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警 作品数:11 被引量:100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消化道肿瘤新辅助放化疗后的内镜评效 2024年 新辅助放化疗作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食管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不但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还能使部分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对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等待观察策略和器官保留理念可在不降低肿瘤学疗效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包括白光内镜、内镜下活检、内镜图像增强技术、超声内镜检查、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人工智能辅助技术等在内的多种手段,已成为新辅助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针对临床中目前常用的以及新型内镜技术,在直肠癌、食管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李士杰 王警 吴齐关键词:内镜 直肠肿瘤 食管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疗效评估 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评价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EGC)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51例单发EGC临床病理资料。分析EUS判断EGC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及影响因素,评价基于EUS选择EGC治疗方法的策略。结果 EUS对EGC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2 cm、内镜下溃疡形成及病灶位于胃中上2/3是导致分期错误的危险因素(P<0.05)。75.3%(107/142)的EGC病例通过基于EUS评估获得了适合的治疗。结论小探头EUS在EGC浸润深度评估及治疗方式选择中具有良好实用性,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合并溃疡形成或位于胃中上部时,应当谨慎对待EUS结果。 王警 吴齐 孙利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李士杰关键词:超声内镜 早期胃癌 腹腔镜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手术58例(腹腔镜组)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手术99例(开腹组),比较两组间手术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 min vs.110 min,P=0.272;8.5d vs.8.9 d,P=0.684),但出血量明显减少(37 m L vs.66 m L,P<0.05),切口长度显著缩小(5.1 cm vs.15.7 cm,P<0.05)。肿瘤大小方面,腹腔镜组瘤体均值明显小于开腹组(3.9 cm vs.5.5 cm,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瘘等严重并发症。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9个月和36个月,腹腔镜组未出现复发转移,开腹组中有2例高危病人出现复发。结论对于较小肿瘤,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可行且微创。 李子禹 邢兆东 王警 吴齐 苏向前 季加孚关键词: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多学科团队在早期胃癌规范化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17年 早期胃癌的癌组织浸润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淋巴结是否转移,其预后较好,外科开腹根治性切除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6%以上。随着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以及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不断普及,早期胃癌治疗手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胃癌的规范化治疗已经进入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 王警 吴齐关键词: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切除术 多学科综合治疗 切除手术后 黏膜下层 影像学表现不典型的晚期胃黏液腺癌1例 2023年 患者女,55岁。因“体检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轻度升高”就诊。胃镜检查见胃窦体交界前壁0~Ⅱb型病变(图1),组织活检示中分化腺癌,HER2(0)。超声内镜见病变侵及1~2层,截面最大径线1.77 cm,uT1aN0(图2)。增强CT检查提示胃大弯侧可疑胃壁略增厚,约5mm,边界欠清(图3)。诊断:胃窦癌cT1aN0,遂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病理检查示:Ⅱb,组织学类型为黏液腺癌伴中分化管状腺癌及印戒细胞癌(muc>tub2>sig),Lauren混合型,癌侵及黏膜下层,浸润最深处距黏膜肌1500μm(SM2),浸润最深处为黏液腺癌,未见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基底和水平切缘阳性。 曹铭富 王警 吴晓江 步召德关键词:印戒细胞癌 胃大弯侧 黏液腺癌 管状腺癌 胃窦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评价国内单中心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单发EGC接受ESD治疗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从临床特征、病理结果、治愈性评价、手术并发症及术后随访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计116例EGC病例纳入本研究,包括男性88例,女性28例,中位年龄63岁(25~80岁)。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24.1%)、高分化腺癌35例(30.2%)、中分化腺癌35例(30.2%)及低分化腺癌18例(15.5%)。87例(75.0%)肿瘤局限于黏膜层,18例(15.5%)侵及黏膜下层浅层,11例(9.5%)侵及黏膜下层深层。病灶平均直径(1.49±0.96)cm,17例(14.7%)EGC合并溃疡形成。病灶整块切除率为95.7%(111/116),完整切除率为93.1%(108/116),总治愈性切除率为77.6%(90/116),其中,62例(53.4%)为标准的治愈性切除(standard curative resection,s CR),28例(24.2%)为扩大的治愈性切除(expanded curative resection,e CR),26例(22.4%)为非治愈性切除(non-curative resection,n CR)。s CR组病灶平均直径小于e CR组及n 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21,P〈0.001及t=-3.420,P=0.001)。n CR组0~Ⅲ型病例的比例及合并溃疡形成的比例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7,P=0.006及χ2=17.73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GC合并溃疡形成及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是导致非治愈性切除的因素(OR=6.634,P=0.006及OR=12.735,P〈0.001)。ESD相关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4例(3.4%)、术中穿孔3例(2.6%)、术后贲门狭窄2例(1.7%)及术后心衰1例(0.9%)。共有106例患者进入随访,除1例于术后8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外,其余105例患者未见复发及转移,中位随访时间为22个月(12~47个月)。