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明远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7篇德语
  • 4篇译介
  • 3篇宣言
  • 3篇文化
  • 3篇教学
  • 3篇共产党
  • 3篇共产党宣言
  • 3篇《共产党宣言...
  • 2篇电影片名
  • 2篇中国文化
  • 2篇片名
  • 2篇千字文
  • 2篇蒙学
  • 2篇课程
  • 2篇国文
  • 2篇《千字文》
  • 1篇大学德语
  • 1篇德语翻译
  • 1篇德语教学
  • 1篇学法

机构

  • 12篇井冈山大学
  • 5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2篇刘明远
  • 2篇李婷婷
  • 1篇罗萍

传媒

  • 2篇戏剧之家
  • 1篇文教资料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成才之路
  • 1篇牡丹江教育学...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丝路视野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课程思政视域下探究影视教学法的应用--以《青年马克思》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课程思政是教育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落实。影视通过视听结合和意象传达为课程思政打开一扇窗。挖掘影视中存在的思政元素,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组织,将这些育人资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当下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电影《青年马克思》为具体案例的思政实践论证了如何充分利用影片中的各元素为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服务,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刘明远
关键词:影视教学法
基于文体视角的《共产党宣言》标点符号诠释
2024年
标点符号作为文体中表达意图的手段能展示作者的声音和态度。《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主义的出生证”是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之一,马克思在这篇充满哲思与科学论证的文本中,综合使用不同的标点,传递文本内容、情感、语气、态度倾向,缜密的理性思维与丰富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基于标点符号分类,语句归纳,统计分析和文本内容的细读、阐释,表明《共产党宣言》在情感传递、动机表达和对象指引中有包括批判讽刺、动员鼓舞和思考引导在内的三种指向。
刘明远
关键词:标点符号文体《共产党宣言》
哥特开场中的破与立:《共产党宣言》首句之诠释被引量:1
2023年
《共产党宣言》是流传最广且影响最深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之一。探讨《共产党宣言》首句的理解,彰显了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从源头对文本多视角的探索。历时性角度下译文异同和语句演变比较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汉译本中首句的翻译差别在于词汇表达、句法转换、译文结构和标点使用;译句演变体现了国人动态化、曲折化、深入化、发展化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原文首句中的词汇、句法及其功能,源于恐惧和偏见的“共产主义的幽灵”之说,依据词频显现的“共同主义”内涵,无一不证明这部充满深刻魅力和巨大生机的划时代经典文本以看似神秘的哥特语句开场,实则隐藏了巧妙构思的破与立。
刘明远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首句幽灵哥特式
《千字文》的德语译介与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被引量:1
2023年
《千字文》是我国重要的蒙学典籍,翻译则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然途径之一。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宏观和微观梳理《千字文》的德语译介传播,分析译本特点,并从译介模式的视角出发,探索中国典籍走出去的影响效果,为中国蒙学典籍外译提供启示,以期更多的国学典籍走向世界。
刘明远徐群
关键词:《千字文》蒙学德语译介中华文化
《共产党宣言》的宗教语词隐喻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宗教语词进入世俗语用中可以构成宗教隐喻。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使用宗教语词,既是历史唯物观下的宗教观察,同时借助宗教隐喻,一方面揭示出资产阶级把人与人的关系从温情脉脉扭曲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凸显自由人联合体的实践观;另一方面,借由宗教隐喻批判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文献,以此彰显科学共产主义。在宗教隐喻中《共产党宣言》达成批判和反讽之目的。
刘明远
关键词:宗教隐喻《共产党宣言》
《千字文》百年西译史与中国文化走出去被引量:4
2022年
《千字文》是中国蒙学经典读物,有着千年成文历史。从18世纪初未曾付梓的俄语译本到21世纪的今天,280余年来西方各语种《千字文》的翻译与传播从未停止,并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又呈现新的译介特点。历时视域中的《千字文》西译与传播经历了萌芽、蓬勃和新发展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的译介特点和原因不尽相同,但与时代紧密相连。历史脉络中的译介厘清为当今时代中国文化翻译的传播和弘扬路径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明远
关键词:《千字文》蒙学译介中国文化
“新编大学德语”与二外德语教学策略探究
2021年
第二外语在高校都是作为外语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来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第二外语听、说、读、写和译等综合语言能力。文章分析二外德语主流教材“新编大学德语”,并结合二外德语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新编大学德语”,如何在二外德语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二外德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李婷婷刘明远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方法
德语笔译课程教学探索
2019年
本文以井冈山大学德语笔译课程教学为分析对象,试图根据本校德语专业学生学情和需求探索德语笔译课程如何建构,以期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学生自身笔译水平。
刘明远
关键词:德语笔译课程教学
《三字经》的百年德语译介研究
2023年
典籍译介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话语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我国蒙学经典之一《三字经》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人生体悟和人伦关系准则,译介历史漫长,译本繁多,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德语译作由德语为母语的译者自主自发译介,融合译者主体的研究、翻译、阐释、介绍、出版、传播等内容。宏观层面的德语译介传播史梳理和微观层面译本特色分析表明:百余年来,以《三字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人类多元文化系统中始终对世界有吸引力和影响力。
刘明远刘明远
关键词:《三字经》中国文化
庐陵文人的德语译介--以欧阳修为例
2023年
庐陵文化孕育出了具有正气和良知的庐陵文人整体文化性格,这也是庐陵文人的地域个性。庐陵文人以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周必大为领军人物,在中国文学、史学、经学等多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推动地方文化传播与发展。欧阳修是庐陵文人的重要代表,他不仅领导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宋代文学史上新一代文风,在经学、史学、农学和谱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欧阳修著作约在14世纪中期,传入其他东方国家;在19世纪后期,传入西方国家。1883年,他的作品开始被译介到德国,自此历经近140余年。译介文本既有集中于山水景色和政治国家的诗词,也有赋、散文、诗论、小说等,题材广泛,相对较为丰富,详细介绍了文人及其思想。
刘明远李江燕
关键词:德语汉学译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