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诺前列酮
  • 1篇地诺前列酮栓
  • 1篇抑制剂
  • 1篇生理机制
  • 1篇胎心
  • 1篇胎心监护
  • 1篇胎心监护图形
  • 1篇体位
  • 1篇宫颈
  • 1篇宫颈成熟
  • 1篇宫内
  • 1篇宫内复苏
  • 1篇宫缩
  • 1篇宫缩抑制剂
  • 1篇管理规范
  • 1篇改变体位
  • 1篇FETAL
  • 1篇促宫颈成熟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刘铭
  • 2篇王晔
  • 1篇刘丹
  • 1篇钱小虎
  • 1篇许传露
  • 1篇单震丽
  • 1篇袁英
  • 1篇蒋湘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管理规范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比较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管理规范实施前后的妊娠结局,探讨其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4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使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并分娩的61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2013年4月起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管理规范实施,通过比较管理规范实施前后的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2013年4月管理规范实施前有449例产妇使用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管理规范实施后有163例。共413例(67.5%)引产成功,管理规范实施后48 h内、24 h内及12 h内引产成功率均略低于规范实施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总剖宫产率为27.1%,管理规范实施前后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规范实施后宫缩过频过强以及羊水粪染的发生率较规范实施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实施前后子宫过度刺激的发生率、绒毛膜羊膜炎可能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羊水栓塞和会阴严重裂伤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地诺前列酮栓是比较安全有效的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方法,管理规范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及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蒋湘单震丽刘铭许传露钱小虎王晔袁英刘丹
关键词:地诺前列酮栓促宫颈成熟
产时宫内复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产时宫内复苏(intrauterine fetal resuscitation)是指为改善产时胎儿氧供而使用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改变体位、吸氧、静脉补液及使用宫缩抑制剂等。对于产时胎儿健康状况的评估主要来自胎心监护,目前国外胎心监护相关指南”、把胎心监护图形分为3类,对于Ⅱ类及Ⅲ类图形,可使用产时宫内复苏措施后再重新评估,这些措施可能通过改善胎儿氧供而纠正或改善异常的胎心监护图形,为继续阴道试产提供依据,也为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争取时间。对于胎心监护图形判断及产时宫内复苏措施的实施,建立在对母体胎儿之间氧输送生理机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现对胎儿氧输送的生理机制及产时宫内复苏措施讲解如下。
王晔刘铭
关键词:宫内复苏胎心监护图形生理机制FETAL宫缩抑制剂改变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