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 作品数:105 被引量:907 H指数:17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金属学及工艺 建筑科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更多>>
中国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多中心临床特征调查 罗向前 邓洁 陈枫虹 徐睿 付清玲 史剑波鼻内镜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 被引量:36 2008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眼部并发症可能的原因及处理经验,以期引起鼻内镜外科医生的重视。方法收集作者收治的具有比较典型特征的鼻窦手术眼部并发症者22例8类。损伤类型分别为:纸样板损伤、眶内感染、额筛阻塞性囊肿、泪道损伤、眼外肌损伤、眶内出血、视神经损伤、眼底动脉栓塞等,并给予了相应处理。结果单纯纸样板损伤9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眶纸样板损伤伴眶骨膜下感染1例和泪道损伤、额筛阻塞性囊肿各1例经鼻内镜手术痊愈。眼外肌损伤2例中1例经眼肌矫正术后除向健侧有轻微复视外,其他眼位无明显复视;另1例经眼肌矫正后仍有轻度复视。眶纸样板损伤致眶内出血1例痊愈,另1例眶内出血和1例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视力丧失无改善。视神经损伤6例(7侧)中1例(1侧)经视神经减压+眶尖减压视力恢复正常,另1侧及其余5例(5侧)无改善。结论鼻内镜手术导致视神经损伤、眶内出血和眼底动脉栓塞导致的失明,治疗困难,预后极差;如果有残存视力,预后较好。 史剑波 陈枫虹 徐睿 吴文灿 侯伟坚 张玲 许庚关键词:鼻窦疾病 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 被引量:21 2022年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余少卿 王向东 徐睿 陈建军 孟娟 杨钦泰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许成利 王英 杨玉成 刘锋 张维天 赵可庆 唐隽 杨艳丽 陆美萍 邱前辉 杨贵 喻国冻 赵长青 左可军 石照辉 魏欣 叶惠平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曾明 许昱 巴罗 张天虹 王洪田 章如新 顾瑜蓉 谭国林 叶菁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关键词:外科手术 副交感神经 TritonX-100诱导嗅觉障碍后小鼠嗅上皮结构和嗅觉功能的改变及两者的相关性 2013年 【目的】用TritonX-100(TX)诱导一种嗅觉障碍模型,观察不同时点嗅上皮的组织学改变和小鼠嗅觉功能的变化,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用0.7%的TX对8~10周的BALB/C小鼠灌鼻以诱导小鼠嗅觉障碍,分别于灌鼻后第3、7、21、49、56天行觅食实验,以觅食时间的长短评估小鼠嗅觉功能的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的方法,检测小鼠嗅上皮(OE)中成熟嗅神经元(ORN)数量、嗅上皮厚度、嗅上皮细胞总数的变化;并对小鼠觅食时间的改变和嗅上皮中成熟嗅神经元数量的变化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X诱导小鼠嗅觉障碍后,第3~7天时,小鼠嗅上皮中成熟ORN的数量急剧下降,嗅上皮的厚度变薄,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小鼠觅食时间显著延长。第21天时,嗅上皮中成熟ORN开始增多,嗅上皮厚度开始恢复,嗅上皮中有大量新生细胞形成,以嗅觉标记蛋白(OMP)阴性细胞为主。此时小鼠嗅觉功能部分恢复,但觅食时间仍长于对照组。第49~56天时,小鼠嗅上皮中ORN数量、嗅上皮厚度、细胞总数及觅食时间恢复至正常水平。小鼠觅食时间与其嗅上皮中成熟ORN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57,P<0.001)。【结论】联合运用行为学及组织化学的方法,可有效地评估小鼠嗅觉功能;用TX可成功诱导小鼠嗅觉障碍模型,该模型简便、稳定、可靠,具有可恢复的特点。 曾宪平 陈合新 付清玲 徐睿 文卫平 史剑波 许庚关键词:嗅觉障碍 疾病模型 嗅觉功能 TRITONX-100 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2007(摘译) 被引量:32 2008年 欧洲鼻-鼻窦炎鼻息肉诊疗意见书2007(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EPOS 2007)是由欧洲变态反应和临床免疫学会在EPOS 2005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一个针对鼻窦炎鼻息肉的循征性诊疗意见书,发表在2007年鼻科学杂志上,同时该文被WHO发表的专业指导文献“完整的呼吸道(inter airway)”作为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断和治疗的主要索引依据。其目的和主要内容为:①更新鼻-鼻窦炎和鼻息肉的部分概念;②对现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进行循证性系统评估;③提供临床诊断和阶梯性治疗的详细步骤和处理策略;③规范疗效评估方法。本袖珍版是在EPOS 2007全文的基础上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取其精华。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史剑波等教授翻译成中文(译者对袖珍版内容做了部分删节,如删节了“为基层和非耳鼻咽喉专科医生提供的成人急性鼻-鼻窦炎循证处理策略”,“为基层和非耳鼻咽喉专科医生提供的成人伴有和不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循证处理策略”),并于2007年11月在桂林召开的全国慢性鼻-鼻窦炎诊治专家论坛上进行解读和讨论。刊出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内读者及时了解欧洲对鼻-鼻窦炎鼻息肉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据此进一步规范国内对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诊疗。此文的翻译和在本刊刊登已得到本“意见书”原作者Fokkens和Lund教授的授权。 