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程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小儿
  • 2篇核酸
  • 2篇核酸检测
  • 1篇蛋白
  • 1篇毒性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酶
  • 1篇心肌酶谱
  • 1篇心肌炎
  • 1篇性发育
  • 1篇性发育异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应用电子
  • 1篇脏器
  • 1篇脏器损伤

机构

  • 8篇广安市人民医...
  • 5篇成都儿童专科...
  • 3篇遂宁市第一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市妇女儿...

作者

  • 8篇彭程
  • 2篇刘翠兰
  • 2篇李迎春
  • 1篇李贤斌
  • 1篇卢亚陵
  • 1篇吴超
  • 1篇衡鲲
  • 1篇牟杨
  • 1篇宋晓燕

传媒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航空航天医学...

年份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多重核酸检测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采集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咽拭子进行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呼吸道常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析多重PCR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住院的1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及深部痰液标本,年龄在1月~14岁,病程在1~60天。结果本组患者男93例(60%),女62例(40%),平均发病时间为7.2天,≤7天94例,>7天61例,<1岁组39例(25.2%),1~3岁组42例(27.1%),3~5岁组41例(26.5%),>5岁33例(21.3%),平均年龄3.1岁。多重核酸检测结果发现,155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至少有一种病原检测阳性的共计143份标本(占92.3%),其中有40份标本(占27.97%)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排名前三位的病原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偏肺病毒。按照不同年龄组病原阳性率分析,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χ^2=29.241,P<0.001),其余病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PCR检查阳性标本中混合细菌感染者占57例共计59株(36.77%),各年龄组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卡他布兰汉菌28株(47.46%),流感嗜血杆菌18株(30.51%),肺炎链球菌9株(15.2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5.08%),大肠埃希菌1株(1.70%);根据发病时间分为≤7天和>7天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7天组91例(58.71%),与>7天组阳性例数52例(33.54%)(χ^2=5.4,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院冬春季3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偏肺病毒、流感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感染仍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
赵云王紫荆彭程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对小儿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改善作用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实施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接收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按药物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对照组雷尼替丁单药治疗,观察组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分析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98.0%,对照组84.0%,观察组疗效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1.22±0.33)分,腹胀(1.00±0.22)分,食欲不振(0.66±0.11)分,嗳酸(1.00±0.11)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对照组16.0%,观察组低,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实施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彭程
关键词: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小儿消化不良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肠道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的在腹泻、呕吐、发热及脱水程度等临床表现与肠外多脏器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93例,留取其大便、尿液及血液,以便进行大便常规、肠道细菌培养、RV抗原检查、尿常规、血常规以及生化指标检测,所有患儿行胸部X线、心电图等常规检查,并根据诊断标准判断其肠外脏器损伤情况。结果:193例RV肠炎患儿中有呼吸系统损伤120例,占62.17%,心肌损伤82例,占42.49%,肝脏损伤63例,占32.64%,肾脏损伤22例,占11.40%,神经系统损伤15例,占7.77%;呕吐持续≥3d与呼吸系统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10次/d与呼吸系统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持续≥3d及中重度脱水与心肌损伤、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及神经损伤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肠炎患儿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肠外脏器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李迎春范开慧彭程李贤斌刘翠兰吴超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炎
手足口病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的比较研究及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核酸与血清学抗体检测在手足口病诊断及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成都儿童专科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核酸及抗体检测,选取任意一项结果阳性的患儿(290例)作为后续研究对象。治疗2周复诊时再次进行CA16、EV71核酸和抗体检测,分别计算患儿在初诊和病程2周复诊时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初诊患儿EV71与CA16核酸检出率为33.8%(98例),EV71与CA16血清学抗体检出率为84.5%(245例),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在初诊患儿中的检出率为98.6%。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初诊患儿中的检出率比较,1~5岁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复诊患儿(病程2周)中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患儿与复诊患儿的核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患儿与复诊患儿的血清学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酸检测有助于了解患儿恢复期病毒复制情况,对确定手足口病患儿在病程2周后是否仍需要延长隔离时间以及准确制订隔离期具有较大意义。病毒核酸与抗体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检出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赵云蔡晶娟彭程王紫荆尹清金孙照华牟杨卢亚陵蒋燕宋晓燕
关键词:手足口病核酸检测
β-内啡肽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及纳洛酮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总结β-内啡肽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作用并观察纳洛酮治疗效果。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入的110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的11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β-内啡肽与脑水肿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随后利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观察组110例患儿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常规组及加用纳洛酮治疗的纳洛酮组各55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血浆β-内啡肽、脑脊液β-内啡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7、2.456,P<0.05);观察组内轻度脑水肿患儿血浆β-内啡肽、脑脊液β-内啡肽低于重度脑水肿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2.340,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β-内啡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水肿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778,P<0.05);治疗前观察组内两个亚组血浆β-内啡肽、脑脊液β-内啡肽无明显差异(t=0.241、0.339,P>0.05),治疗后纳洛酮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7、1.021,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内纳洛酮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规组数值相当,无明显差异(x^2=0.184、0.278、0.000,P>0.05)。β-内啡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纳洛酮治疗效果更佳,值得加以推广。
彭程黎金雨赵云
关键词:Β-内啡肽脑水肿纳洛酮
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1,6-二磷酸果糖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谱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广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分为采取抗病毒治疗的对照组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的观察组各53例,对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α-羟丁酸脱氢酶),心功能(心率、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口唇麻木、头晕、皮疹)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心肌酶谱、心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唇麻木发生率(7.55%vs.5.66%,P>0.05)、头晕发生率(3.77%vs.3.77%,P>0.05)、皮疹发生率(1.89%vs.0.00,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加用1,6-二磷酸果糖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儿心肌酶谱和心功能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不失为一种优选治疗方案,值得加以推广使用。
彭程黎金雨赵云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心肌酶谱心功能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TREM-1/DAP12通路关键信号节点的表达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TREM-1/DAP12蛋白的表达及该通路与炎症反应的潜在关联。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病例组(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REM-1、DAP12表达进行检测。构建RS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NHBE)细胞的体外细胞模型,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分为对照组、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和RSV+siRNA-TREM-1组,并对细胞中TREM-1、DAP12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轻症组、重症组儿童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炎症因子含量、PBMCs中TREM-1、DAP12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均P<0.05)。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TREM-1、DAP12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RSV+siRNA-TREM-1组(均P<0.05)。RSV+siRNA-TREM-1组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均低于RSV感染组、RSV+siRNA-Control组(均P<0.05)。结论TREM-1/DAP12信号通路在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高表达。RSV诱导NHBE细胞高表达TREM-1,沉默TREM-1可以下调DAP12表达,抑制炎症因子分泌。
彭程黎金雨赵云余莉
关键词: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应用电子胃镜诊断儿童食管裂孔疝69例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食管裂孔疝(hiatushernia,HH)在儿童期主要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受压、胸闷、腹痛等非特异性胃肠症状,主要病理为膈食管裂孔扩大,环绕食管的膈肌脚薄弱,致使腹段食管、贲门和胃底随腹内压增高,经宽大裂孔进入纵隔。而内镜检查时仅能观察到食管及胃腔内组织损害和腹段食管、贲门、胃底解剖位置上移的情况。现将本院应用胃镜诊断HH儿童69例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李迎春彭程刘翠兰衡鲲
关键词:食管裂孔疝胃镜诊断先天性发育异常膈食管裂孔腹内压增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