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璜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丁酸
  • 2篇氧饱和度
  • 2篇镇痛
  • 2篇生理浓度
  • 2篇术后
  • 2篇术后认知
  • 2篇细胞
  • 2篇麻醉
  • 2篇麻醉方式
  • 2篇脑氧饱和度
  • 2篇结肠
  • 2篇静脉
  • 2篇老年
  • 2篇老年患者
  • 2篇PKP
  • 2篇CACO-2...
  • 2篇不同麻醉方式
  • 2篇肠屏障
  • 1篇凋亡
  • 1篇丁酸钠

机构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美国纽约大学

作者

  • 9篇黄璜
  • 4篇朱利斌
  • 4篇李仲荣
  • 3篇侯龙龙
  • 2篇李军
  • 2篇林锦
  • 2篇戴丽娜
  • 1篇王永飚
  • 1篇刘若海
  • 1篇胡明品
  • 1篇刘淼清
  • 1篇林进汉
  • 1篇黄晓忠
  • 1篇卢园园
  • 1篇张华
  • 1篇岳雷
  • 1篇陈水兵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改良NADPH-d和AchE酶组织化学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进一步改良后的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D)的优势,以期提高HD术前及术中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取HD患儿术中切除的结肠标本18例,其中女7例,男11例,平均年龄(8.6±3)月。标本分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其冰冻切片分别用改良的NADPH-d和AchE酶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染色,与常规HE染色进行比较,并用肠神经元特异标记物β-III Tubulin(TUJ-1)行免疫荧光及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行免疫组化检查论证改良方法的特异性。结果:NADPH-d法能快速确定扩张段近端切缘是否存在神经节细胞,诊断HD的阳性率为94.4%(17/18);AchE法对于HD狭窄段黏膜下异常增生的神经丛诊断阳性率为88.9%(16/18);两组间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耗时方面NADPH-d法为(7.0±1.7)min,AchE法为(30.9±2.2)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述两种改良方法与TUJ-1及PGP9.5对照结果一致。结论:NADPH-d法能快速确定肠管切缘是否有神经节细胞分布,适用于术中快速诊断HD;AchE法适用于术前直肠黏膜层的活检诊断。
朱利斌张华林进汉戴丽娜黄璜李仲荣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酶组织化学结直肠外科手术
ERK对生理浓度丁酸作用于Caco-2细胞肠屏障模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Caco-2细胞建立单层肠屏障模型,应用ERK抑制剂U0126,观察生理浓度丁酸对于增强肠屏障功能是否是通过ERK的信号通路起作用及与腺苷酸活化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
侯龙龙黄璜夏肇波岳雷朱利斌林锦李仲荣
文献传递
生理浓度丁酸钠对Caco-2细胞肠屏障作用中JNK通路的效应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观察生理浓度丁酸钠作用Caco-2细胞肠屏障时JNK细胞信号通路的作用及与AMPK通路的关系.方法 建立Caco-2细胞单层肠屏障模型,分成不加药物的对照组(Con组)、仅添加2 mmol/L丁酸钠的生理浓度丁酸钠组(2BA组)、仅加入JNK特异性抑制剂的20μmol/LSP600125组(SP组)、20 μmol/L SP600125+生理浓度丁酸钠组(Mix组).检测各组处理后24、48、72 h跨上皮细胞电阻(TER)、CCK-8法吸光度及72 h菊粉-FITC透过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吖啶橙(AO)/碘化丙啶(PI)双染法荧光显微镜检测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JNK、AMPK、ACC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2BA组TER在药物作用后24、48、72 h均明显高于Con组,以72 h时最显著,此时2BA组为(509.64±12.62)Ω·cm2,而Con组为(459.30±7.62)Ω·cm2 (P<0.05);Mix组TER为(261.01±9.22)Ω·cm2较2BA组(509.64±12.62)Ω·cm2低.Mix组72 h CCK-8吸光度为0.47±0.13、72 h菊粉-FITC为(7.89±0.80)cm/h、流式细胞仪凋亡水平为(61.23±1.54)%及AO/PI双染荧光显微镜凋亡结果为9.7±1.3,均比2BA组的0.98±0.08、(4.05±1.38)cm/h、(15.90±5.95)%、5.5±1.3高(P<0.05).2BA组p-AMPK、p-ACC水平较Con组和Mix组上调(P<0.05).Mix组p-JNK水平与2BA组相比显著下调(P<0.01).结论 生理浓度丁酸钠可增强肠屏障功能,而JNK特异性抑制剂可破坏这一作用,提示JNK在生理浓度丁酸钠增强肠屏障功能起协同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AMPK活化有关.
戴丽娜侯龙龙黄璜黄晓忠朱利斌林锦李仲荣
关键词:凋亡
不同麻醉方式对行PKP手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时脑氧饱和度(rSO 2)的变化及其与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行PKP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丙泊酚全麻(P)组、七氟烷全麻(S)组和局麻(L)组。患者入手术室至麻醉结束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期间持续rSO_(2)监测,记录入室后仰卧位(T0)、摆体位前仰卧位(T1)、翻身俯卧位后(T2)、灌注骨水泥1 min后(T3)、rSO_(2)最低值(T4)、术毕转回平卧位后(T5)、拔除气管导管1 min后(T6,L组缺)、入PACU时(T7)相应时间点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rSO_(2)等指标。术后1 d和3 d随访患者并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L组rSO_(2)在T1~T5时点高于P组和S组,且L组术后MMSE评分比P组和S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组rSO_(2)最大下降百分数(rSO_(2)%max)较P组和S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rSO_(2)降低波动范围越小,对于术后MMSE评分降低影响越小。结论全身麻醉下行该类手术的患者术后并未发生长时间的认知功能改变,而局麻患者围术期rSO_(2)变化及术后认知功能改变较小。
黄璜李军
关键词:脑氧饱和度麻醉
