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晋亮
- 作品数:213 被引量:696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Meta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评价数据库,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年至2012年2月,英文文献检索时间为1991年至2012年2月,并查阅纳入研究中的参考文献来补充。纳入所有研究为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均数差(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绘制森林图分析疗效。绘制漏斗图讨论发表性偏倚。结果共9项RCT 537例患者入选。尿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增加引流(抽液)总量(P<0.000 01),减少胸膜肥厚(P<0.000 01),改善肺功能FEV1%pred(P<0.000 01)。结论与常规治疗(抗结核治疗联合胸腔积液引流或抽液)相比,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无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可增加胸腔积液引流总量,减轻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FEV1%pred。
- 刘唐娟孔晋亮陈一强
- 关键词:尿激酶抗结核治疗META分析
- 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体内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 陈一强简丽娟温红侠孔晋亮闫萍吴海英
- 大鼠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部感染IL-4的变化
- 2008年
- 闫萍陈一强孔晋亮宋志军吴红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慢性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IL-4病理学特点免疫应答
- 一种杀灭耐药烟曲霉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杀灭耐药烟曲霉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方法,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柠檬醛和抗真菌药物,所述的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一种杀灭耐药烟曲霉的方法,包括制备药物、制备孢子悬液、药物M...
- 陈一强罗劲孔晋亮
- 文献传递
- 桂皮醛联合伏立康唑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作用研究
- 2015年
- 目的评价桂皮醛与伏立康唑(VRC)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及棋盘法,分别测定桂皮醛、VRC单独使用及联合使用对42株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比较2药单用与联用的MIC50、MIC90、MIC几何均数(MICG)及MIC分布;绘制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并计算分级抑菌指数(FICI),判断药物联合作用的类型。结果桂皮醛与VRC联用后,2药的MIC50、MIC90及MICG均较各自单用时明显降低(P〈0.01),MIC峰值分布及浓度-累积抑菌百分率曲线较单用时左移;2药联用的FICI值为0.187 5-1.5,其中16株(38.10%)体现为协同作用,19株(45.23%)为相加作用,7株(16.67%)为无关作用,未出现拮抗作用。受试菌株对VRC的敏感性越低,2药联用的FICI均数越小。结论桂皮醛与VRC联用对临床分离烟曲霉菌的体外联合抗菌效应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且该药物组合对VRC敏感性较低的烟曲霉菌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抗菌作用。
- 罗劲陈一强孔晋亮黄宏侯长春李冰董必英
- 关键词:药物疗法体外研究桂皮醛伏立康唑烟曲霉菌
- 心率变异性、气道阻力及肺功能指标在COPD患者病情中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气道阻力和肺功能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治疗的cOPD患者80例,根据病情将其分为Ⅲ~Ⅳ级组(A组)和Ⅰ~Ⅱ级组(B组),每组40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HRV的各个指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邻近窦性RR间期长度差的均方根(rMSDD)、50毫秒间隔以上的邻近周期比例(pNNS0)、高频(HF)和低频(LF)值]、气道阻力指标[呼吸总阻抗(Z5)、共振频率(Fres)、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振荡频率为5Hz时电抗值(X5)、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及肺功能指标[6分钟行走试验(6MwT)、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的变化。【结果】A、B组患者SDNN、SDANN、rMSDD、pNN50、HF和LF水平均较C组低(P〈0.05),且A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较B组患者更低(P〈0.05);A、B组患者6MWT、FVC、FEV1、FEV1/FVC、MMEF和PEF水平均较C组低,且A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B组患者低;A组患者的Z5、Fres、R5、R20、X5、Rc和Rp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高于C组(P〈0.05)。【结论】HRV和气道阻力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其值越大,其肺功能也随之变差,提示HRV、气道阻力及肺功能指标与COPD患者病情密切相关,临床实践中可通过监测相应指标来预测COPD患者的病情变化。
- 林洁孔晋亮黄天霞于虹
- 关键词:心率气道阻力呼吸功能试验
- 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生物膜的培养,3天后用扫描电镜观察PAO1、PAO1lasIrhlI、PAO1lasRrhlR形成生物膜的情况。结果:PAO1野型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生物膜,而PAO1lasIrhlI基因缺陷型和PAO1lasRrhlR基因缺陷型形成的生物膜明显稀薄,未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结论:表明PAO1野型与lasIrhlI和lasR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 刘晓岚宋志军孔晋亮王恒壮吴红陈海荣陈一强
- 关键词: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
- 嗜酸性肺部疾病分类及诊断方法再认识被引量:2
- 2015年
- 嗜酸性肺部疾病(ELD)是一组在血液、呼吸道、肺泡和(或)组织间隙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临床特征的疾病[1]。ELD在1936年最先被命名为Lffler综合征。1943年Weingarten用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PE)来描述一组具有痉挛性支气管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双肺弥漫性斑片阴影的综合征。1952年Reeder与Goodrich将之命名为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 梁琼陈一强孔晋亮潘熠平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病因
- 绿原酸、异绿原酸对烟曲霉生物膜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在体外复制烟曲霉的生物膜模型,研究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RA)、异绿原酸(isochlorogenic acid,IRC)对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分离的烟曲霉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将菌株分为空白对照组、CRA实验组(1 024 mg/L、512 mg/L、256 mg/L),IRC实验组(1 000 mg/L、500 mg/L、250 mg/L),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CLSM)定性观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量。结果 37℃培养24 h烟曲霉形成早期生物膜,48 h形成成熟期生物膜。SEM及CLSM观察到实验组烟曲霉生物膜均较其相应空白对照组空洞、稀疏,但菌丝未见明显减少,死活菌数也无明显差别。CRA、IRC实验组早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1.05±0.19、1.14±0.26、0.99±0.14、1.39±0.06、1.41±0.06、1.60±0.04,均少于空白对照组1.91±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A、IRC实验组晚期结晶紫半定量结果为2.25±0.05、2.27±0.05、2.31±0.03、2.26±0.02、2.27±0.02、2.29±0.04,少于空白对照组2.36±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A、IRC对体外烟曲霉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 张瑾钰陈一强孔晋亮王可黄宏邬丽红经庆玲
- 关键词:烟曲霉生物膜绿原酸异绿原酸
- 绿原酸对不同水平环二鸟苷酸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研究绿原酸对不同水平环二鸟苷酸(c-di-GMP)铜绿假单胞菌(P.a)早期和成熟生物被膜(BF)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构建3种P.a菌株—PAO1、P.a胞内c-di-GMP高表达菌株(PAO1ΔwspF)和P.a胞内c-di-GMP低表达菌株(PAO1/Plac-yhjH)BF体外模型,分别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绿原酸(1/2 MIC、1/4 MIC、1/8 MIC)组。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测定3 d及7 d载体表面BF总量,连续稀释法计数绿原酸作用3 d及7 d后BF内活菌,观察绿原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绿原酸的作用下,无论3 d还是7 d载体表面所形成BF均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BF内活菌均较空白对照组少(P<0.05),3种菌株的运动区域直径均小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绿原酸对不同水平c-diGMP P.a早期和成熟BF均具有抑制作用,对BF内活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影响其运动能力。
- 谭政孔晋亮罗劲刘六媛杨婷
- 关键词:绿原酸C-DI-GMP生物被膜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