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丽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多发
  • 9篇多发性
  • 9篇多发性骨髓瘤
  • 9篇骨髓
  • 9篇骨髓瘤
  • 5篇预后
  • 2篇代谢
  • 2篇首发
  • 2篇首发表现
  • 2篇细胞
  • 2篇骨病
  • 2篇骨代谢
  • 2篇骨代谢标志物
  • 2篇骨髓瘤骨病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2篇标志物
  • 2篇初治
  • 1篇第二肿瘤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机构

  • 11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11篇陆敏秋
  • 11篇褚彬
  • 11篇石磊
  • 11篇付丽娜
  • 9篇吴梦青
  • 8篇房立娟
  • 8篇高珊
  • 7篇鲍立
  • 5篇白砚霞
  • 2篇左杏果
  • 1篇邱爽
  • 1篇吴俊
  • 1篇李真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8例初治骨髓瘤骨病临床特点及应用骨代谢标志物评价骨病治疗效果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化疗联合双磷酸盐治疗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我院近6年178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病类型和骨病分级,比较不同分级骨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化疗效果、生存期,...
褚彬陆敏秋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骨病骨代谢
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自2005年1月至2016月12月收治的280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检索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并对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280例连续诊治的MM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4个月,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4例,发病率为1.4%(4/280);继发浆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5岁,总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确诊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出现继发第二肿瘤患者5例,发病率为1.8%(5/280);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9岁,总生存期为19~135个月,中位生存为42个月。继发第二肿瘤的类型分别为肺癌1例,膀胱癌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例。其中,血液系统肿瘤占60.0%(3/5)。初始治疗方案包括烷化剂、免疫调节剂及硼替佐米。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3例(60.0%)。MM患者、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继发第二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继发第二肿瘤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缩短,且MM继发第二肿瘤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较MM继发浆细胞白血病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延长。
付丽娜陆敏秋褚彬石磊邱爽吴俊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第二肿瘤浆细胞白血病预后
G14.119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左杏果吴梦青石磊付丽娜
文献传递
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征及疗效评价
2015年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评价和生存情况。方法对24例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5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5月。24例患者治疗后e GFR<40 m L/(min·1.73 m2)组与e GFR>40 m L/(min·1.73 m2)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2月和23月。结论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差,早期肾功能恢复良好可改善患者生存。
高珊褚彬白砚霞陆敏秋吴梦青石磊付丽娜房立娟项秋晴张辉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44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M)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2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MM并行化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02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化疗,42例合并放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型、有无重度贫血、血β2微球蛋白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有无低蛋白血症、血钙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骨髓浆细胞比例、骨病分级(MBD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力状况评分(ECOG评分)、有无复杂核型(G显带核型分析)、有无淀粉样变、有无肾损伤、有无截瘫及是否达到完全缓解(CR)、有无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治疗≥6个月)。随访至2015年3月,随访时间1.0-180.0个月。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因素及采用生存曲线分析DS分期、ISS分期与MM患者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19例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及ISS分期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层,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分层患者的预后。结果 202例MM患者中53例(26.2%)达到CR,96例(47.5%)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29例(14.4%)达到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为88.1%。截至随访时间死亡120例。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0.6%、36.1%、7.6%。OS为1.0-180.0个月,中位OS为51.0个月;PFS为1.0-91.0个月,中位PFS为38.0个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复杂核型、淀粉样变、截瘫、沙利度胺维持治疗与OS有回归关系(P0.05)。不同DS分期患者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2,P〈0.05)。不同ISS分期患者OS、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037及32.222,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重�
