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玉 作品数:17 被引量:25 H指数:3 供职机构: 乐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然科学总论 轻工技术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甲下外生骨疣2例 2012年 临床资料 例1男,21岁。左拇趾甲下增生物2年,于2008年2月20日就诊。2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拇趾甲缘下一绿豆大增生物,质地硬,无疼痛等不适,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伴疼痛,遂来我院。查体:左拇趾甲缘下可见一花生米大的增生物,肤色,压痛明显(图1A)。临床诊断:甲下新生物待诊。为明确诊断,切除全部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示:真皮内可见骨小梁和软骨组织,肿瘤结构多为较成熟的透明软骨(图1B、C)。结合临床与病理检查,诊断为甲下外生骨疣。5个月后回访,患者原部位再次出现类似皮损,在当地医院骨科行手术切除,后失访。 杨定彬 杨学军 毛玉 黄淑琼 张予关键词:甲下外生骨疣 病理检查 新生物 拇趾甲 病变组织 软骨组织 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裸区高危间质瘤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合临床资料,对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生长方式、强化程度和方式、囊变坏死、出血、钙化及肿瘤周围淋巴结进行评估。结果 3例胃裸区高危间质瘤均表现为巨大的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轻-中度不均匀强化,有囊变、坏死;1例呈跨壁式生长,2例为腔外型。术前1例跨壁型诊断正确,2例腔外型均误诊,CT横断面及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肿块始终紧贴胃裸区。结论 MSCT成像能够明确显示胃裸区高危间质瘤的MSCT影像特点,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为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信息。 王滔 陈梅鹃 黄伟 毛玉 陈蓉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螺旋计算机 胃裸区 一种病理科用病理切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病理科用病理切片装置,包括切片机,所述切片机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表面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表面活动连接... 毛玉 杨建均鼻NK/T细胞淋巴瘤6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68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49例,女19例,发病高峰50~70岁、20~40岁,鼻腔为最好发部位,免疫组化染色:CD56、CD45RO、CD3阳性,CD20阴性。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病理特征,一般诊断不困难,取材准确致关重要。 何德平 韩爱军 吴红樱 刘勇 毛玉 罗阳 吴茜钰关键词:T细胞淋巴瘤 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以及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7例诊断为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的患者,根据术后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将其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嗜酸性粒细胞组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型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差,易复发,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可作为判断术后疗效的一项重要指标。 陈炜 毛玉 邱昌明 周林路 童敏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 嗜酸性粒细胞 鼻息肉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及MRI表现 2018年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多层螺旋CT(MS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11月乐山市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IMT,术前2例行MSCT平扫,4例行MSCT平扫+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CT未增强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形态、囊变、强化程度和方式进行评估。结果 6例HIMT患者MSCT显示均为稍低密度,MRI信号不均匀;5例动脉期边缘模糊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6例门脉期及延迟扫描期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MSCT及MRI成像均能够明确显示HIMT的形态学改变、强化程度及方式,MRI多序列成像更能初步判断肿瘤内部的可能构成成分,尤其是病灶内部坏死区在T2WI压脂序列呈低信号对诊断更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滔 陈梅鹃 尹阳 杨志远 毛玉关键词:肝肿瘤 磁共振成像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甲下外生骨疣2例 杨定彬 杨学军 毛玉 黄淑琼 张予合并肝门部脓肿的Mirizzi综合征误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一例 2019年 患者男性,50岁,因“皮肤巩膜黄染10余天”于2017年8月21日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皮肤巩膜黄染逐渐加重,无发热、腹痛、腹胀等。既往史无特殊。 蒋康怡 高峰畏 雷泽华 毛玉 谢青云 周泉宇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 肝门部胆管癌 误诊 脓肿 巩膜黄染 既往史 肛周乳头状汗腺腺瘤 2024年 患者女,38岁主诉:肛周左侧淡红色结节10年。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肛门左侧出现一绿豆大淡红色结节,无痛痒,未予诊治。皮损一直未消退,曾自行外用痔疮膏治疗后皮损未缓解,逐渐增大至花生米大结节。为明确诊断,遂于2022年9月1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 杨定彬 毛玉 戚欣雨 郭梦露 朱仁衡 彭露 杨学军 任林 黄淑琼关键词:肛周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CDFP15、Calpon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CDFP15)、类肌钙蛋白(Calponin)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该院确诊并行手术切除的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癌组织(研究组)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正常组)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GCDFP15、Calponin的表达情况,分析GCDFP15、Calponin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GCDFP15、Calponin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GCDFP15阳性表达率(64.71%)明显高于对照组(29.41%),研究组Calponin阳性表达率(39.22%)明显低于对照组(6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DFP15、Calponin表达在不同TNM分期、侵犯被膜、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DFP15、Calponin阳性与阴性患者对应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5年生存率与TNM分期、侵犯被膜、淋巴结转移、GCDFP15阳性及Calponin阴性表达有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TNM T 3~4期、淋巴结转移、侵犯被膜及GCDFP15阳性、Calponin阴性均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癌组织中GCDFP15、Calponin表达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TNM分期、侵犯被膜、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有望成为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毛玉 韩爱军 刘勋 杨建均 胡恒辉 罗阳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