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量效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 探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行硬膜外分娩镇痛时氢吗啡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罗哌卡因的适宜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2016年1至6月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40例,前50例患者中第1个患者接受0.12%罗哌卡因+20 μg/ml氢吗啡酮复合液,随后的产妇运用改良序贯法确定氢吗啡酮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另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H1组、H2组、H3组,分别给予0.08%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1组)、0.10%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2组)及0.12%罗哌卡因+15 μg/ml氢吗啡酮(H3组).监测分娩镇痛过程中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镇痛评分及宫缩胎心;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增加例数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恶心、呕吐、瘙痒、胎心减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氢吗啡酮的ED50值及ED95值分别为10.49 μg/ml(95% CI:8.89~11.79)和15.15 μg/ml(95% CI:13.25 -22.25).H1组起效时间为(14.23 ±3.82)min,明显长于H2组的(11.32 ±2.16)min 及H3组的(10.83 ±2.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4、6.212,均P〈0.05),H1组镇痛后30、60和90 min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高于H2、H3组(均P〈0.05),H1组停药时的VAS评分为(3.25 ± 0.75)分,明显高于H3组(0.27 ±0.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14,P〈0.05).H1组在镇痛后第4、5、6次宫缩时的VAS评分明显高于H2、H3组(均P〈0.05).H3组运动神经阻滞发生率为26.67%,明显高于H1、H2组的6.6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4.320,均P〈0.05).结论 0.10%罗哌卡因复合15 μg/ml氢吗啡酮行分娩镇痛时镇痛效果好、无运动阻滞、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卢园园黄璜毛卫亮刘若海胡梦洁邵玲笑胡明品李军
关键词:氢吗啡酮罗哌卡因分娩镇痛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NEC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的预后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两组在出生体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WBC≥20×10^9/L或<4×10^9/L、代谢性酸中毒、弥漫性腹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等因素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WBC≥20×10^9/L或<4×10^9/L、代谢性酸中毒、弥漫性腹膜炎、NRDS等是影响NEC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应及早发现并采取综合治疗,以提高NEC患儿存活率。
侯龙龙李仲荣黄璜王永飚刘淼清朱利斌
关键词:预后
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PKP手术脑氧饱和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在不同麻醉方式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时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的变...
黄璜
关键词:麻醉方式脑氧饱和度老年患者
超声评判及血小板测定在儿童精索静脉曲张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在儿童外科中常见,可引起睾丸发育异常。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可以减轻或逆转精索静脉曲张造成的睾丸损害。目前诊断儿童精索静脉曲张主要的手段是体格检查...
黄璜
关键词:小儿患者精索静脉曲张超声检查血小板检测
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硬膜外镇痛泵与静脉镇痛泵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使用硬膜外镇痛泵镇痛,对照组使用静脉镇痛泵镇痛。在术后1 h、6 h、12 h、24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采用舒适评分量表(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评分比较两组舒适程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呼吸、心率、血压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h,观察组VAS评分[3.00(2.00,5.50)]低于对照组[7.00(6.00,8.00)](Z=-3.84,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内,观察组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16.00%(4/25)]少于对照组[88.00%(22/25)](χ^(2)=25.96,P<0.001)。术后1 h,观察组BCS评分[0.00(0.00,0.50)]高于对照组[0.00(0.00,0.00)](Z=2.08,P<0.05);术后6 h、12 h、24 h,两组B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心率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时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比静脉镇痛泵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舒适程度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陈水兵孙铭博黄璜姚红响金诗湘
关键词:输注泵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舒适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