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 作品数:9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桂皮醛联合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桂皮醛与伏立康唑(VRC)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桂皮醛、VRC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42株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2药单用与联用的MIC50、MIC90、MIC几何均数(MICG)及MIC分布;绘制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并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判断药物联合作用的类型。结果桂皮醛与VRC联用后,2药的MIC50、MIC90及MICG均较各自单用时明显降低(P〈0.01),MIC峰值分布及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较单用时左移;2药联用的FICI值为0.187 5-1.5,其中16株(38.10%)体现为协同作用,19株(45.23%)为相加作用,7株(16.67%)为无关作用,未出现拮抗作用。受试菌株对VRC的敏感性越低,2药联用的FICI均数越小。结论桂皮醛与VRC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且该药物组合对VRC敏感性较低的烟曲霉菌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菌作用。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侯长春李冰董必英
- 关键词:药物疗法体外研究桂皮醛伏立康唑烟曲霉菌
- 绿原酸对聚氯乙烯生物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对聚氯乙烯(PVC)生物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S.a)生物被膜(BF)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肉汤-医用PVC薄片系统构建早期及成熟期的S.a BF体外模型,并用扫描电镜(SEM)鉴定;试管兑倍稀释法测定绿原酸的最低抑菌浓度;将实验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绿原酸(0.125,0.25,0.5,1,2mg/ml)组;荧光正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F形态学改变;结晶紫染色法定量载体表面生物总量;连续稀释法计数BF内活菌。结果成功在PVC生物材料表面建立不同时期的S.a BF;无论早期或成熟期,当绿原酸浓度达到0.5mg/ml及以上时,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观察到PVC载体表面BF的形成较同期空白组明显减少,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及BF内活菌计数均少于同期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可抑制PVC生物材料表面S.a BF的形成,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绿原酸浓度增加,其对BF抑制作用增强。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李冰董必英
- 关键词:绿原酸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聚氯乙烯生物材料
- 柠檬醛联合两性霉素B对耐药烟曲霉的体外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柠檬醛与两性霉素B(AMB)联用在体外对AMB耐药烟曲霉的抗菌作用。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M38-A2方案,采用棋盘式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柠檬醛与AMB单用及联用对7株临床分离AMB耐药烟曲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并绘制等效曲线验证联用效果。结果:柠檬醛在体外与AMB联用,可使所有受试菌株的MIC由耐药水平降低至≤1μg/m L的敏感范围,FICI值为0.375~0.5,等效曲线均呈协同作用的凹形,MIC几何均数(MICG)相对单用时降低(P〈0.05),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明显左移。结论:柠檬醛在体外与AMB联合可产生协同抑菌作用,增加耐药菌株对AMB的敏感性。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王可李冰
- 关键词:烟曲霉柠檬醛两性霉素B耐药
- 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破坏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以及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的杀菌效果。方法选取铜绿假单胞野生株PAO1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芩苷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连续活菌稀释法测定生物膜内活菌计数;荧光显微镜观察生物膜表面形态。结果生物膜形成加入药物12h后,活菌计数结果显示,无论药物单独作用还是联合应用时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与黄芩苷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比较,生物膜内活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芩苷组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比较,生物膜内活菌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黄芩苷组较空白对照组所形成的生物膜有所减少且分布较稀薄,且以活菌为主(绿色信号);头孢哌酮/舒巴坦组较空白对照组所形成的生物膜分布稀薄,活菌为主,有少量死菌(红色信号);黄芩苷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可观察到少量细菌生物膜,且主要是分布散落的细菌,多以死菌为主。结论黄芩苷能破坏铜绿假单胞菌已形成的生物膜,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应用时能显著增强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杀菌作用。
- 董必英陈一强孔晋亮王可罗劲李冰黄洪春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黄芩苷
