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洁
- 作品数:16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423-5p表达水平及意义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微小RNA-423-5p(miR-423-5p)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两组受试者血清miR-423-5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血清miR-423-5P水平为(0.97±0.32),高于对照组的(0.4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2,P<0.01).慢性心力衰竭miR-423-5p高表达患者血清NT-proBNP、LVEDD水平高于miR-423-5p低表达患者,LVEF低于miR-423-5p低表达患者,心功能分级高于miR-423-5p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23-5p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89.92%,特异度为93.3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9(95%CI0.862~0.975).结论 MiR-423-5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并且与心功能密切相关,早期检测可作为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 孙丽丽智永超杨雪王雅洁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 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房室传导方式对血浆BN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评估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DDD起搏模式对SSS患者在减少心室起搏方面的效果;比较应用固定的长AV间期保留自身房室传导与最适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临床选择具有最佳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起搏参数设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SSS而安置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的45例患者,分3次随访进行,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2个月,将起搏器程控与血液生化指标测量相结合,进行两种不同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估与对比。结果与临床经验性AV间期相比,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使心室起搏百分比由31.8%降低至1.18%(P=0.000);由最适AV间期下转为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后,血浆BNP浓度明显降低(P=0.02)。结论固定的长AV间期(350 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能够有效减少心室起搏,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最适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
- 敬锐王雅洁林文华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AV间期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与SYNTAX评分的关系
- 2021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aVR导联ST段抬高(STEaVR)与STNTAX评分(S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NSTEMI患者,对患者总体临床特征、入院时心电图ST段在不同导联的抬高及压低、在院期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峰值肌钙蛋白I水平等辅助检查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所计算的SS进行统计及分析。以是否具有STEaVR对患者进行区组分析,探索STEaVR与SS之间的关系。结果316例NSTEMI患者中有STEaVR的207例(65.5%),无STEaVR的109例(34.5%)。有STEaVR患者的高SS评分(SS≥23)者比率更高(50.7%比21.1%,P<0.01),左主干和(或)三支病变的发生率更高(43.5%比22.9%,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TEaVR(OR=2.640,CI=1.404~4.963,P=0.003)以及前壁导联ST段压低(OR=1.817,CI=1.053~3.135,P=0.032)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aVR是高SS的独立预测因素。
- 王雅洁林文华敬锐刘菁晶卢宇杰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冠状动脉造影术
- 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及与心功能及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为观察组,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H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3个亚组,Ⅰ~Ⅱ级组33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7例;另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左室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LAD、LVEDD水平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且Ⅳ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Ⅲ级组,LVEF水平低于Ⅲ级组,Ⅲ级组LAD、LVEDD水平高于Ⅰ~Ⅱ级组,LVEF水平低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miR-133a、BN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Ⅳ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Ⅲ级组,Ⅲ级组miR-133a、BNP表达水平高于Ⅰ~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与LAD、LVEDD、BNP均呈显著正相关(r=0.738、0.815、0.785,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63,P<0.05)。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miR-133a表达与心功能有关,心功能损伤越严重,血清miR-133a表达水平越高,并且可能参与心室重构,对缺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价值。
- 孙丽丽智永超杨雪王雅洁
- 关键词: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心室重构
-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SYNTAX评分的关系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STNTAX评分(SS)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98例N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总体特征、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在内的多项化验指标和在院期间超声左心室射血分数等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后所计算的SS进行统计及分析。依据计算出的SS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低SS组:SS≤22;中等SS组:22
- 王雅洁林文华敬锐刘菁晶卢宇杰
-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型半胱氨酸SYNTAX评分
-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诊治进展被引量:12
- 2018年
- 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不全、异常心室-动脉耦联、右心室-肺血管单元功能障碍等。DHF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估左室结构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左房大小及收缩、舒张功能,以及血液生化、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检测。药物治疗在收缩性心力衰竭中尚无有效证据,但运动训练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及其它非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极具前景。
- 王雅洁林文华
- 关键词:舒张性心力衰竭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高血压的管理被引量:4
- 2019年
- 高血压作为全球公共健康主要问题之一,是卒中、心血管疾病和肾脏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既是高血压控制不佳的常见原因又是结果。慢性肾脏疾病相关的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是复杂且多因素的,本文简述了慢性肾脏疾病中高血压的关键致病机制,介绍了与治疗相关的多项评价如血压测量、治疗依从性评估、相关可变因素及伴发疾病的识别与控制等。与此同时,对治疗中的目标血压、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中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叙述,旨在协助临床医师对该病进行综合同时又个体化的治疗。
- 王雅洁林文华
- 关键词:血压
- 永久心脏起搏器脉冲发生器故障致程控无法询问一例
- 2023年
- 患者女性,80岁.置入单腔永久心脏起搏器(VVI)术后1.5年不慎前倾位跌倒,其后程控随访时起搏器无法与程控仪建立通信,普通及加磁心电图正常.由于患者个人原因未进一步处理,1.5年后再次程控提示设备进入备用VVI模式,予起搏器更换.故障设备返厂检测报告显示原因为脉冲发生器其中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发生硬件重置.
- 王雅洁刘菁晶林文华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起搏程控
-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优化药物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的临床预后及影响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确诊为冠心病并且成功接受PCI的3818例患者,收集其住院期间和1年后的临床信息及OMT应用情况进行研究。根据出院1年后随访时是否坚持OMT分为OMT组和非OMT组,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不平衡基线数据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OMT各类药物使用等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长期OMT与临床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远期OMT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将381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2596例患者。其中男1609例,女987例;年龄(62.51±9.56)岁,1年后随访时坚持OMT的患者有1298例(50%),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他汀类降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97.0%(2517/2596)、94.5%(2454/2596)、69.6%(1806/2596)和64.2%(1666/2596),尤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和β受体阻滞剂的下降幅度最大。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其他因素后,与非OMT组相比,PCI术后坚持OMT的患者预后较好(HR=0.416,95%CI 0.270~0.641,P<0.001);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HR=1.804,95%CI 1.070~3.041,P=0.027)、心功能不全(HR=2.074,95%CI 1.161~3.702,P=0.01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HR=2.211,95%CI 1.228~3.983,P=0.008)、BMI>24 kg/m2(HR=1.570,95%CI 1.037~2.377,P=0.033)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预后较差。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示住院期间OMT是长期OMT服药依从性的强影响因素(OR=41.278,95%CI 29.961~56.871,P<0.001),拥有较高学历、职工医疗保险及有PC
- 郝敬严张健高鹏敬锐刘菁晶邸成业王雅洁卢宇杰林文华
-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影响因素
- 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器术后房室传导方式对Tei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估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DDD起搏模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在减少心室起搏方面的效果;比较应用固定的长AV间期保留自身房室传导与最适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两种模式的优劣性,为此类患者选择具有最佳血流动力学效应的起搏参数设置提供临床依据。方法:连续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因SSS而安置双腔心脏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的55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3次随访进行,每次随访时间间隔为2个月,将起搏器程控与超声测量相结合,进行两种不同AV间期下房室顺序起搏模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评估与对比。结果:与临床经验性AV间期相比,固定的长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使心室起搏百分比由在31.8%降低至1.18%(P=0.00017);由最适AV间期下转为固定的长AV间期(350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模式后,心脏总体舒张和收缩功能指标(Tei指数)存在差异,且以左室Tei指数下降更为显著(0.67±0.17比0.45±0.09,P<0.0001)。结论:固定的长AV间期(350ms)下的房室顺序起搏能够有效减少心室起搏,且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优于最适AV间期下的房室顺序起搏。
- 敬锐王雅洁林文华
-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AV间期TEI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