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B超探头激光辅助定位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超探头激光辅助定位装置,涉及医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将影像内血管位置指示到表皮上方便医护人员穿刺的技术问题。该B超探头激光辅助定位装置包括滑动组件、显影部以及激光发射器,所述...
- 李民
- 氟比洛芬酯对瑞芬太尼小儿咽喉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摘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在手术开始前5min给予氟比洛芬酯1.5mg/kg,Ⅱ组为对照组,手术开始前5min给予0.9%氯化钠溶液0.1ml/kg。观察在恢复室各点血压(BP)、心率(HR)、吸入氧浓度(SpO2),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使用氟比洛芬酯的小儿术后拔管期间是平稳的,效果肯定,Ⅰ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咽部疼痛Ⅰ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小儿全麻咽喉部手术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可明显降低咽部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 马国学李民陈雪华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小儿全麻瑞芬太尼急性疼痛
- 舒芬太尼诱导对气管插管条件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在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评价其对插管时应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两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后,S组以舒芬太尼静注,F组以芬太尼静注,然后均给予依托咪酯及罗库溴铵;记录诱导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由同一麻醉医生插管后评价插管条件。结果:(1)在给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后,SBP、DBP、MA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1),S组SBP、MAP较F组下降明显(P<0.05);在插管后即刻,除HR(P<0.05)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插管后2、4min,F组HR高于插管前(P<0.05),S组上述指标与插管前比较P>0.05;(2)S组插管条件评分为优秀者多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全射麻醉诱导中应用,可以使插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插管条件更好。
- 李民蔡宏伟陈雪华
- 关键词:舒芬太尼血流动力学
- 舒芬太尼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插管条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比较两种药物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60例,男22例,女38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1~59岁,体重42~76kg。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0.06mg/kg后,S组以舒芬太尼0.7μg/kg缓慢静注(>60s),F组以芬太尼5μg/kg缓慢静注(>60s),然后均予依托咪酯(etomidate)0.3mg/kg及罗库溴铵(rocuronium)0.6mg/kg后至肌松监测T1=0时进行插管。给予咪达唑仑、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及依托咪酯后,待患者意识消失,启动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方式,记录两组注射肌松药后的起效时间(注药至TOF=0的时间)、TOF无反应期(第一次静注非去极化肌松药后T1=0的持续时间)。由同一麻醉医生插管后评价插管条件。评分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和差。结果:两组注射肌松药后的起效时间(注药至TOF=0的时间)、TOF无反应期分别为(1.61±0.83)、(1.51±0.68)min和(23.32±8.13)、(24.84±8.7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两组插管条件评分为优者分别是22、28例;为良者分别是8、2例;两组均无评分为一般或差者。S组较F组评分为优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肌松药的起效时间和TOF无反应期影响没有差异;而舒芬太尼可以提供更好的插管条件。
- 李民蔡宏伟陈雪华
- 关键词:麻醉舒芬太尼罗库溴铵插管条件
- 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复合液硬膜外麻醉在学龄前患儿手术中的应用
- 2009年
-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已被广泛用于椎管内麻醉(硬膜外、腰麻、硬—腰联合、骶管等),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1~3],成年人报道甚多,应用于小儿手术麻醉报道很少[4]。我们选择罗哌—利多卡因合剂用于1~5岁患儿手术硬膜外麻醉,观察分析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报告如下。
- 陈雪华马国学李民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学龄前患儿利多卡因复合液神经阻滞麻醉利多卡因合剂椎管内麻醉
- 胰岛素鼻内给药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评价胰岛素鼻内给药对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8月至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4例,其中男44例,女20例,年龄≥65岁,BMI≤25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组(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术前2天开始使用鼻腔喷雾装置鼻内给药,I组给予胰岛素20 U(0.5 mL)/次,C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次,两组均鼻内给药2次/d,至手术当日。所有患者均行全凭静脉麻醉。于鼻腔给药前和术后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测验,观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于入室时(T_(0))、术毕即刻(T_(1))、术后1天(T_(2))、术后3天(T_(3))、术后5天(T_(4))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S100β浓度,于T_(0)、T_(1)时测定血糖浓度,观察鼻腔给药后两组患者胰岛素过敏反应、鼻腔刺激反应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61例完成本研究,其中I组30例,C组3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BMI、ASA分级、TNM分期、受教育年限、手术时间、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术中出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I组术后7天MMSE评分升高,POCD发生率降低,T_(1~4)时血清IL-6、TNF-α、S100β浓度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胰岛素过敏反应、鼻腔刺激反应及低血糖反应。结论老年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胰岛素鼻内给药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脑损伤,降低POCD发生率。
- 张海龙李民李若凡吴迪赵丽琴
- 关键词:胰岛素鼻内结直肠癌根治术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