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敏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衰竭
  • 2篇疗效
  • 2篇冠心病
  • 1篇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诊...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诊断
  • 1篇心房

机构

  • 8篇海南省琼海市...

作者

  • 8篇吴敏
  • 3篇叶张章
  • 2篇陈明华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缓解所需硝酸甘油剂量,同时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内一氢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栓素A2(TXB2)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绞痛缓解所需硝酸甘油剂量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ET、TXB2水平均明显下降,NO水平均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均<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的扩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芸羽吴敏叶张章陈明华
关键词:氯吡格雷冠心病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
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观察
2003年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远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NYHA心功能分级 ,6分钟步行试验 ,利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下心功能指标 (SV、CO、CI、LVDd)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结果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持续性改善 ,且以 6个月以后变化更为显著 (P <0 .0 1)。
吴敏
关键词:卡托普利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疗效生活质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应用维拉帕米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同期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选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5月ACS患者98例。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数字抽签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维拉帕米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将维拉帕米200pig加入2ml肝索生理盐水行冠脉内注入,对照组在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内注入肝素生理盐水2ml。比较两组PCI术前、术后和冠脉内注药后的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并比较两组住院、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间冠脉支架释放后即刻冠脉灌注和心肌灌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维拉帕米组冠脉内注入维拉帕米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t=6,47,P〈0.01)、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X2=5.17,P〈0.01)、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X2=8.25,P〈0.01)和心肌灌注显影分级(MBG,X2=2.12,P〈0.05)均较对照组改善;经对维拉帕米应用影响因素校正后,CTFC仍有改善(X2=2.36,P〈0.05),TFG(X2=0.58,P〉0.05)、MBG(X2=0.91,P〉0.05)有改善的趋势,维拉帕米组和对照组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8,P〉0.05)。两组PCI术后1周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5,P〉0.05);两组住院期间、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6例)和14.0%(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急诊经PCI治疗时冠脉内应用维拉帕米可改善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老年患者可耐受,安全可靠,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吴敏叶张章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维拉帕米
美托洛尔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2003年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陈旧性心梗患者48例,心功能(NYHA)Ⅱ~Ⅲ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美托洛尔对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美托洛尔平均用量(39.8±13.8)mg/d,治疗6个月,反映左室重构的可靠指标(LVID、LVMW)、左室收缩功能的可靠指标(LVEDV、LVESV、EF)及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E、A、E/A比值)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上述指标对照组改善不明显。临床疗效判断:治疗组显效71.4%,有效21.4%,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显效10%,有效50%,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1例死亡(死亡率3.5%),而对照组死亡4例(死亡率20%)。结论:美托洛尔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陈旧性心梗患者的心功能、心室重构,同时可降低死亡率。
吴敏
关键词:美托洛尔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心功能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BT)的临床意义.方法 30例CHF患者(CHF组)及28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CHF组分为轻度CHF组(Ⅰ~Ⅱ级)16例及重度CHF组(Ⅲ~Ⅳ级)14例;CHF组中缺血性心脏病18例及非缺血性心脏病12例.分析比较各组HRT的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两项指标.结果 CHF组TO值[(0.43±0.83)%]较对照组[(-1.49±1.00)%]明显增高(P<0.05),CHF组TS值[(2.67±0.66)ms/RRI]较对照组[(8.52±2.09)ms/RRI]明显降低(P<0.05).重度CHF组TO值[(0.79±0.67)%]较轻度CHF组[(0.12±0.86)%]明显增高(P=0.026),重度CHF组TS值[(2.88±0.79)ms/RRI]较轻度CHF组[(2.40±0.35)ms/RRI]明显增高(P=0.045).缺血性心脏病与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TO及T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中TO及TS值同时异常(TO≥0,TS≤2.5 ms/RRI)占53.3%(16/30),而TO或TS值仅1项异常占40.0%(12/30),CHF组HRT检测异常率为93.3%(28/30).结论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有效观测指标,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起指导作用.
吴敏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预后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2018年7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ST段的位移指标情况和诊断的特异度、敏感度和准确度、诊断总体有效率、临床诊断满意度,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T段下移幅度[(0.192±0.051)mV vs(0.137±0.034)mV]、ST段下移持续时间[(3.187±2.014)mV/min vs(5.995±3.729)mV/min]、诊断特异度(76.19%vs 57.14),诊断敏感度(87.18%vs 74.36%)、准确度(83.33%vs 68.33%)、诊断总有效率(90.00%vs 70.00%),诊断满意度(95.00%vs 70.00%)等方面均有显著优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1%和70.4%。结论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应用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显著增加疾病的检出率和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提高患者诊断总体有效率和临床诊断满意度,具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值得深入推广。
张新菊吴敏郑小妹
关键词: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诊断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下P波离散度及最大时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Pd)及最大时限(Pmax)在阵发性心房颤动(PAF)发生电生理机制中的作用,评价Pd、Pmax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48例PAF患者(PAF组),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组(PAF1组)20例及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组(PAF2组)28例,另选择同期非心房颤动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常规12导联体表心电图检查,记录窦性心律心电图,计算并对比分析相应的Pd、只。及其对PAF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PAF组Pd及Pmax显著高于对照组[(41.11±4.97)ms比(27.77±4.72)ms,(111.43±8.01)ms比(95.57±9.01)ms](P〈0.05)。PAF2组较PAF1组Pmax明显延长(P〈0.05),但两组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Pd≥40ms联合Pmax≥110ms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指标,其特异度为95.65%,灵敏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5.12%。结论Pd、Pmax在PAF患者中均较非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增加,Pd≥40ms、Pmax≥110ms可作为预测PAF发生的有效指标,以Pd≥40ms联合Pmax≥110ms对PAF发生的预测更为可靠、准确.
吴敏
关键词: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
早发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血清ox-LDL、ApoB及ApoB/A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早发冠脉三支病变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载脂蛋白B(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及Apo B/A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以心绞痛症状就诊患者185例,根据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研究组(早发冠脉三支病变103例)和对照组(冠脉正常82例),比较两组ox-LDL、Apo B、Apo A1及Apo B/A1水平,分析其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关系。结果:研究组ox-LDL、Apo B及Apo B/A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o A1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x-LDL是早发冠脉三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ox-LDL、Apo B及Apo B/A1水平与早发冠脉三支病变密切相关,ox-LDL是独立危险因素。
周芸羽吴敏梁毓源叶张章陈明华
关键词:冠脉病变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