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头孢
  • 3篇他唑巴坦
  • 3篇体外抗菌
  • 3篇头孢曲松
  • 3篇内酰胺
  • 3篇耐药
  • 3篇抗菌
  • 2篇药物
  • 2篇体外
  • 2篇内酰胺酶
  • 2篇耐药性
  • 2篇抗生素
  • 2篇类抗生素
  • 2篇后效应
  • 2篇肺炎
  • 2篇PAE
  • 1篇压力蒸汽
  • 1篇压力蒸汽灭菌
  • 1篇药性分析
  • 1篇一线药

机构

  • 8篇四川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杭州致远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成都学院(成...

作者

  • 10篇张守钗
  • 8篇刘小康
  • 5篇陈苏婉
  • 4篇孙爱慧
  • 4篇邓晓慧
  • 2篇郑风劲
  • 2篇杨宁敏
  • 1篇杨更发
  • 1篇王晓娟
  • 1篇张建中
  • 1篇吴海燕
  • 1篇张玲玲
  • 1篇李波
  • 1篇杨恩
  • 1篇徐书华

传媒

  • 3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后效应的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复方(CRO/TAZ)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抗生素后效应(PAE)、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抗生素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CRO/TAZ和CRO对产4种酶型β-内酰胺酶E.coli菌株的MIC;以微量接种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并计算PAE、PLIE和PASME。结果CRO/TAZ复方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较CRO单方降低都在8倍以上;无论CRO单方还是CRO/TAZ复方均无长的PAE(-0.59~0.85 h);PLIE和PASME随着菌株β-内酰胺酶酶型的不同而不同,相同酶型的菌株PLIE和PASME很接近;PLIE(0.62~3.22 h)和大多数PASME(0.12~5.61 h)都较其PAE长,而且对CRO单方MIC较小的菌株,其PAE、PLIE和PASME较长。结论PLIE和PASME的长短可能与β-内酰胺酶酶型有关。对于有较长PLIE和PASME的菌株,在制定临床给药方案时可适当延长给药间隔;PAE、PLIE和PASME理论为研究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设计合理给药方案、优化给药模式提供重要参考和新思路。
张守钗张玲玲陈苏婉吴海燕刘小康
关键词: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大肠埃希菌PA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效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后效应进行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抗生素后效应已经成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并为临床设计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抗生素后效应的概念、产生机制、特点及对临床用药的意义作一综述。
张守钗刘小康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PAE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体外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肺炎克雷伯杆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比较其防耐药突变能力,了解细菌对FQNs的耐药性。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1的菌液接种于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上,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及耐药突变体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结果: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杆菌ATCC700603的MPC分别为8与1.6m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分别为16与4mg/mL。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第一步耐药突变体对筛选药物的MIC较ATCC700603提高4~24倍,第二步突变体又较第一步突变体高2~6倍。结论:加替沙星限制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强于环丙沙星,肺炎克雷伯杆菌对FQNs耐药是累积性的。
邓晓慧孙爱慧陈苏婉张守钗刘小康
关键词:氟喹诺酮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防耐药变异浓度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后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他唑巴坦复方对产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抗生素后效应(PAE)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MIC;以微量菌落计数法绘制细菌生长曲线,并计算PAE、PLIE。结果复...
张守钗刘小康
浙江省台州地区1030株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与胃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HP耐药菌株增加。本研究对浙江省台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流行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分析。
黎宏章杨天敢曾万里杨宁敏张守钗张建中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耐药
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研究现状
2008年
张守钗刘小康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生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头孢菌素类一线药物
4种配比的头孢曲松/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4种配比头孢曲松/他唑巴坦(CRO/TAZ)及头孢曲松(CRO)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测定52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仰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活菌计数法绘制杀菌曲线;并观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H和血清蛋白含量对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配比CRO/TAZ对甲氧西材耐药金菊菌和表皮葡萄球功的MIC50为1~8 mg.L-1,是CRO单剂的1/32~1/256;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分别降低了8~32倍和16~64倍,MIC90降低了8倍以上;CRO/TAZ(6:1)体外抗菌作用优于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或相当;但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4种配比CRO/TAZ均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CRO单剂。结论4种配比CRO/CAZ对大多数临床分离的致病菌均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单剂。其中,6:1为较合理的配方。
张守钗陈苏婉王晓娟邓晓慧孙爱慧郑风劲刘小康
关键词:头孢曲松他唑巴坦体外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
不同配比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的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4种不同配比的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CTX/TAZ)(2:1、4:1、6:1、8:1)及头孢噻肟钠(CTX)单剂对四川地区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465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联合配伍可以使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SSE和MRSE)、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鲍曼不动杆菌等从CTX单用的MIC50值128~>256mg·mL-1降至2~64mg.L-1,下降幅度达4~128倍。结论不同配比的CTX/TAZ均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明显优于CTX单剂。6:1的CTX/TAZ复方制剂为较合理的配方组合,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价值。
陈苏婉张守钗王晓娟孙爱慧邓晓慧郑风劲李波刘小康
关键词:体外抗菌作用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联用后对临床分离的291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头孢哌酮、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和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哌酮钠与他唑巴坦钠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钠单用的体外抗菌活性,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的抗菌活性相似,略优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的抗菌活性。结论: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4∶1)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他唑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张守钗陈苏婉邓晓慧孙爱慧刘小康
关键词:抑菌浓度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专用培养基的研究
2011年
目的研究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专用培养基,并进行质量观察。方法应用热力灭菌专用生物指示剂直接培养法,对所研制的培养基质量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1号批次的培养基的质量分值为18.58≥17.995,为合格培养基。而2号和3号批次的培养基的质量分值分别为16.94和17.89,均<17.995,为不合格培养基。结论第1批次压力蒸汽灭菌效果检测专用培养基用于嗜热脂肪杆菌芽孢生物指示剂灭菌后恢复培养质量较好,不同批次培养基培养质量存在差异,可通过计算分值方法进行质量鉴定后再使用。
张守钗徐书华杨恩杨宁敏杨更发
关键词: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