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 H指数:6 供职机构: 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科技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静滴更昔洛韦5 mg/(kg·d),每12 h一次,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1 h,疗程1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400 mg/(kg·d)静滴,1次/d,疗程5 d。观察患者发热、头痛、呕吐及抽搐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治疗2周后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79.4%,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AD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但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更昔洛韦可明显提高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 孙艳 张赛 李平 陈旭义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 更昔洛韦 病毒性脑炎 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CRP、S100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S100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疗程均为两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d、7d、14d患者血清CRP与S100的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随访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水平及对照组血清CRP均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均于治疗第7d上升至峰值,而观察组CRP一直呈降低状态,其中观察组治疗后3d、7d、14d的CRP及S100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预后情况比较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有效抑制患者血清CRP及S100水平的上升,并且安全可靠、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郎胜坤 马铁柱 郝芊芊 孙艳 王慧敏关键词:依达拉奉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 CRP S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分析有明确高血压病史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探讨H型高血压(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记录不同部位脑血管狭窄的数目,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H型高血压及各危险因素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1)131例高血压患者,H型高血压患者94例(71.76%),81例(81/94,86.17%)存在血管狭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37例(28.24%),25例(25/37,67.57%)存在血管狭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略高于颅外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P值均小于0.05,OR值分别为1.043,1.312,1.159,3.413,1.850。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型高血压的比例明显大于单纯高血压。(2)H型高血压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3)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4)年龄、吸烟、高血压、H型高血压、三酰甘油均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平 李双英 孙艳 张巧莲关键词:脑缺血 高血压 半胱氨酸 合募配穴针刺治疗颅脑创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针刺疗法联合奥美拉唑对颅脑创伤并发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颅脑创伤后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患者〔伤后24 h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美拉唑组、针刺组及针刺+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组。3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于确诊后奥美拉唑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每次40 mg,12 h 1次,治疗7 d;针刺组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及中脘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治疗7 d;联合治疗组则同时给予针刺和奥美拉唑治疗。于患者入院时及治疗7 d进行GCS评分、胃液潜血试验;于入院时及治疗1、3、5、7 d测定胃液pH值、血清神经降压素(NT)和内皮素-1(ET-1)水平。选取同期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最终入选90例患者,每组30例。奥美拉唑组、针刺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7 d GCS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9.46±2.81、10.26±2.24、10.52±2.50,F=2.010,P=0.141)。治疗7 d,联合治疗组胃液潜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和针刺组(13.3%比36.7%、40.0%,均P〈0.05)。3组患者治疗后胃液pH值逐渐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5 d时胃液pH值即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和针刺组(4.58±0.53比4.20±0.52、4.28±0.43,均P〈0.05)。3组患者血清NT水平呈双向变化:入院时3组患者N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随后显著下降,治疗3 d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之后逐渐升高;联合治疗组治疗5 d NT水平已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和针刺组(ng/L:45.88±8.03比36.15±11.54、37.32±7.79,均P〈0.05),并于治疗7 d恢复至正常水平(ng/L:56.88±12.54)。3组患者血清ET-1水平呈双峰变化:入院时3组患者ET-1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1 d 孙艳 马铁柱 陈翀 张赛关键词:颅脑创伤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足三里穴 中脘穴 神经降压素 磁共振灌注成像评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价值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观察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估价值。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a SAH 80例,根据CVS程度分为无血管痉挛组(23例),轻度痉挛组(19例),中度痉挛组(19例)和重度痉挛组(19例),选取同期收治的颅内未破裂动脉瘤2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DSA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MR-PWI检测的区域包括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以及基底节区(BSGL),分析MR-PWI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脑血流量(r CBF)、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及达峰时间(TTP)等参数与CVS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痉挛ACA供血区、MCA供血区以及BSGL的r CBF、r CBV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无血管痉挛组、轻度痉挛组、中度痉挛组BSGL的r CBF以及ACA供血区的r 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痉挛组ACA供血区、MCA供血区、BSGL的TTP以及MTT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痉挛程度的加重,变化更加明显(P〈0.05)。CVS程度和r CBV、r CBF呈负相关(P〈0.05),但是其相关度较低(r〈0.4);CVS程度与TTP、MTT呈正相关(P〈0.05),为中度相关(0.308〈r〈0.744)。结论MR-PWI检查能够定量提供脑组织血流灌注的信息,指导CVS的临床诊疗。 