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行封堵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患者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85例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分析其中合并偏头痛患者比例以及右向左分流(RLS)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1、3、6个月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发作程度VAS评分及HIT-6评分。结果 134例PFO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头痛,其中76.1%患者存在中到大量RLS。PFO患者头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发作程度VAS评分、HIT-6评分明显下降。结论 PFO合并偏头痛患者行介入封堵术能有效缓解及治疗偏头痛。
- 杜玉斌张宏伟辛恺李丹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介入封堵术
- TEG在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及监测缺血、出血事件发生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效果,分析其与PCI术后患者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7月~2018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并行PCI治疗的患者300例,均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血小板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50%定义阿司匹林起效,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30%定义氯吡格雷起效。根据TEG AA/ADP抑制率结果分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起效组(AA及ADP抑制率均达标)200例,阿司匹林未起效组30例,氯吡格雷未起效组50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未起效组20例。比较四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及随访半年内的缺血事件总发生率。根据TEG中二磷酸腺苷诱导最大血块强度(MA-ADP)结果分为MA-ADP<31 mm组、31 mm≤MA-ADP≤47 mm组、MA-ADP>47 mm组,比较三组的血小板抑制率、出血事件总发生率。结果四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起效组血小板抑制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未起效组的缺血事件总发生率达35.00%,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将纳入的300例患者按照TEG MA-ADP结果分为MA-ADP<31 mm组、31 mm≤MA-ADP≤47 mm组、MA-ADP>47 mm组,三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出血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MA-ADP>47 mm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其中MA-ADP>47 mm组的出血事件总发生率仅5%,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对于PCI术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用TEG进行监测,可指导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调整,确保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抑制效果,从而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杜玉斌李丹黄思兵张法宁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氯吡格雷
- 联合检测血栓弹力图与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评分中 高危患者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栓弹力图(TEG)与D-二聚体(D-D)在深静脉血栓(DVT)评分中高危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2例DVT评分中高危患者研究资料,所有入选者均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及术后7d时进行TEG与D-D检测,以术后7d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EG与D-D单独及联合检测在DVT形成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1d及术后3d时R值及K值短于术前,α角、MA值、CI值大于术前,D-D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时,R值及K值高于术后3d时,α角、MA值、CI值低于术后3d时,D-D水平低于术后3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2例患者术后发生DVT者共21例,TEG与D-D联合检出20例(95.24%),高于TEG检出17例(80.95%)或D-D检出16例(76.19%)的单独检测,但与TEG、D-D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与D-D检测可有效反映患者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在诊断DVT形成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黄同花郑裕鹏黎凤美杜玉斌李丹高裕城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
- 1例类孟买AB的鉴定
- 2022年
- 目的:探讨常规血型鉴定中类孟买血型的鉴定方法及输血选择。方法:运用吸收放散等血清学试验方法,结合家系调查,对类孟买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本患者红细胞吸收放散实验未证实患者红细胞表面含有A或B抗原,结合家系调查,经检测H物质、与类孟买细胞反应确认是否含有抗-H等实验,证实该患者为类孟买AB型。结论:类孟买血型的正确鉴定及家系调查,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输血方案。
- 黄同花骆宏郑裕鹏邱玉杏李丹
- 关键词:类孟买血型抗-H
- HNL、ANXA1 mRNA表达水平与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关系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人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膜联蛋白A1(ANXA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及病原菌种类不同分为对照组(无感染,n=18)、革兰阳性菌感染组(n=26)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n=60)。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各组血清HNL和单个核细胞ANXA1 mRNA,并进行比较;根据药物耐药情况分为药物敏感组(n=73)和耐药组(n=13),并比较两组HNL和ANXA1 mRNA水平。结果对照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三组血清HNL和单个核细胞ANXA1 mR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均表现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L和ANXA1 mRNA联合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HNL和ANXA1 mRNA单个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组病原菌主要包括肺炎链球菌(65.38%)和表皮葡萄球菌(34.72%);革兰阴性菌感染组病原菌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40.00%)、肺炎克雷伯菌(30.00%)、副流感嗜血杆菌(20.00%)和其他(10.00%);其中药物敏感者73例,耐药者13例;敏感组血清HNL和单个核细胞ANXA1 mRNA均明显低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L和ANXA1在COPD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高表达,具有病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差异。
- 李丹郑裕鹏邱玉杏岳文婧
- 关键词:肺部感染HNL病原菌药物敏感
- 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旨在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住我院行PCI术后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持续1年;研究组予替格瑞洛90mg口服,早晚各1次,持续1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抑制率前后的变化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00%vs 70.00%,P <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可以提高疗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促进疾病快速康复。
- 杜玉斌李丹
-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
- 血栓弹力图和凝血五项在脑血管病中的关系探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CVD)患者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凝血五项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15例CV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56例(A组),脑出血59例(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和常规凝血检测,并以同期的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的TEG及常规凝血参数差异,并分析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的相关性及判断凝血状态的一致性。结果3组的各项TEG检测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esponse,R)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凝块形成速率(K)指标显著低于B组,纤维蛋白原功能(Angle)及综合凝血指数(coagulation index,CI)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B组的血凝块最大强度(maximum amplitude,MA)指标显著低于A组和对照组(P<0.05)。3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与APPT呈正相关(P<0.05);K与TT和D-D呈正相关,与FIB和PLT呈负相关(P<0.05);Angle角与APTT和FIB呈负相关,与TT和PLT呈正相关(P<0.05);MA与FIB和PLT呈正相关,与TT呈负相关(P<0.05);CI与PT、APTT和TT呈负相关,与FIB呈正相关(P<0.05)。一致性分析显示,FIB与K、Angle角、MA,TT与K、MA,PLT与Angle角、MA判断凝血状态均存在一致性(均P<0.05),但一致性较弱(均Kappa<0.4)。结论CVD患者的TEG参数与常规凝血参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所反映凝血异常的侧重点不同,对凝血状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弱,两者不可相互替代,可互为补充以准确评估CVD患者的凝血状况。
- 李丹蔡春生邓树章郑裕鹏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
-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
- 2015年
- 病例摘要:患者,男,46岁,2009-2因“骶腰部疼痛”于我院:入院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性肝性损害.2009年3月发化疗×12次,FC方案化疗×1次.化疗后患者,2010-10因全身骨痛再次开始规律化疗,予VAMD、VCMD、VAD方案.化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期间考虑药物性肝损害,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腹软,尿常规,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红素.
- 胡俊蔡晓冰李丹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性肝损害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全身骨痛化疗期间
- 神经钙黏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观察组)和同期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血清N-Cadherin阳性细胞在CD138^+/CD38^+细胞中的比例以表示N-Cadherin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测定2组血清s ICAM-1和VEGF的表达水平,比较N-Cadherin、s ICAM-1及VEGF在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N-Cadherin、s ICAM-1和VEGF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N-Cadherin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s ICAM-1及VEGF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Cadherin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呈高表达,但与疾病分期无关,而s ICAM-1及VEGF水平的检测对于判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及病程进展可能有重要参考意义。
- 李丹何伟锋岳文婧
-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发性骨髓瘤
- 标准剂量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6例原发性难治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100 mg/m2,连用4周;B组34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375 mg/m2,连用4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小板、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结果 A组中完全反应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B组中完全反应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A组和B组药物治疗后均未发生输液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B组的55.8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抗GPⅡb/Ⅲa抗体水平和抗GPⅠb/Ⅸ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成本较低。
- 李丹胡俊刘顺妹郑方英许先吟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