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平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3H指数:8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1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是ITP的二线治疗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巨核细胞生成从而增加血小板生成。本文就TPO-RA在ITP中的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以及目前在临床中使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总结TPO-RA在ITP中的使用情况,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类药物的认识。
- 李仁霞周泽平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受体激动剂
- B细胞激活因子/增殖诱导配体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B细胞激活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信号通路调控机体免疫稳态,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BAFF和APRIL及其受体对B细胞的分化、存活、功能,以及体液免疫的维持至关重要,亦直接或者间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与非免疫细胞的功能。目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病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BAFF/APRIL,并与患者临床特征相关。笔者拟就BAFF/APRIL的生理、病理功能,以及其在ITP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讨论BAFF/APRIL靶向药物作为ITP新型疗法的潜在可能。
- 冯志惠谢东梅周泽平
- 关键词:B细胞激活因子血小板减少分子靶向治疗增殖诱导配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 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难治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10例,使用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方法治疗(第1天使用环磷酰胺0.3~1.0 g/m2,之后每10天1次,共使用1~3次;小剂量环孢素2mg·kg -1·d-1,持续2~3年后减停;小剂量硫唑嘌呤2mg·kg -1·d-1,持续2~3年后减停),每月门诊随访,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总有效率50%,起效相对较快,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改良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可作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选择。
- 毛丹周泽平张铀
-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系统疾病
-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HIV相关淋巴瘤是常见的HIV相关肿瘤之一,在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出现之前,其治疗效果极差。在cART时代,HIV相关淋巴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为挖掘治疗新靶点提供了依据,使优化HIV相关淋巴瘤的诊治成为可能。本文对近年来HIV相关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王红慧刘耀陶鹏飞周泽平闵海燕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
- 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的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19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ITP的临床表现从无症状到轻微瘀伤,粘膜出血,甚至任何部位的出血,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 李瑾周泽平刘琳
- 关键词:出血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通过对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治及相关文献复习,使患者的治疗可个体化,获得更好疗效。方法:采用详细的病例分析、诊治及疗效评估,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结合患者的病情予阐述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及预后。结果:患者在诊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后近6月时间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后因肺部感染去世。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报道较多的为免疫因素所致、暴露细胞毒药物及染色体的改变,发病率相对较低,预后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类型、活动状态及血液肿瘤的危险度相关,目前针对预后有争议,需前瞻性研究解决这一相关问题,并有可能改进临床管理,已实现精准化治疗。
- 魏月萍刘琳周泽平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 血小板对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调节作用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血小板(Platelet,PLT)是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前体的细胞碎片,其寿命仅8-10 d。血小板可以通过其黏附、聚集、释放反应及促发凝血而完成其正常的止血功能。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
- 顾雪萍周泽平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适应性免疫ERYTHEMATOSUS固有免疫自身免疫性疾病LUPUS
- 地西他滨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M2b伴t(8;21)(q22;q22)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3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4岁。因上腹部疼痛于2006-03-22收住我院消化科,行胃镜检查取病检示胃低中分化腺癌。2006-03-30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给予DF方案(紫杉醇+氟尿嘧啶)化疗2次,希罗达加顺铂化疗4个周期,i年后化疗结束。2008-02开始渐出现肩背部疼痛,骨扫描提示,全身多处骨质破坏,胸腰椎明显。
- 杨红周泽平刘月波张铀
- 关键词:地西他滨
- 艾滋病相关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2年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可使HIV感染者获得免疫重建,提升对化疗的耐受能力,且多数患者可从中获益。艾滋病相关NHL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治疗困难。近年来,大量临床试验及前瞻性研究数据得以更新,分子学及肿瘤基因组学、免疫学等各类新技术研究不断深入,为艾滋病相关NHL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对其几个亚型在治疗策略及新药物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周婧闵海燕周泽平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2年
- D-二聚体是血液中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 在多种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热点。在多数临床紧急医疗情况下, 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被普遍认可, 是可反映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目前临床上存在过度依赖D-二聚体检测以指导对溶栓与抗凝相关治疗的现象。笔者拟就D-二聚体检测方法、病理生理影响因素及其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王秀丽周泽平
- 关键词:血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心血管疾病脑梗死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