- 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基因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膜(BF)形成能力与基因型的关系,了解医院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的流行趋势,为医院烟曲霉菌及其BF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2月由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分离的42株烟曲霉菌,96孔板法体外构建BF,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F形成能力,扫描电镜(SEM)观察并证实BF形成,对所有受试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型及聚类分析,比较菌株的同源性及不同基因型BF形成能力的差异。结果受试的42株烟曲霉菌中34株形成BF,占81.0%;RAPD方法可将全部受试菌株分为7个基因型:Ⅰ-Ⅶ,其中Ⅱ型17株占40.5%,为优势菌株;Ⅰ型2株、Ⅲ型7株、Ⅳ型7株、Ⅴ型2株、Ⅵ型6株、Ⅶ型1株;不同基因型菌株的BF形成能力不同(P〈0.05),其中Ⅵ型BF形成能力较强,Ⅳ型较弱。结论大多数烟曲霉菌临床分离株具有BF形成能力,不同基因型的烟曲霉菌株BF形成能力存在差异,院内侵袭性烟曲霉菌感染主要由Ⅱ型克隆株水平传播引起;建立医院烟曲霉菌BF形成能力检测和RAPD基因分型体系,对预防控制烟曲霉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王可李冰董必英
- 关键词:烟曲霉菌生物膜基因型医院感染
- 黄芩素联合两性霉素B对烟曲霉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黄芩素联合两性霉素B(AMB)对烟曲霉菌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和杀菌效果。方法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及AMB对烟曲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FC);构建烟曲霉菌菌株生物被膜模型,将模型分为空白组、黄芩素组、AMB组、黄芩素+AMB组。成模24 h加入黄芩素组、AMB组、黄芩素+AMB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干预(黄芩素浓度128μg/m L,AMB浓度8 g/m L),空白组不干预。药物干预48 h后,结晶紫染色法行生物被膜半定量观察,胞外基质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生物被膜形态。结果生物被膜半定量结果:AMB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黄芩素组低于AMB组和空白组,P均<0.05;黄芩素+AMB组低于黄芩素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空白组和AMB组可见菌丝密集交叉缠绕,胞外基质丰富;黄芩素组菌丝仍密集交叉在一起,但菌丝细长、光滑,无明显胞外基质;黄芩素+AMB组菌丝明显减少,无明显胞外基质。结论黄芩素可以破坏烟曲霉生物被膜胞外基质。黄芩素与AMB联合应用可增加AMB对烟曲霉菌丝的渗透作用,提高其杀菌效果。
- 李冰陈一强孔晋亮罗劲董必英
- 关键词:烟曲霉生物被膜黄芩素两性霉素B
- 黄芩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运动能力的体外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最低抑菌浓度(MIC)的黄芩素对铜绿假单胞菌泳动、丛集运动和颤搐运动的影响,为研究其细菌生物膜的影响奠定基础,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3月-2015年7月将所做试验组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同MIC黄芩素组、克拉霉素组;两倍稀释法测定药物MIC;制成不同培养基,试验菌株隔夜培养,无菌牙签接种于上述培养皿,观察以接种点为中心的细菌运动形状及轨迹,测定运动环评估细菌的运动能力。结果不同MIC黄芩素组形成的泳动同心圆区域直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黄芩素各MIC组、空白对照组形成的同心圆区域直径大于克拉霉素组(P<0.05),丛集运动能力检测,各组均以接种点为中心,但空白组周边形成齿轮样放射状轨迹,128μg/ml、64μg/ml的黄芩素组及克拉霉素组,其运动区呈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状区域,周边光滑,无伪足样放射,且区域直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各MIC黄芩素未显示出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泳动的效应,但均可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丛集运动和颤搐运动,64μg/ml黄芩素即显示出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颤搐运动能力,且与克拉霉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颤搐运动能力相当。
- 董必英孔晋亮陈一强王可罗劲李冰黄洪春
- 关键词:黄芩素最低抑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
- 下呼吸道烟曲霉菌分离株耐药性及基因型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烟曲霉菌烟曲霉菌耐药性和基因同源性。方法从31例下呼吸道烟曲霉菌感染患者的痰液或肺泡灌洗液中分离烟曲霉菌,采用CLSI M38-A2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其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的敏感性;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基因分型技术获得受试菌株的RAPD指纹图并进行同源性聚类分析。结果 31株受试烟曲霉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的耐药率分别为3.2%、12.9%、25.8%、0、0;31株烟曲霉共分为10种基因型(A^J),其中B型10株,为主要流行型别;其余分别为A型5株,E型3株,F型4株,C、H、I型各2株,D、G、J型各1株。结论下呼吸道烟曲霉菌感染患者烟曲霉菌基因型以B型为主,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烟曲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邬丽红王可李冰董必英
- 关键词:烟曲霉菌耐药性基因分型
- 烟曲霉生物被膜体外flow chamber模型成膜能力研究
- 2016年
- 目的比较烟曲霉生物被膜(BF)在体外流动与静止模型中的成膜能力,获取较佳的体外研究模型,为烟曲霉今后的体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支持。方法分别建立烟曲霉生物被膜体外流动模型和静止模型,在生物被膜形成的不同阶段行FITC-Canavalia ensiformis(FITC-ConA)胞外基质(ECM)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烟曲霉生物被膜三维(3D)形态,COMSTAT软件定量分析3D图像堆,比较两种培养状态下生物被膜的生物量、平均厚度等生长指标。结果在静止模型和流动模型中,BF的生物量、平均厚度、基质覆盖率、平均扩散距离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粗糙系数、表面积与生物量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相同时间点下,静止模型组形成的BF的生物量、平均厚度、基质覆盖率、平均扩散距离较流动模型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止模型组粗糙系数和表面积与生物量比较流动模型组的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曲霉在流动模型中亦可形成稳定的生物被膜,但静止模型可分泌更多的ECM,形成更厚的生物被膜,更利于研究者对体外烟曲霉BF进行研究。
- 李冰陈一强孔晋亮王可蔡双启罗劲董必英
- 关键词:烟曲霉生物被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