是沈浩波之所以成为沈浩波最为重要的原因。
张清华王士强
关键词:诗人诗歌创造力
在自己的时代里沉沦或飞升--近年诗歌转型之分析
19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转型,中国当代诗歌也在发生着意义重大的转型。大致说来,与诗歌民刊和网络诗歌的蓬勃发展相同步,当今时代的诗歌在发生一个由“生产型”到“消费型”,由“精英型”到“大众型”,...
王士强
关键词:诗歌美学艺术风格
文献传递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开拓之作——评张松建《抒情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被引量:2
2013年
张松建并不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已届不惑之年的他,到目前为止只出版了两本专著,发表的论文也只有二三十篇左右,就数量而言,在某些人看来或许不无“寒碜”。不过,他的两本书都被收入著名学者洪子诚主编、已成学界品牌的“新诗研究丛书”。
王士强
关键词:现代诗学诗学研究抒情著名学者新诗研究
时间态度与文化认同——由南方狼说到“80后”
2012年
年轻一代写作者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价值立场和文化认同,本文以"80后"诗人南方狼的诗歌写作为中心探讨这一问题。面对当今消费社会中文化的西化与虚无倾向,新一代的写作者确立怎样的时间态度,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认同,是决定其写作走向和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南方狼的写作在这方面作出了有代表性的探索。
薛红云王士强
关键词:文化认同
学院诗人的非学院化写作——以吴投文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学院诗人的吴投文其诗歌的"学院"特征并不明显,而是鲜明地体现了对体制、学院、精英等身份的自我反省、自我批判,他由此出发对生活、生命做出了富于洞察力和诗意的表达。他的诗情感内敛、不动声色,近乎"零度写作";在表达上则简单、直接、少修饰、不繁复,有"极简主义"的特征;在语言方面则以口语为主,充分地扬其所长而避其所短,深得口语诗歌之真谛。
王士强
新世纪诗歌:活力大于危机被引量:4
2018年
近年来,关于新世纪诗歌的评价呈两极分化的态势,它似乎恰如狄更斯所说既处于“最好的时代”也处于“最坏的时代”:有的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处于最好的时期,是新诗最为繁荣、成就最高的阶段,也有人认为当今的诗歌失去读者、自说自话、一塌糊涂,甚至已无存在的必要。这两种观点均具代表性,各有其理由与依据,但同时也都有其片面之处和盲区。
王士强
关键词:新世纪诗歌狄更斯新诗
一代人的“诗·生活”——口述历史中的“白洋淀诗群”被引量:1
2013年
"白洋淀诗群"已然成为中国新诗史上的经典,关于它的研究与论述已可谓连篇累牍、汗牛充栋。这其中有大量同质性、重复性的成分,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料来源的稀缺和大致相同。本文主要采取"口述历史"的形式,通过对"白洋淀诗群"诗人及相关人员的访谈,获取一手材料,
王士强
关键词:白洋淀诗群口述历史新诗史同质性相关人
论20世纪60~70年代“前朦胧诗”的亚文化空间
2013年
在"朦胧诗"出现之前,与其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大多具有现代主义写作趋向的诗歌存在可以称为"前朦胧诗"。"前朦胧诗"的存在时间大致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主体是一些20岁左右的年轻人,其诗歌活动多以一个个的圈子的形式存在,呈现出隐秘、非主流、异质性等亚文化特征。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其亚文化空间的成因与特征进行观照:时代、社会层面,政治高压之中所存在的缝隙与盲点;成长环境方面,家庭管控的缺位与朋友圈子的影响;年龄、成长阶段方面,青春期、青年亚文化;思想启蒙方面,对灰皮书、黄皮书等"异端书籍"的阅读、接受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选择;审美取向方面,对作品中人性、人道主义、个人主体等"人"的因素的保留。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前朦胧诗"成为那个特殊时代最有价值的诗歌存在。
王士强
关键词:朦胧诗亚文化
恶搞·恶炒·恶俗——论作为媒体诗歌事件的“梨花体”与“裸体朗诵”被引量:9
2008年
"梨花体诗歌"和"诗人裸体朗诵"成为轰动一时的媒体诗歌事件,在此过程中,诗歌以及诗人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在少数诗人那里,诗歌成为被用来沽名钓誉、追名逐利的手段而非庄严、崇高的艺术追求。同时,在大众媒体的恶意炒作下,悲剧性的文化事件被简化和改造成了喜剧性的娱乐事件,其内在性和精神意义被抽空。它们共同显示了当今时代文化上的恶俗之气,是大众消费意识形态对价值理性和人文追求的肆意扭曲。在如此的"共谋"下,诗歌成为被窥视的"他者",其形象被"脸谱化"和"妖魔化"了,诗歌本身受到了严重扭曲和伤害。
王士强
关键词:恶搞炒作恶俗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