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教育
  • 3篇教育理念
  • 3篇践行
  • 2篇教育改革
  • 2篇课堂
  • 2篇互动
  • 1篇大学理念
  • 1篇大学制度
  • 1篇学理
  • 1篇学校管理
  • 1篇学校教育
  • 1篇学制
  • 1篇以教师为中心
  • 1篇哲学
  • 1篇哲学思想
  • 1篇哲学思想研究
  • 1篇政府
  • 1篇人民
  • 1篇双主体
  • 1篇主体教育

机构

  • 11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刘冬冬
  • 2篇袁倩
  • 1篇李倩
  • 1篇刘佳利
  • 1篇李想

传媒

  • 7篇辽宁教育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辽宁教育行政...
  • 1篇潍坊工程职业...

年份

  • 5篇2016
  • 6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夫的教育理念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意义
2015年
雷夫的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学习雷夫的教育理念,重在行动。雷夫让我们真正地回归到教育的理性,回归到思考和解决我国教育的实际问题。本文从主体和过程两个维度对雷夫的教育理念进行了阐释,期待雷夫的教育理念能运用到我国的教育实践上。
刘冬冬刘佳利李想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育改革
基于存在、发展过程、职能维度的教育与文化关系研究
2015年
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已经成教育学领域的一个基本问题,近些年来,它逐渐成了教育学专著中论述的内容之一,与社会文化热相呼应。教育与文化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基于学者们对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笔者试从维度方面对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即从存在、发展过程、职能三个维度对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准确把握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冬冬
关键词:教育文化维度
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5年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句口号,更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国家教育意志。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口号付诸于行动既是政治家的诉求,亦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基于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口号进行的语义分析,阐述口号的基本内涵与实指,更强调"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的"办"是关键,它包括政府举办、社会协办、学校承办。
刘冬冬
关键词:人民教育政府
从口号到行动: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若干思考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与国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办人民满...
刘冬冬
关键词: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办学模式教育政策
积极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若干思考被引量:2
2016年
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两个组成部分。要想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要对教育治理体系、教育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的内涵有清晰的把握;对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性,从实现教育现代化、适应教育形势变化、促进教育治理科学化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对如何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应该从主体向度、理论向度和实践向度三个层面来给予相应的回应。
刘冬冬
奥康纳分析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2016年
奥康纳是英国语言分析哲学家、教育思想家。奥康纳著作颇丰,其((教育哲学导论》是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性名著,本书首先在对“哲学的性质”“价值判断辩证”“理论及其解释”等相关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教育哲学的理论体系,并且作者站在哲学的高度,通过引导教育领域中人们的哲学思考,来对传统哲学进行批判;他用分析哲学的方法论述了语言分析的重要性,并对教育、教育理论等重要概念作了深入的语言分析。总之,奥康纳以分析哲学为武器,对当时教育理论做了一些中肯的批评,找出教育理论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重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同时,在教育哲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也引起不少争议,对以后教育哲学的研究具有启发性。
刘冬冬王彦沛袁倩
关键词:分析教育哲学教育教育理论
关于构建家校结合模式的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应该以学校为主导地位的同时,强调家庭对学生的发展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以家长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向合作关系,从而促进和谐教育的建立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家校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探讨;其次明晰和处理家校结合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家校结合流于形式的原因进行分析,借以构建一种家校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
刘冬冬
关键词:家校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李烈的“双主体互动式”教育被引量:2
2016年
摘要:李烈的“双主体互动式”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成为主动者,在教学过程中“自由自觉地活动”,教育必须以人自身为出发点,认识主体,尊重主体,热爱主体,把人的本质还给人,以人的方式教育人,使得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型课堂教育,努力构建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式民主型的课堂教育,倡导双体性教育。笔者首先从理论依据方面,对双主体教育进行一种理论解说,加强对双主体教育的理解;其次从教师和学生层面,对双主体互动式教育的基本内容作了阐述;最后对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教育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给予回应,为我国成功举办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模范。关键词:双主体;互动式;学生维度;
刘冬冬袁倩李倩
关键词:互动式教育教育理念双主体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育主体教育
大学理念到制度实现的两种价值导向
2015年
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应然到实然的转向。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制度内践行大学理念也一直是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大学理念到大学制度的实践探索中,以张维迎教授和蔡元培先生主导的北京大学两次改革反映了国人在寻求大学理念到制度实现上的两种不同价值导向,值得反思与探究。
石义秀刘冬冬
关键词:大学理念大学制度
对翻转课堂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随着“翻转课堂”热潮的趋势在我国逐渐升温,它的引入为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给教育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带来了深刻的思考。本文尝试通过深入剖析“翻转课堂”的由来、内涵、优势以及实施的困境等方面,作一详细的论述,为实现“翻转课堂”的中国化奠定基础。
刘冬冬
关键词:教学模式课堂互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