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俊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淋巴
  • 3篇难治
  • 3篇化疗
  • 3篇急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地西他滨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症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细胞
  • 2篇淋巴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性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免疫性血小板...
  • 2篇难治性急性髓...
  • 2篇急性髓系

机构

  • 7篇惠州市第一人...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胡俊
  • 4篇龙潺
  • 4篇唐雪元
  • 4篇郑方英
  • 2篇刘顺妹
  • 2篇李丹
  • 2篇王春莲
  • 1篇许先吟
  • 1篇蔡晓冰
  • 1篇廖巧芳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效果和安全性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复发性或难治性AM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治疗安全性,随访观察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32例患者中CR 5例,PR 7例,NR 20例,总缓解率为37.50%,核型为良、中等、不良患者的缓解率依次降低(P<0.05)。WBC减少、PLT减少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00.00%、93.75%、93.75%,其次为肝肾损伤和感染。治疗后随访2年,32例患者中死亡28例,存活4例,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2~21.8个月,平均(8.1±1.6)个月。结论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复发性、难治性AML,早期治疗缓解率不高,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远期疗效不佳。
龙潺唐雪元胡俊郑方英
关键词:地西他滨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心脏起搏器患者合并恶性淋巴瘤行化疗一例报告
胡俊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报告
2015年
病例摘要:患者,男,46岁,2009-2因“骶腰部疼痛”于我院:入院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上呼吸道感染;药物性肝性损害.2009年3月发化疗×12次,FC方案化疗×1次.化疗后患者,2010-10因全身骨痛再次开始规律化疗,予VAMD、VCMD、VAD方案.化疗期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化疗期间考虑药物性肝损害,全身皮肤黏膜黄染.腹软,尿常规,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胆红素.
胡俊蔡晓冰李丹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药物性肝损害黄疸上呼吸道感染全身骨痛化疗期间
miRNA-19b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iRNA-19b对Notch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miRNA-19b调控下的Notch1信号通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Real-time PCR法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iRNA-19b和Notch1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分别利用miRNA-19b前体片段及miRNA-19b anti-sense片段过表达及干扰miRNA-19b的表达,MTT法检测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数量的变化,同时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后Notch1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结果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miRNA-19b和Notch1信号通路相关分子Notch1及Hes5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miRNA-19b过表达及干扰后MTT结果显示miRNA-19b可上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单个核细胞的数量。(3)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miRNA-19b过表达可促进Notch1信号通路中Notch1及Hes5的表达,而miRNA-19b干扰后两分子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miRNA-19b通过激活Notch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
龙潺唐雪元郑方英王春莲胡俊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OTCH1信号通路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在急性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除高强度的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外,治疗手段十分有限。此类患者对常规诱导化疗的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显著降低,强烈诱导化疗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当高,而小剂量化疗疗效差,患者生存期短。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龙潺唐雪元廖巧芳刘顺妹胡俊
关键词: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复发CAG方案地西他滨化疗患者诱导化疗
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IT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苦参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不同治疗方式或不同治疗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药物治疗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逐渐增加。治疗2周后两组CD3、CD4及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CD8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CD3、CD4及CD4/CD8的差异更为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效果显著优于糖皮质激素单独用药,能够增加血小板数量,调节T淋巴细胞表达,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龙潺唐雪元郑方英王春莲胡俊
关键词:苦参碱糖皮质激素临床疗效淋巴细胞亚群
标准剂量与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住院的66例原发性难治性IT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2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100 mg/m2,连用4周;B组34例,采用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周375 mg/m2,连用4周。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血小板、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结果 A组中完全反应9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B组中完全反应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A组和B组药物治疗后均未发生输液反应,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低于B组的55.8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小板抗GPⅡb/Ⅲa抗体水平和抗GPⅠb/Ⅸ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成本较低。
李丹胡俊刘顺妹郑方英许先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利妥昔单抗小剂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