Wytske Fokkens Valerie Lund Joaquim Mullol 史剑波 陈枫虹 文卫平 赖银妍 徐睿 郑静 王德云 许庚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 临床诊疗 意见书 慢性鼻-鼻窦炎 耳鼻咽喉科 抗IgE单抗治疗变应性鼻炎专家共识(南昌,2022) 被引量:10 2022年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是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介导的,辅助型T细胞2(T helper type 2,Th2)驱动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AR主要以鼻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为主,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过大,疾病反复发作,逐年加重,且容易并发过敏性哮喘。目前,国际上有多项研究证实,抗IgE治疗能够较为有效且安全地应用于AR等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并促进临床医生对抗IgE单抗治疗AR的认识和应用,基于国内外指南及近年相关研究报道,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制定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IgE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出发,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抗IgE单抗治疗AR的具体机制、应用方案和注意事项,以期为进一步提升AR的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叶菁 徐睿 邱前辉 杨贵 陈建军 曾明 余少卿 李健 杨玉成 王洪田 王向东 姜彦 王天生 赵可庆 张维天 孟娟 孟粹达 许元腾 谢志海 孙悦奇 唐隽 文译辉 石照辉 许成利 王英 刘锋 杨艳莉 陆美萍 娄鸿飞 喻国冻 叶惠平 魏欣 孙斌 安云芳 孙亚男 顾瑜蓉 张天虹 巴罗 孙娜 罗庆 邓玉琴 杨钦泰 许昱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免疫球蛋白E 变应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指引 2025年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AIT)可减轻变应性鼻炎(AR)的症状,减少药物使用,阻断新发变应原,并改变过敏性疾病的进程。传统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的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导致临床开展受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开展了多项淋巴结内注射(ILIT)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AR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患者依从性明显增高,可作为AR患者免疫治疗的一种新选择。本文以螨变应原引起的AR为代表,介绍变应原淋巴结内注射免疫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方案、间隔时间、并发症及处理策略,为开展临床应用提供指引。 唐隽 王向东 王洪田 杨钦泰 叶惠平 杨玉成 张立强 刘文龙 陈敬国 孟娟 洪海裕 邱前辉 石照辉 李健 许昱 陈建军 谭国林 杨贵 许元腾 王英 许成利 魏欣 姜彦 孙悦奇 孙亚男 巴罗 陆美萍 安云芳 娄鸿飞 孟粹达 曾明 谢志海 杨艳莉 余少卿 张天虹 顾瑜蓉 喻国冻 雍军 王天生 刘锋 王凯 孙娜 叶菁 张维天 徐睿 文译辉 李华斌 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免疫疗法 淋巴结 临床路径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林志斌 罗小青 吴小娇 李华斌 李添应 陈冬 徐睿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手术技巧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通过对210例(212侧)外伤性视神经病患者经鼻内镜进行神经管减压,提高患者视力级别作为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在大量激素冲击治疗后,采用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手术,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其中显效72侧(33.96%),有效29侧(13.68%),总有效101例(47.64%)。其中残留光感以上视力的患眼135侧,术后显效71侧(52.59%),有效20侧(14.81%),总有效91例(67.4%)。无光感患者77侧,术后显效1侧(1.3%),有效9侧(11.7%),总有效10(12.99%)。残余有光感以上视力和完全无光感的患眼,手术治疗后的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结论采用经鼻内镜进行减压手术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重要措施之一,手术时机的选择和手术操作技巧至关重要。 张洪涛 候伟坚 曾宪平 左可军 徐睿 陈合新关键词:外伤 视神经损伤 减压术 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的意义及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目的对204例需要行鼻中隔手术的病人,经鼻内窥镜实施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结果:采用该技术对单纯性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临床治愈率100%,其手术有效治愈头痛、鼻阻及鼻出血等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未出现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有2例形成鼻中隔血肿,经放置引流管处理后治愈。对于解除高位鼻中隔偏曲解剖异常引发的鼻窦炎,手术后效果良好。取鼻中隔软骨做为修补材料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鼻内镜选择性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目的性强、方法灵活、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陈合新 徐睿 许庚 史剑波 文卫平 柴丽萍 张湘民 王涛 杨钦泰关键词:鼻内镜 选择性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