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用范式、治理困境与路径选择被引量:4
- 2020年
- 人工智能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量,其应用范式呈现多维嵌入的特点,它为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治理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但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使人类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治理困境:资本获得超级权力带来的垄断和混乱竞争、政治学研究本体论遇到重大挑战、现有社会治理规则下很难应对公民隐私和技术伦理带来的新问题、国家间能力分化导致的国家安全问题等。因此,为有效应对人工智能潜在的治理风险,要合理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战略,重点是从优化人工智能产业支持政策、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等角度进行战略规划,不断挖掘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治理领域的应用潜力,有效提升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 陈林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与现实进路
- 2023年
- 人工智能是当前数字时代的核心技术,它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全新的战略机遇与时代契机,有助于显著提升党的民族事务治理效能。但人工智能的多维嵌入也带来了诸如智能算法固化造成的“沉默的螺旋”现象、资本逻辑导致话语操控和信息安全的双重风险、竞争性真相与网络谣言带来的系列危害、数字鸿沟造成的现实阻隔等治理困境。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应努力促进技术治理飞跃,以智能技术优化改造算法推荐弊端,以技术向善理念规制资本风险,以真相阐释应对乱象与假象丛生,以数字红利推动普遍性共同体意识凝聚。
- 陈林杨抗抗
- 关键词:人工智能
- 官学、利禄与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 2021年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设立官学之途,通经入仕。在儒学的主导下,以选官制度和人才培养为纽带,士人成为政治社会建构中的重要力量,由此新的统治秩序出现。利禄之路在儒学意识形态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制度化作用,将士人统合到利禄这一渠道,学术与政治在整合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经历了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要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汉代儒学,作为一种趋势,儒学在汉代取得意识形态化地位这一历史事实是无法动摇的。
- 陈林
- 关键词:汉代官学儒学意识形态化
-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人民政协制度:理论渊源、制度优势与效能提升
- 2023年
- 人民政协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渊源看,人民政协制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理论,同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民为邦本等价值理念为依托。人民政协有着显著的制度优势,它深刻揭示了民主的真谛,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公平价值实现,反映了多党合作的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立足新时代,以人民政协制度推动国家治理效能跃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履职方向正确;发挥人民政协的机构作用和制度优势;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优化人民政协界别构成,强化委员责任担当。
- 陈林杨抗抗
- 关键词:人民政协
- 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孔子军政关系理论探赜被引量:1
- 2021年
- 孔子生活在列国纷争的春秋乱世,面对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诸侯割据的巨变,孔子以礼仁为中心构建其军政关系理论,强调“从周”与“正名”,将礼乐征伐出自天子或诸侯看作是天下有道与否的标准,暗含着对大一统政治理想的追求。在“仁”的思想指导下,孔子主张“仁战”,反对侵略战争,赞扬正义之战。孔子作为春秋时代首倡“慎战”的思想家,强调“教民即戎”,肯定了文事与武备的辩证关系,将“足兵”列为“立国三本”之一,充分肯定了备战对国家安危的重要性。在战术层面,孔子主张勇武与谋略相结合,肯定“好谋而成”的智慧之勇,主张以“三达德”加强将帅的谋略和道德修养,以“权变”智慧肯定了“临难用诈”战术的合理性,鼓励和倡导“我战则克”的英勇无畏精神。孔子军政关系理论对后世兵学理论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历朝历代经国治军的实践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应肯定与继承其积极方面。
- 陈林
- 关键词:孔子军事伦理军政关系
- 清康熙时期武举制度变革探析被引量:2
- 2015年
- 清朝康熙皇帝沿袭旧制,在选拔武官方面仍采用武举制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对武举制度进行了变革,这与清初战事频仍、康熙本人爱惜人才及武举制度本身具有缺陷有关。在改革的过程中,对武乡会试兼行事宜进行修改,鼓励士兵参加武举并确定考试用书,仿照科举制度对各省名额进行了分配。这些改革措施改变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并且收到网罗人材的效果。康熙朝武举制度的改革对其统治的稳定起到了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后来清代历任皇帝树立了良好的制度典范。
- 陈林徐路英
- 关键词:武举制度
- 政由谁出 政治何为——孔子政治哲学新论被引量:2
- 2021年
- 政由谁出与政治何为是政治哲学的两大核心议题,孔子对其作出深刻思考并给出了明确回答。孔子的私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完美道德品格的士人君子,而在他的新政治构想中,士人君子是治国为政的理想主体,其资格的正当性就来自君子所具备的人格特征与精神品格。孔子基于人类"性相近,习相远"的复杂特性提出"学以致其道",在不破坏人类习性多样性的前提下,士人君子以仁和礼引领人类去过人道且文明的共同生活。孔子继承周公以来有关政治的思考,提出政治与教育无本质区别,真正的政治即是正己以正人,是治国为政者以道德礼教来化民成俗的事业,其中所蕴涵的政治智慧迄今仍具深刻而重要的思想启示与教育意义。
- 林存光陈林
- 关键词:孔子政治哲学君子
- 商韩政治思想的重新审视——基于军政关系理论的视野
- 2023年
- 先秦时期战争频仍,战争成为统治者与思想家共同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与理论课题。先秦诸子无不试图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消弭战争的军政关系理论,他们从道义或功利的角度进行了一系列阐发。商鞅、韩非将政治看成是为军事服务的工具,这一军政关系理论视角,对于重新审视商韩政治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商韩主张通过耕战、赏罚等强制化的政治秩序构建方式,将民众纳入农耕与战争的轨道,其目的是激发民众的全部潜力,为政权在战争中取胜提供力量。商韩的军政关系理论在政治实践层面获得了成功,这种一切旨在推动军事实力提升的政治主张,成为了秦大一统国家形成的直接理论支持。
- 陈林
- 关键词:商鞅政治思想
- 道与战争——以老子军事哲学为中心的阐释被引量:2
- 2022年
- 老子哲学当中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核心思想体现在“道”。老子以道为本的思想是其军事哲学的逻辑起点,认为战争与自然无为、天道尚慈法则相违背,兵是不祥之器,不论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因此统治者不能以兵强于天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动荡,军事战争难以避免,老子提出“守柔用弱”的军事战略思想,其中蕴含的柔弱胜刚强、不武、不怒、不与、不争都是老子军事思想不同层面的阐发和运用。落实到战术层面,老子提出“以奇用兵”这一颇具影响的战术思想,强调后发制人、知雄守雌、避实击虚原则。虽然老子并没有对军事辩证法做深入且具体的阐释,但其总结的独特的用兵之道,对后世政治哲学和兵学理论的发展均具启发意义。
- 陈林
- 关键词:老子战争军事思想
- 政治论视角下的韩非法治主张及其进步意义
- 2015年
-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内涵丰富,从政治论的视角对韩非法治主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韩非法治思想的践行体现在对官僚制度和制度运作的设计。在政府规范方面提出了国君守法原则;在社会规范方面提出了任法而治、严刑峻法的主张。韩非的法治主张具有进步意义,并对后世其他思想流派产生了巨大影响。
- 陈林徐路英
- 关键词:法治政府规范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