陆敏秋褚彬白砚霞左杏果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复发伴髓外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41例MM复发时伴髓外病变患者,其中20例的髓外病变生长在骨外器官及软组织中(骨外髓外病变组),21例仅生长在骨组织旁(骨旁髓外病变组)。分析髓外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与骨旁髓外病变组相比,骨外髓外病变组乳酸脱氢酶升高(≥250IU/L)、染色体异常、13q14缺失和17p13缺失更为常见[50.0%(10/20)比19.0%(4/21),46.7%(7/15)比7.7%(1/13),75.0%(9/12)比27.3%(3/11),41.7%(5/12)比0.0%(0/11)](P〈0.05)。骨外髓外病变组的总体反应率为35.0%(7/20),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的76.3%(16/21)(P=0.009)。所有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6个月[95%置信区间(CI):24.3—47.7],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仅为9个月(95%CI:5.3~12.7);骨外髓外病变组患者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骨旁髓外病变组(5个月比12个月,P=0.001)。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P=0.001)、血钙1〉2.75mmol/L(P=0.018)、国际分期体系分期Ⅱ和Ⅲ期(P=0.008)、乳酸脱氢酶≥250IU/L(P=0.043)、复发后治疗无效(P〈0.001)为预后不良指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存在骨外髓外病变(风险比=3.822,95%CI:1.543~9.465)及复发后治疗无效(风险比=6.251,95%CI:2.442—15.996)为影响髓外病变复发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M复发伴骨外髓外病变较骨旁髓外病变预后差,需要寻求更加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
吴梦青陆敏秋褚彬石磊高珊付丽娜房立娟项秋晴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预后
以髂骨髓系肉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髓系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报告1例以髂骨髓系肉瘤为首发表现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髓系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7例初诊时伴有髓外肉瘤的APL患者,多为青年,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髓系肉瘤可累多个系统,免疫组化染色是确诊MS的重要依据。部分患者血常规和骨髓常规涂片并未发现异常,但可以检测到PML-RARA融合基因,或者有APL典型的染色体易位。尽管采取全身化疗、肿物手术切除,或者局部放疗的多种措施,但整体来说预后不良。结论髓系肉瘤是一类少见的恶性肿瘤,可在白血病之前、同时、或之后发生,预后不良,全身化疗结合局部放疗或手术切除,并进行骨髓移植可能是根治的方法。
褚彬陆敏秋吴梦青石磊付丽娜白砚霞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髓系肉瘤
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淋巴瘤(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8月至2015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诊断的48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48例PBL患者年龄5~77岁,中位年龄48.5岁,首发症状均为骨痛;单发性骨病变46例,多发性骨病变2例。病变部位:四肢骨26例(54.2%),其中肱骨5例(10.4%)、股骨12例(25.O%);中轴骨22例(45.8%),其中脊柱9例(18.8%),骨盆9例(18.8%)。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40例(83.3%),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33例(68.8%);霍奇金淋巴瘤8例(16.7%)。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DLBCL患者接受CHOPE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足叶乙苷)联合放疗治疗,32例DLBCL患者接受CHOP±R(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所有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均接受ABVD方案(阿霉素+博莱霉素+长春新碱+氮烯咪胺)化疗。确诊后1年内死亡患者1例,实际1年总生存率为97.9%(47/48);2年内复发患者3例,实际2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1.7%(44/48)。结论PBL是一类临床罕见的结外淋巴瘤,单骨侵犯多见,病变部位多见股骨,以DLBCL为主要病理类型,预后良好。
房立娟陆敏秋褚彬石磊吴梦青付丽娜高珊项秋晴鲍立
关键词:原发性骨淋巴瘤病理特点
以颌骨破坏为首发表现多发性骨髓瘤7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7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并能产生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已高居第2位。
褚彬陆敏秋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王宇彤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颌骨双膦酸盐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特点及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的临床特点以及监测骨代谢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178例初治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病类型和骨病分级,比较不同分级骨病患者的临床特点。66例患者接受了骨代谢标志物的连续动态监测,观察治疗后2年内骨代谢标志物总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变化。结果(1)178例初治的MM患者首诊时表现为骨痛者167例,合并高钙血症者35例,骨质疏松者83例,有溶骨性破坏者154例,有病理性骨折的73例。最常见的溶骨病变发生部位及骨折部位均是脊柱。(2)根据骨病分级将178例患者分为骨病较轻的A组(0~2级,51例)和骨病较重的B组(3~4级,127例),A组与B组患者性别、中位年龄、化疗有效/无效、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血清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尿轻链以及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B组患者较A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更低[(99.78±29.93)比(108.84±29.30)∥L],血钙水平更高[(2.47±0.40)比(2.30±0.29)mmol/L]、B2微球蛋白水平更高[(6.04±4.84)比(4.12±3.97)mg/L],骨髓浆细胞比例更高(33.30%±24.87%比23.51%±22.67%)(均P〈0.05)。(3)治疗前,B组患者(47例)β—CTX、tPINP的表达水平及β-CTX/tPINP比值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19例)(中位数0.78比0.42μg/L,60.95比43.47μg/L,0.017比0.012,均P〈0.05)。在治疗3个月后,A组和B组患者tPINP的表达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β-CTX的表达水平及B—CTX/tPINP比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中位数0.16比0.42μg/L,0.26比0.78μg/L;0.008比0.012,0.011比0.017;均P〈0.05)。
褚彬陆敏秋吴梦青石磊付丽娜高珊房立娟项秋晴鲍立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