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梅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漯河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理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4篇免疫
  • 3篇免疫组化
  • 3篇病理学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乳腺
  • 2篇生物学
  • 2篇胃肿瘤
  • 2篇细胞癌
  • 2篇细胞增殖
  • 2篇临床病理学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类
  • 1篇印戒细胞
  • 1篇印戒细胞癌

机构

  • 11篇漯河市中心医...
  • 5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漯河医学高等...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漯河市第五人...

作者

  • 11篇刘春梅
  • 8篇杨娟
  • 3篇曹东辉
  • 2篇赵琰
  • 1篇张印坡
  • 1篇邓同兴
  • 1篇孙春旭
  • 1篇吴晗
  • 1篇杨娟
  • 1篇赵路

传媒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淮海医药
  • 1篇华夏医学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白求恩医学杂...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中MCT2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17年
目的检测单羧酸转运蛋白2(MCT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4例乳腺癌组织及42例远离乳腺癌组织的正常乳腺组织中MCT2蛋白的表达,观察MCT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2.5%,显著高于远离乳腺癌组织的19.0%(P<0.001),且MCT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级别存在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和ER、PR、C-erb B-2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CT2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高度相关,有望成为判断乳腺癌生物行为的有效指标及乳腺癌治疗新的靶点。
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邓同兴
关键词:乳腺癌免疫组化
PAX7在横纹肌肉瘤和相关软组织肿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PAX7在诊断横纹肌肉瘤和相关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横纹肌肉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相关软组织肿瘤患者50例作为参照1组,另收集50例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参照2组,均行PAX7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研究组中PAX7基因表达28例,参照1组中PAX7基因表达2例,参照2组中无PAX7基因表达,研究组与参照组之间PAX7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000,P<0.05);研究组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0例,其PAX7基因分别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腺泡性横纹肌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表达各为80.00%、38.46%,71.00%、33.33%。结论:PAX7免疫组化染色对横纹肌肉瘤及相关软组织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可通过PAX7进行早期分型。
赵路杨娟刘春梅吴涵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软组织肿瘤免疫组化染色
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qPCR和免疫组化检测COL12A1基因与蛋白在5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用siRNA干扰技术敲低胃癌细胞SGC7901中COL12A1的表达后,通过CCK-8、平板克隆存活及Transwell小室实验分析SGC7901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Oncomine与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COL12A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COL12A1表达与胃癌病理分期无明显关系(P>0.05),但COL12A1高表达胃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q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COL12A1基因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均P<0.05)。敲低COL12A1后,SGC7901的生长、增殖和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COL12A1在胃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刘春梅张印坡杨娟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增殖肿瘤侵润
Ki-67与E-cadher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和意义
2015年
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上皮的肿瘤。在颅内肿瘤中,脑膜瘤仅次于神经上皮肿瘤而居第2位,占13%∽20%。脑膜瘤的生物学特性多种多样,目前认为其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1]。本文通过检测86例脑膜瘤组织中Ki-67与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Ki-67与Ecadherin的表达与脑膜瘤临床病理的相关性,从而阐明Ki-67与E-cadherin的表达与脑膜瘤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为后期脑膜瘤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曹东辉刘春梅吴晗
关键词:脑膜瘤病理学KI-67E-CADHERIN
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与其超声特征的相关性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肾透明细胞癌(ccRCC)病理分级和临床超声特征的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原发性ccR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术前行常规超声(CUS)和超声造影(CUES)检查,并行病理分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超声特征和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本组65例患者根据肾癌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病理分级,1级31例,2级22例,3级8例,4级4例;通过分析,肿瘤强化均匀性、最大径、最小径、血流、假包膜等超声特征和病理分级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包膜、强化均匀性是病理分级独立相关性因素(P<0.05)。结论 ccRCC病理分级和假包膜、强化均匀性密切相关,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刘春梅
关键词:肾肿瘤病理分级超声检查
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US-FNAB检查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影响
2023年
目的:研究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US-FNAB)检查对甲状腺结节(TN)良恶性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院收治的174例(共181个结节)TN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前均行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和US-FNAB检查,以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和US-FNAB检查诊断TN良恶性的效能。结果:132个甲状腺恶性结节中髓样癌1个,滤泡癌3个,转移癌2个,甲状腺乳头状癌126个;4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桥本氏甲状腺炎4个,甲状腺腺瘤7个,肉芽肿性炎5个,局部纤维增生4个,结节性甲状腺肿29个。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US-FNAB检查检出135个恶性结节,46个良性结节。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US-FNAB检查诊断TN的灵敏度为96.97%(128/132),准确度为93.92%(170/181),阴性预测值为91.30%(42/46),均高于单独诊断结果(P<0.05);联合检测漏诊率为3.03%(4/132),均低于单独诊断结果(P<0.05)。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US-FNAB检查诊断TN恶性肿瘤类型的符合率均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BRAF基因V600E突变检测联合US-FNAB检查对TN定性诊断具有较高效能,可为不同性质TN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对改善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赵路杨娟刘春梅吴涵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BRAF