结论:ESD是治疗EGC安全且可行� 李士杰 王警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李忠武 吴齐关键词: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初期病例技术分析 202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双镜联合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评价该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4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双镜联合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联合腹腔镜淋巴结活检、经典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及其改良术式。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点、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纳入分析。结果:共纳入9例患者,中位年龄64岁,男性6例(66.7%),女性3例(33.3%)。所有患者活检病理均为分化型胃癌。5例(55.6%)患者手术方式为ESD联合腹腔镜淋巴结活检,4例(44.4%)患者行腹腔镜辅助内镜全层切除及前哨淋巴结切检,平均麻醉时间(351.2±91.4)min,平均出血量(34.4±15.1)mL。术后出现3例(33.3%)并发症,包括1例胃排空障碍(CD2级),1例腹腔感染(CD2级),1例消化道穿孔(CD3级)。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双镜联合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具有可行性,其肿瘤学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LECS技术、适应证人群选择和前哨淋巴结切检准确率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邢继尧 苗儒林 吴齐 王警 陕飞 李子禹关键词:早期胃癌 前哨淋巴结 普通和放大及超声内镜对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D-EGC)采用普通内镜(CE)、放大内镜窄带成像(ME-NBI)及超声内镜(EUS)评估临床适应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01-2022-01-01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临床诊断UD-EGC的82例患者CE、ME-NBI和EUS资料及临床资料,采用活检联合ME-NBI对分化类型判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采用CE、ME-NBI及EUS对肿瘤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活检联合ME-NBI判断分化程度准确率(70.73%,58/82)高于单纯活检(62.20%,51/82),P=0.016。对于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CE联合ME-NBI总体准确率为59.76%(49/82),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其一致性程度较差,Kappa=0.206,P=0.053。EUS总体准确率为71.95%(59/82),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其一致性程度中等,Kappa=0.441,P<0.001。在EUS评估浸润深度准确率的多因素分析中,肿瘤直径>2 cm(OR=4.56,95%CI为1.42~14.59,P=0.011)和低分化腺癌类型(OR=5.76,95%CI为1.12~29.54,P=0.036)是其准确性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UD-EGC的临床诊断,术前活检联合ME-NBI可以提升病理类型判断的准确性,而EUS对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李伟峰 王警 李士杰 袁鹏 闫炎 曹长琦 吴齐关键词:放大内镜 超声内镜 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评价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状态在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70例患者,分析其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结果: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2.5%(95% CI:62.2%~81.4%)及91.1%(95% CI:82.6%~96.4%)。其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及病变部位无关(P〉0.05)。低分化癌患者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高分化者(P=0.028),进展期患者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高于早期患者(P=0.002)。无论早期或进展期结直肠癌,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灵敏度均高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及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CA199)(P〈0.05)。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结肠腺瘤中的阳性率较低(4.3%)。 结论:外周血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CRC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患者依从性好,有可能提高CRC的早期诊断率。 李士杰 刘艳刚 王警 曹长琦 闫炎 袁鹏 吴齐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甲基化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单发早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年龄≥65岁)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行ESD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老年组;88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中青年组。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学科团队讨论、评估后决定行ESD。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切除标本完整性、切缘阴性、肿瘤治愈性、随访结果(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肘(范围)表示,组问比较采用非参数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00(20—470)min和110(25—480)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200)mL和25(5~600)mL,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10)d和4(2~29)d,并发症中术中穿孔患者分别为1例和3例,术后出血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切除标本完整性中整块切除分别为52例和85例,分块切除分别为5例和3例,切缘阴性分别为50例和83例,切缘阳性分别为7例和5例,肿瘤治愈性中治愈性切除分别为30例和47例,扩大的治愈性切除分别为17例和24例,非治愈性切除分别为lO例和17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451.000,2183.500,2116.500,χ^2=1.544,1.018,1.210,0.142,P〉0.05)。并发症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145例患者中,135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老年组和中青年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8%(1/57)和2.3%(2/88),� 李士杰 王警 李子禹 步召德 苏向前 孙利 吴齐关键词:胃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