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宿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上的实施探讨
- 2009年
- 精读课作为大学英语的主导课程,具有学生参与度高、信息传授量大的特点。在精读课上有意识地实施口语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可成为单独口语课程教学的有力补充。
- 胡亮
-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精读课
- 网络流行语与语体转换研究——身份认同视角
- 2020年
- 该研究以2014—2017年以来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40条网络用语为关键词,搜索收集52篇大学校长的毕业致辞,基于语用身份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视角,分析大学校长在机构语境中使用网络流行语建构的交际语用身份及实现的认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机构语境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帮助大学校长建构了教育者身份、长辈身份或朋友身份,这使他们实现了与大学生以及普通网民的身份认同,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扩大了话语的影响力,获得了良好的交际效果。
- 胡亮
-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身份认同
- 语域理论与英语自主学习
- 2012年
- 经过长期的发展,语域理论已经成为成熟的语言学理论。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语篇分析、翻译等领域。而在语言教学中,自主学习是英语从业者近些年来相当关注的研究课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语域理论和自主学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语域的三个变体———语场、语旨和语式在构建英语自主学习者所需语言环境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该理论能够帮助学习者增强学习动机、改进学习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自主学习。
- 胡亮
- 关键词:语域理论英语自主学习
- 相声话语的“不礼貌”研究——以郭德纲作品为例
- 2019年
- 不礼貌话语是相声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声表演者通过冷落对方、漠不关心、使用不恰当身份标记语、使用禁忌语、蔑视对方、将对方与负面因素联系起来、批评对方以及质疑对方等方式,损伤了另一方的面子.这一言语方式提升了观众对自身价值的心理肯定,强化了优越感,制造了幽默效果.
- 胡亮
- 关键词:相声语用效果郭德纲
- 网络环境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 2010年
- 进入新千年,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人们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有效工具。借助互联网技术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能力有着明显优势,有助于开辟第二课堂,成为常规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 胡亮
- 关键词:网络环境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
- “旁白者”——言语交际中的隐藏者
- 2014年
-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参与者拥有最基本的两个话语角色:话语信息的生产者和接收者。接收者为了理解生产者所传递的信息,就需要对所接收的内容进行解码。在这一阶段,接收者往往具有另外一个被忽视的隐藏身份——"旁白者"。"旁白者"借助语境,对字面信息进行背景交代或拓展性阐释,帮助"观众"(信息接收者的另一身份)缩小语义范围,理解话语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反馈信息。因此,"旁白者"这一隐藏角色同样对言语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有着重大的影响。优秀的"旁白者"能够利用功能语境理论,对交际信息进行必要的补充性说明,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 胡亮
- 关键词:言语交际话语角色
- 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被引量:1
- 2022年
- 互联网技术的诞生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我国高等阶段教育英语学科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打破当前应试常规教学模式,走向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应用教学模式成为目前高校英语教育改革所需深思的问题。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学与互联网技术》一书,为互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胡亮
- 关键词: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英语教学英语学科教学
- 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评价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移动互联时代,移动学习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伴随着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评价体系也需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起到跟踪教学状况、诊断教学问题、优化教学安排的作用。为此,笔者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大学英语移动学习评价原则和评价方式进行系统性探讨。
- 胡亮
- 关键词:大学英语
- 《瓦尔登湖》徐迟译本语言风格研究
- 2017年
-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于1854年创作的散文集,讲述了作者在瓦尔登湖畔隐居时的所见、所感。目前我国《瓦尔登湖》译本有十几种,其中徐迟的译本最为优秀。徐迟将西方的思想、哲学、视角、语言巧妙地置于我国文化语境下,在充分传达原作核心内涵和独特意象的基础上,形成了简洁优美、诙谐幽默。
- 胡亮
- 关键词:《瓦尔登湖》语言风格
- 中美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中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
- 2022年
- 文章以82篇中美高校校长毕业致辞为语料,分析中美校长使用的称呼语类型,并探讨致辞中称呼语的语用差异。研究发现,中美校长均通过人称代词来建构同伴身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不同之处在于,中国校长注重使用多种称呼语来建构多重自我身份以及人际关系,且在提及他者时表现出更强的礼貌意识;而美国校长则通过称呼语将听众划分为更多的子群体,并建构特定语用身份。
- 胡亮
- 关键词:毕业致辞称呼语语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