FBXO4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背景与目的:F-BOX蛋白(FBP)家族成员F-box only protein 43(FBXO43)在肝癌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促进肿瘤恶性进展,且研究显示,FBXO43促进p53降解,发挥促瘤功能。为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FBXO4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恶性进展中的功能与相关机制。方法:基于TCGA、GTEx和Kaplan-Meier Plotter等在线数据库,分析FBXO4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FBXO43在胃癌细胞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检测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FBXO43的蛋白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特异性靶向FBXO43和p53的小分子干扰RNA分子(siFBXO43和sip53),分别或同时敲低HGC27和MGC803细胞中的FBXO43和p53的表达,利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侵袭和迁移等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共沉淀(Co-IP)检测FBXO43和p53的相互作用情况,以及敲低FBXO43后,p53的总泛素化水平。结果:TCGA和GTEx数据显示,FBXO43在胃癌中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均P<0.05);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显示,FBXO43高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期(HR=1.39,95%CI=1.09~1.78,P=0.0076)、无进展生存期(HR=1.35,95%CI=1.04~1.76,P=0.023)、进展后生存期(HR=1.6,95%CI=1.18~2.17,P=0.0021)均显著缩短。Western blot、qPCR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BXO43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上调,FBXO43蛋白水平与胃癌患者肿瘤大小、远处转移、TNM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CCK8、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侵袭和迁移结果显示,敲低FBXO43表达,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均P<0.05)。敲低FBXO43表达,上调p53蛋白的水平。Co-IP结果显示,FBXO43与p53可以相互共沉淀,敲低FBXO43,p53的总泛素化水平显著增加。功能实验结果显示,同时敲低p53,FBXO43敲低对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被拮抗,回复胃癌细胞的体外恶性表型(均P<0.05)�
杨娟刘春梅吴涵赵路卢珊珊
关键词:胃肿瘤细胞增殖肿瘤浸润
乳腺颗粒细胞瘤6例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以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6例乳腺GC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总结乳腺GCT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6例乳腺GCT中,男1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21~60岁(平均44.3岁),诊断为良性乳腺GCT 5例,诊断为非典型性乳腺GCT1例。临床上,6例均表现为乳腺实质内的单发、质地稍硬韧、边界模糊欠清晰的类圆形肿块;肿块最大径1.5~4.5 cm(平均2.5 cm)。镜下由纤维组织分割的成巢或成片的瘤细胞组成,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圆形或多边形,细胞界限不清,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胞核一般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可见核仁,无核分裂像。免疫组化Vimentin、S-100、NSE、CD68、α-Inhibin阳性表达,AE1/AE3、ER、PR、Her-2、SMA等阴性表达。结论乳腺GCT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大部分为良性,临床、细胞学及术中快速冰冻检查均易误诊为恶性肿瘤,需结合HE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加强术前多学科谨慎评估,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术后密切随访。
杨娟赵路刘春梅吴涵
关键词:乳腺肿瘤颗粒细胞瘤免疫组化
消化道不同部位印戒细胞癌中的SATB2、CDX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核基质结合蛋白2(SATB2)、尾型同源异型框转录因子-2(CDX2)在消化道不同部位印戒细胞癌(SRC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3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65例消化道手术切除SRCC标本,其中上消化道SRCC患者178例,下消化道SRCC患者87例。比较消化道不同部位SRCC组织中SATB2、CDX2阳性率及不同病理学参数的SRCC组织中SATB2、CDX2阳性率。结果SATB2、CDX2在食管(28.57%、28.57%)、胃(27.71%、40.96%)SRC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十二指肠(80.00%、60.00%)、空回肠(50.00%、50.00%)、阑尾(88.89%、66.67%)、结肠(89.47%、70.18%)、直肠(89.47%、68.42%)SRCC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B2、CDX2在上消化道SR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9.21%、41.01%,明显低于下消化道SRCC组织中的88.51%、68.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下消化道SRCC组织中Ⅲ+Ⅳ期SATB2阳性率分别为43.75%、95.87%,明显高于Ⅰ+Ⅱ期的12.20%、77.50%,CDX2阳性率分别为57.29%、85.11%,明显高于Ⅰ+Ⅱ期的21.95%、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消化道、下消化道SRCC组织中T_(3)+T_(4)期SATB2阳性率分别为44.55%、10.00%,明显高于T_(1)+T_(2)期的9.09%、79.59%,CDX2阳性率分别为57.43%、84.21%,明显高于T_(1)+T_(2)期的19.48%、8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TB2、CDX2在不同部位的SRCC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尤其在下消化道SRCC中SATB2、CDX2阳性表达率更高,可用于早期诊断消化道SRCC,且对评估SRCC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杨娟刘春梅赵路
关键词:印戒细胞癌上消化道下消化道
食管碰撞癌5例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食管碰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漯河市中心医院及漯河市第五人民医院2008-01/2015-12经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食管碰撞癌5例,同期食管癌1412例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碰撞癌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组合类型,高发年龄>65岁,男性高发;好发部位为食管中段、食管与贲门交界处;病理组织学特点以鳞状细胞癌碰撞腺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鳞状细胞癌碰撞平滑肌肉瘤为特点,两种碰撞肿瘤位置靠近,中间隔以非肿瘤性间质,无移行及过渡,有各自的转移途径.食管碰撞癌以鳞癌和腺癌的碰撞常见.结论:食管碰撞癌非常罕见,与一般食管癌相比,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术后病理诊断是唯一的确诊方法,因此在碰撞癌的诊断中,应充分取材,避免漏诊,以更好的指导临床的放化疗方案.
杨娟赵路刘春梅曹东辉赵琰孙春旭赵占堂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