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镇 作品数:4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表现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收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54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35例均行胃镜检查,19例行肠镜检查。结果 9例发病前有相应的诱因。54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且症状重、腹部体征轻,皮肤紫癜均在之后出现:18例出现显性消化道出血。内镜检查示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淤斑、糜烂、溃疡形成。病变范围广,以十二指肠壶腹降交界及降结肠,乙状结肠为重,激素治疗有效。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复杂,以症状与体征不符、内镜下胃肠黏膜病变广泛、激素治疗有效为特点,易误诊,需早期行内镜检查协助诊断。 许镇 章礼久 王乔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血清外泌体miR-2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外泌体近年来成为肿瘤研究中关注的热点,外泌体中的miRNA已经证实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croRNA-27a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且前期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标本,收集同期2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分离血清外泌体,同时进行RNA提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外泌体miR-27a水平的相对定量含量,比较胃癌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并比较胃癌组术前、术后外泌体miR-27a表达的差异。对40例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7a水平以及临床病理表现(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分级)进行分析,在参照随访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患者外泌体miR-27a表达与预后间的联系。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外泌体miR-27a水平为0.153±0.092,健康体检者为0.823±0.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癌患者术后血清外泌体miR-27a水平为0.505±0.143,与术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肿瘤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7a表达量与肿瘤分级成负相关,Ⅰ/Ⅱ期患者术前相对表达量为0.179±0.102,Ⅲ/Ⅳ期为0.102±0.076(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外泌体中miR-27表达量明显降低,其表达量与肿瘤分级负相关,对于早期筛查胃癌和胃癌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许镇 汪泳 章礼久关键词:胃癌 外泌体 结直肠腺瘤特点及检出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瘤的内镜、病理特点及检出率(AD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3 45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及内镜、病理特点,分析性别、年龄、肠道清洁度、是否麻醉、腺瘤大小、诊断医师年资对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3 456例患者检出结直肠息肉1 045例,其中腺瘤624例(息肉806枚),男395例,女229例,年龄21~85岁;丘状息肉(Ⅰ型)243枚,无蒂息肉(Ⅱ型)168枚,亚蒂息肉(Ⅲ型)269枚,有蒂息肉(Ⅳ型)126枚;息肉直径≤10 mm 581枚,>10 mm 225枚;病理检出腺瘤中发生上皮内瘤变342枚,其中低级别289枚,高级别53枚。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肠道清洁度、腺瘤大小及诊断医师年资对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有影响(P<0.05),是否麻醉对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无影响(P>0.05)。结论性别、年龄、肠道清洁度、腺瘤大小、诊断医师年资为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因素,降低相关因素的影响可提高检出率,从而提升结肠镜检查质量。 钱诚 许镇关键词:结直肠腺瘤 结肠镜 影响因素 检出率 结直肠癌组织中SCD-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酰基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手术切除的77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C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CD-1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和胞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CD-1的阳性表达率为66.2%(51/7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13.0%(1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和部位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其中肿瘤较大(≥5 cm)、浸润较深(T_3+T_4)、淋巴结转移和分期较晚(Ⅲ+Ⅳ)的组织中SC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29/36)、72.9%(43/59)、78.6%(33/42)和78.0%(32/41),均高于肿瘤较小(<5 cm)、浸润较浅(T_1+T_2)、无淋巴结转移和分期较早(Ⅰ+Ⅱ)组织的53.7%(22/41)、44.4%(8/18)、51.4%(18/35)和52.8%(1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D-1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SCD-1表达可能是肿瘤进展的潜在标志物。 许镇 章礼久 贾犇黎关键词:结直肠癌 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