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赛

作品数:565 被引量:4,845H指数:28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化学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1篇期刊文章
  • 81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1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4篇化学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36篇颅脑
  • 211篇创伤
  • 168篇脑创伤
  • 162篇颅脑创伤
  • 127篇脑损伤
  • 97篇细胞
  • 96篇重型
  • 88篇亚低温
  • 85篇重型颅脑
  • 74篇颅脑损伤
  • 63篇重型颅脑创伤
  • 62篇蛋白
  • 49篇干细胞
  • 48篇颅内
  • 40篇创伤后
  • 40篇创伤性
  • 35篇伤患者
  • 33篇外伤
  • 33篇颅脑创伤后
  • 32篇亚低温治疗

机构

  • 184篇武警后勤学院...
  • 158篇武警医学院附...
  • 81篇武警部队
  • 77篇天津市环湖医...
  • 60篇天津医科大学
  • 54篇天津中医药大...
  • 27篇武警后勤学院
  • 2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6篇天津市脑系科...
  • 2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8篇武警医学院
  • 10篇天津市海河医...
  • 10篇中国人民武装...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市神经病...
  • 3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564篇张赛
  • 147篇涂悦
  • 91篇程世翔
  • 76篇孙洪涛
  • 55篇只达石
  • 42篇陈旭义
  • 35篇胡群亮
  • 34篇李晓红
  • 30篇刘晓智
  • 24篇马铁柱
  • 24篇杨树源
  • 23篇梁海乾
  • 23篇赵明亮
  • 22篇刘振林
  • 21篇陈翀
  • 20篇孙世中
  • 20篇王景景
  • 19篇杨细平
  • 19篇汤锋武
  • 16篇王毅

传媒

  • 78篇中华神经外科...
  • 43篇中华创伤杂志
  • 41篇天津医药
  • 34篇武警医学院学...
  • 16篇武警后勤学院...
  • 15篇中国中西医结...
  • 13篇武警医学
  • 1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0篇中国现代神经...
  • 10篇中国急救复苏...
  • 10篇中华神经创伤...
  • 9篇山东医药
  • 9篇现代神经疾病...
  • 7篇中国神经精神...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6篇新乡医学院学...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综合临床
  • 5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25篇2018
  • 36篇2017
  • 67篇2016
  • 49篇2015
  • 30篇2014
  • 29篇2013
  • 38篇2012
  • 42篇2011
  • 28篇2010
  • 25篇2009
  • 33篇2008
  • 19篇2007
  • 26篇2006
  • 9篇2005
  • 20篇2004
5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疗法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200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n=146)和无效组(n=54),对两组患者动脉瘤大小、部位、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脑积水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预后与年龄、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大小、围术期感染及低钠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Hunt-Hess分级等密切相关(P<0.05)。结论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理想。
徐飞张赛薛德友申亚峰
关键词:影响因素
不同位置的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分别将情绪面孔图片作为线索(实验一)或靶子(实验二)呈现,利用线索-靶子范式考察了定位任务中情绪面孔加工对返回抑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以不同情绪面孔作为线索时,返回抑制稳定出现,表现出与情绪加工的分离;而当情绪面孔作为靶子时,与中性面孔相比,情绪面孔引发的返回抑制量显著较小。该研究表明,在定位任务中,返回抑制不受线索生物性的影响,但是会受到靶子性质的影响,反映出机体在不同条件下对空间注意和情绪加工的灵活性。
王敬欣贾丽萍张阔张赛
关键词:情绪面孔
《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解读被引量:14
2008年
由刘佰运、江基尧、张赛等教授主编,王忠诚院士主审的《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出版1年多了,该书以其简捷、实用,主要针对急性颅脑创伤最常见的几种疾病的手术治疗,受到了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特别是基层医院医生的欢迎,其中的一些观点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同时,作者也收到了很多医生的反馈信息,提出了一些在临床治疗中的问题。例如:如何把握外伤后颅内复合血肿、复合占位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
刘佰运江基尧张赛
关键词:急性颅脑创伤手术指南基层医院医生外科医生王忠诚院士手术治疗
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乐萌(盐酸纳美芬)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2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美芬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觉醒恢复时间、颅内压(ICP)、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和远期疗效。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缩短I、CP增高和脑血流速度方面较对照组降低、GCS评分明显升高,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纳美芬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刁云锋涂悦张赛
关键词:纳美芬颅脑创伤
神经突触核蛋白-γ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神经突触核蛋白-γ (SNCG)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针对4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SNCGmRNA的转录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NCG的蛋白表达。结果高级别胶质瘤(HGG,Ⅲ-Ⅳ级)和低级别胶质瘤(LGG,Ⅰ-Ⅱ级)中的SNCG阳性率分别为89.3%(25/28)和73.3%(11/15),胶质瘤病理分级越高SNCG的阳性率越高(χ2=15.724,P=0.000)。SNCGmRNA在HGG和LGG中的转录水平较正常脑组织分别升高(4.46±0.39)倍和(2.56±0.34)倍(P〈0.05),而且HGG中的表达较LGG显著升高(P〈0.05)。结论SNCG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在神经胶质瘤中显著增高,检测SNCG表达水平有利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判断。
程世翔涂悦孙洪涛张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一种比格犬脊髓定向通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比格犬脊髓定向通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内部设有用于生长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顶盖束、脊髓丘脑前束、皮质脊髓前束和灰质的空心区域;所述支架本体垂直直...
涂悦陈旭义卢磊张赛李瑞欣汤锋武程远驰刚琳杨凯李一鹏
文献传递
高渗盐水对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作用的研究
杨细平涂悦彭定伟令狐海瑞张赛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抑郁障碍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病人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运动评分对抑郁障碍和运动功能进行临床评价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术后UPDRS运动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但是抑郁症状的改善与运动功能的改善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能够明显改善帕金森病病人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丘脑底核受到刺激影响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有关,术后运动功能的改善不是抑郁症状改善的主要原因。
李建国董月青张赛陈宝友武慧丽赵永青梁晋商崇智
关键词:帕金森病丘脑底核抑郁障碍
轻、中度颅脑创伤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轻、中度颅脑创伤患者伤后不同时段认知障碍,临床干预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轻重度颅脑创伤合并认知障碍患者180例,依照所用药物分成治疗组A、治疗组B和对照组,治疗组A应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组B应用石杉碱甲,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以及停止治疗3个月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系统(WCST)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MMSE和WCST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MMSE和WCST评分提高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A的GOS预后优良率优于治疗组B。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MMSE和WCST评分以及GOS预后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治疗组A效果最好。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度颅脑创伤后认知障碍有积极治疗作用,对长期预后存在较好效果。
王毅杨芳陈清刚王晓丽张赛
关键词:颅脑创伤盐酸多奈哌齐
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提出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概念,进一步研究本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对比544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组)或非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治疗后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机制和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组中CT示3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大骨瓣减压14例,双侧大骨瓣减压24例:对照组中CT示8例发生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其中行单侧弃骨瓣减压手术2例,双侧弃骨瓣减压手术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8,P=0.002),但两组中单侧开颅或双侧开颅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053,P=0.818)。结论纵裂分离型硬膜下积液属于硬膜下积液的一种类型,与大骨瓣开颅术后脑组织移位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大骨瓣开颅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利用影像学手段能方便的对其作出诊断,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尽量减少骨窗的大小和术后脑组织移位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赖连枪石小峰尹夕龙黄凯雄钟天安叶宇张赛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并发症颅脑损伤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