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新生儿重症
  • 2篇新生儿重症监...
  • 2篇新生儿重症监...
  • 2篇药物
  • 2篇药性分析
  • 2篇重症
  • 2篇重症监护
  • 2篇重症监护病房
  • 2篇细菌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耐药性分析
  • 2篇菌药
  • 2篇抗菌
  • 2篇抗菌药
  • 2篇抗菌药物
  • 2篇监护
  • 2篇监护病房
  • 2篇病房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白波
  • 3篇黄惠仪
  • 3篇罗惠玲
  • 2篇李广洪
  • 2篇陈波
  • 2篇王艳萍
  • 1篇江鹏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惊厥患儿脑脊液激活素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在惊厥性脑损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惊厥患儿,根据惊厥发作的频率和单次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分为一般惊厥组(51例)和严重惊厥组(39例),再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脑炎组、原发性癫痫组和热性惊厥组,采集患儿惊厥发作后24—48h内的脑脊液;以23例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手术前采集脑脊液。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各组脑脊液中ACTA水平。结果一般惊厥组中病毒性脑炎18例,原发性癫痫16例,热性惊厥17例;严重惊厥组中病毒性脑炎14例,原发性癫痫12例,热性惊厥13例。一般及严重惊厥患儿在年龄、性别及不同病因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严重惊厥组患儿脑脊液ACTA为(10.20.i-0.42)μg/L,一般惊厥组患儿脑脊液ACTA为(5.30±0.38)μg/L,对照组脑脊液ACTA为(4.30±0.35)μg/L,3组患儿脑脊液ACT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般惊厥组及严重惊厥组患儿均以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ACTA水平最高,其次为原发性癫痫(P均〈0.05),而两组原发性癫痫与热性惊厥患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惊厥发作可导致脑脊液中ACTA水平升高,尤以严重惊厥及病毒性脑炎明显;检测脑脊液中ACTA水平对早期判断惊厥性脑损伤及其损伤的程度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江鹏罗惠玲黄惠仪白波
关键词:惊厥激活素脑脊液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感染流行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采集该医院NICU中733例疑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1 384份痰、血液、尿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用K-B法或仪器自动匹配系统分析致病菌及其对抗菌素的耐药性。结果1384份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64株,总阳性率为19.1%。革兰阴性杆菌141株(53.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5.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1.7%)、铜绿假单胞菌(6.8%)、鲍曼不动杆菌(3.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3.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和氨苄青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77.8%-100.0%),但对加酶抑制剂的抗菌素耐药率低,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7%、25.0%、100.0%。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21株(45.9%),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优势,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别占各自菌株的23.5%(12/51)和18.8%(6/32),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率均较低(0.0%-16.7%),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菌株。此外,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球菌,尤其对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较低。结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是本院NICU的主要流行病原菌,定期进行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减少细菌耐药。
陈波白波李广洪王艳萍黄暖潮黄惠仪罗惠玲赖金国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本院NICU中1 221例疑患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的2 133份痰、血液、尿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用K-B法或仪器自动匹配系统分析致病菌及对抗菌素的耐药性。结果 2 133分标本中共分离革兰阴性杆菌235株,占所检出细菌的56.5%(235/416),位列前5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9.8%)、肺炎克雷伯菌(28.9%)、铜绿假单胞菌(13.2%)、鲍曼不动杆菌(6.1%)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5.9%)。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45.7%(32/70)和39.7%(27/68),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53.1%~100%),但对加酶抑制剂的抗菌素耐药率低,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1%、21.4%、100%。此外,所检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均保持较低的耐药率(<20%)。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本院NICU的主要流行菌,定期进行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监测,可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有助于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白波陈波李广洪王艳萍黄惠仪罗惠玲
关键词:耐药性细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