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恺

作品数:12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减压
  • 3篇血管减压术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缺血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减压术
  • 3篇脑缺血
  • 3篇减压术
  • 3篇灌注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2篇炎症
  • 2篇原发性
  • 2篇三叉神经
  • 2篇三叉神经痛

机构

  • 11篇潍坊医学院
  • 6篇济宁市第一人...
  • 5篇徐州市中心医...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济宁医学院
  • 2篇济南市中心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燕山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孙恺
  • 9篇王翀
  • 2篇张秀萍
  • 2篇马冲
  • 2篇曹垒
  • 2篇赵建平
  • 2篇肖惠生
  • 2篇宋林杰
  • 2篇沙林
  • 2篇殷杰
  • 2篇陈陆馗
  • 2篇马剑波
  • 1篇陈国强
  • 1篇杨廷舰
  • 1篇吴翠莹
  • 1篇夏小雨
  • 1篇王勇
  • 1篇王晓松
  • 1篇何江弘
  • 1篇王宁

传媒

  • 6篇中华神经创伤...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6篇2016
  • 6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制作及其炎症因子表达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一种简便且稳定的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可能涉及的脑损伤机制。方法80只健康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40)和糖尿病组(n=40),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并于不同时间点(2周、4周、6周、8周)连续测定小鼠外周血血糖浓度;然后分别按随机数字表法进一步分为正常小鼠假手术组(n=20)、正常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20)、糖尿病小鼠假手术组(n=20)和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DM+豫组1m=20),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I/R组和DM+I/R组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HE染色观察4组小鼠脑组织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4组小鼠白介素-1β(IL-1/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00mRNA表达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小鼠2周后血糖浓度即稳定在较高水平,并一直持续至第8周;与正常组小鼠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浓度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DM+UR组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2.800±0.092)较I/R组(1.750±0.123)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aE染色显示,正常小鼠假手术组和糖尿病小鼠假手术组脑组织损伤程度较轻;DM+UR组与I/R组相比脑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加重。(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R组IL-1β、TNF-a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小鼠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URIL-1β、IL-6和TNF-a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糖尿病小鼠假手术组和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STZ并利用改良线栓法制作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模型的方法简便、效果明确。由炎症因子介导的�
孙恺张秀萍宋林杰陶庆霞王翀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因子动物
人工硬脑膜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的应用技巧和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人工硬脑膜对于预防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的脑脊液漏和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最佳使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31例经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人工硬膜放置位置不同分成两组(硬膜下组为A组,硬膜外组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术后体温变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A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6.1%,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0%,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1%,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1%;B组患者术后因发热所需的临床干预率为25.6%,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为3%,出现颅内感染的概率为3.8%,出现皮下积液的概率为7.5%。结论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中将人工硬脑膜贴敷并固定在硬膜下使术后发热率大幅度降低,并能有效降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新宇王晓松陈国强王宁孙恺杨廷舰
关键词:人工硬膜乙状窦后入路术后发热并发症
青年脑卒中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6年
脑卒中是导致人们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现如今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其发病年龄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本文针对青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概括青年脑卒中目前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方向,为疾病的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马剑波孙恺马冲曹垒赵建平陈陆馗
关键词:脑卒中青年人病因预后
拮抗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以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通过拮抗HMGB1观察其保护作用,探讨HMGB1介导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1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血糖组25只、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5只、糖尿病组25只和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65只,且在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中取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和IgG对照组,每组20只。高脂肪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随后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制作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于MCAO术前1h经尾静脉注射30μg/g抗HMGB1单克隆抗体,Ig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IgG2b试剂。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HMGB1含量,通过伊文思蓝渗透率测定血脑屏障破坏程度,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结果(1)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血清HMGB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伊文思蓝渗透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而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伊文思蓝渗透率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血糖组相比,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脑组织细胞结构不清,大量神经细胞坏死,间质水肿明显;而抗HMGB1单克隆抗体组脑组织损伤明显改善。(4)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L-1β、IL-6、i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孙恺张秀萍宋林杰陶庆霞王翀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炎症反应
三叉神经痛合并斜坡囊肿一例报道
2015年
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1-3]。临床上,单纯显微镜下责任血管的发现率为25%~98%,手术失败和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未能识别责任血管或者减压不充分[4]。其中很大的原因是显微镜因角度问题本身有一定的盲区,再加上血管、岩骨遮挡,结果造成血管走形位置的判断错误[5]。
殷杰王翀沙林肖惠生孙恺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小脑上动脉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无明确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出现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疼痛[1],其发病率约5~10/10万,以50~60岁为高发年龄[2-5]。颅内动脉瘤是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30~60岁的成人[6]。TN合并同侧动脉瘤的病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多为由同侧动脉瘤引发的继发性TN[7]。
孙恺王翀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动脉瘤显微血管减压术
大蒜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6年
大蒜素是从新鲜大蒜中提取的挥发性油状物,为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合物复合体,是大蒜中主要的有效生物学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降血脂、抗菌消炎、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学作用。与传统药物相比大蒜素具有在人和动物体内残留量低,不易造成环境污染,来源广泛的优点,近期研究证实大蒜素还具有抗癌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如肝癌、胃癌、结肠癌、肺癌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就大蒜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陶庆霞张鹏吴翠莹孙恺郑江华王翀
关键词:大蒜素抗肿瘤药理作用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典型与不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各40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微血管减压术,比较2组术中所见血管压迫来源、压迫程度及血管压迫位置。结果典型三叉神经痛组压迫血管来源为单纯动脉占85.0%,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57.5%(P<0.05);来源为动静脉混合占15.0%,显著低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组的42.5%(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组血管与神经位置接触者显著高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术中发生三叉神经出现萎缩者比例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典型三叉神经痛者其压迫血管在近端者显著多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压迫血管在远端者显著少于非典型三叉神经痛者(P<0.05)。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实施血管减压术,术前鉴定其发病特点,在预测其压迫血管类型、位置及其与神经的关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沙林王翀殷杰肖惠生孙恺
关键词:原发性微血管减压术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GLI1基因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小分干扰RNA(si RNA)沉默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后对U87胶质瘤细胞的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合成并转染si RNA抑制U87细胞内GLI1的表达,并记为GLI1 si RNA组,转染无意义的si RNA和未转染si RNA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分析各组U87细胞的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U87细胞内GL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MTT实验发现,U87细胞的活性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并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活性下降程度越明显(P<0.0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U87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并且其S期细胞的数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抑制GLI1的表达可有效抑制U87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提示GLI1可作为胶质瘤的一种潜在治疗靶点。
马剑波孙恺马冲曹垒赵建平陈陆馗
关键词:胶质瘤
脑室线性结构变化与严重意识障碍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2016年
目的评价脑室线性结构在意识障碍(DOC)患者诊断和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20例DOC患者,由两名主治医师根据CRS-R评分量表将患者分为无反应觉醒综合征组(UWS)和微意识状态组(MCS)。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MRI T_1图像的结果,测量数据并探索这些测量指标与CRS-R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WS组和MCS组的Huckman值和第三脑室宽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DI指数和脑室指数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除Evans值外其余各指标在UWS组和MCS组之间差别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uckman值和第三脑室宽度与CRS-R评分呈负相关,而PDI指数和脑室指数则相反。结论脑室线性结构测量可以用于DOC患者意识水平的评估。
陶庆霞杨艺何江弘夏小雨张昊驹王植海孙恺王勇王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