郎胜坤 许厚银 董月青 马铁柱 孙艳 郝芊芊 王慧敏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磁共振灌注成像 芬戈莫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芬戈莫德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每组10只;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后30min,尼莫地平组腹腔注射尼莫地平0.05mg/kg,1次/d,连续7d;1mg/kg芬戈莫德组和2mg/kg芬戈莫德组分别腹腔注射芬戈莫德1、2mg/kg,1次/d,连续7d;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手术,不造模;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腹腔注射后1、3、5、7d时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前、腹腔注射后7d,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水平;腹腔注射后7d,测量基底动脉直径以及管壁厚度。结果6组术前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1、3、5、7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高于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P<0.05),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7d,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血清TNF-α[(456.3±55.3)、(335.4±36.2)、(286.7±31.4)、(268.0±30.7)ng/L]、IL-1β[(875.9±72.6)、(309.5±42.6)、(313.1±38.4)、(284.6±33.0)ng/L]、IL-6[(498.3±124.6)、(210.1±23.6)、(237.8±46.8)、(196.4±16.8)ng/L]水平均高于空白组[(149.9±17.6)、(194.9±17.7)、(132.5±23.4)ng/L]、假手术组[(165.0±20.4)、(203.0±25.0)、(140.8±12.4)ng/L](P<0.05),模型组高于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P<0.05),尼莫地平组、1mg/kg芬戈莫德组、2mg/kg芬戈莫德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注射后 马铁柱 孙艳 王振国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芬戈莫德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108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醒脑静组、奥拉西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符合开颅手术指征的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醒脑静组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d,奥拉西坦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4 g/d,联合治疗组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 ml/d,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4 g/d,14 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并对比GCS评分、患者预后及清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醒脑静组、奥拉西坦组和联合治疗组的GCS评分分别为(7.0±1.2)、(7.2±1.8)和(9.5±1.6)分,预后的良好率分别为22.2%、25.0%和38.9%,重残率分别为19.4%、22.2%和8.3%,植物生存率分别为16.7%、13.9%和5.6%,联合治疗组的这些指标与醒脑静组、奥拉西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清醒例数(20例)和清醒时间(17.2±5.3)d,醒脑静组和奥拉西坦组清醒例数和清醒时间为12例及(24.6±5.7)d、13例及(23.7±6.5)d,3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与奥拉西坦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清醒率并缩短清醒时间,有利于促进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孙艳 张赛 韩广 蒋显锋 陈旭义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 醒脑静注射液 CTA联合CT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与迟发性脑缺血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CTA)联合CT灌注成像(CTP)方法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CVS)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利用CTA与CTP技术分析116例SAH病人,CTP指标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在病人入院时、病情恶化时间段及入院后14 d记录CTA图像显示的脑血管痉挛程度和迟发性局灶脑缺血的发生情况,评估发生痉挛的脑血管支配区域与脑灌注图上血流灌注面积间的相关性及不同程度脑血管痉挛导致脑血流灌注和DCI发生之间的差异。结果 45例病人无脑血管痉挛,占38.8%;51例病人发生中等程度脑血管痉挛,占44.0%;20例病人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占17.2%。61.2%脑血管痉挛病人,最少的脑缺血灌注区域与痉挛严重血管的血流区域一致,无血管痉挛区域与严重脑缺血区域CBF明显不同。20例发生严重脑血管痉挛病人中1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51例发生中等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病人中7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45例无脑血管痉挛病人中4例出现迟发性局灶脑缺血。血管痉挛降低脑血流灌注,但只有66.67%病人脑血管痉挛与乏血供的灌注区域相一致,33.33%严重脑血管痉挛的病人无迟发性脑缺血。结论虽然严重脑血管痉挛能降低脑血流的灌注水平,但血管痉挛不会直接导致迟发性脑缺血。 郎胜坤 马铁柱 郝芊芊 孙艳 王慧敏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血管造影 CT灌注成像 脑血管痉挛 迟发性脑缺血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将72例ACI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对照组35例单纯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疤均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以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临床表现的改善程度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治疗组较对照组增长更加明显[右侧大脑前动脉(ACA,cm/s):45.76±4.64比44.23±4.40,右侧大脑中动脉(MCA,cm/s):58.22±5.08比56.86±5.18,左侧ACA(cm/s):45.83±4.85比42.54±5.62,左侧MCA(cm/s):59.82±5.24比55.27±5.43,右侧椎动脉(VA,cm/s):35.23±3.52比29.32±3.32,左侧VA(cm/s):33.52±3.04比29.84±3.52,基底动脉(BA,cm/s):38.83±3.46比35.88±4.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全血黏度切变率(mPa·S)200·s-1:4.42±0.58比5.23±0.46,5·s-1:9.13±0.88比11.24±0.56;血浆黏度(mPa·s):1.16±0.15比1.42±0.14,红细胞聚集指数:4.23±0.26比4.48±0.3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5%比62.8%,P〈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ACI能够改善患者脑供血,降低血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孙艳 陈旭义 李平 王琦关键词:脑梗死 急性 苦碟子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将167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3例给予头孢他啶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84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痰培养细菌清除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经痰培养共分离病原菌167株,其中头孢他啶组细菌清除率66.3%,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细菌清除率达88.1%,两组细菌消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他啶组患者痊愈率为32.5%,总有效率为75.9%,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痊愈率为47.6%,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疗效好,可作为治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经验用药。 孙艳 李平 陈春枝关键词:头孢哌酮 舒巴坦 脑卒中 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