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慧慧

作品数:44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会议论文
  • 1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白血
  • 28篇白血病
  • 23篇细胞
  • 19篇急性
  • 11篇髓系
  • 10篇慢性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髓细胞
  • 9篇疗效
  • 9篇淋巴
  • 9篇急性髓系
  • 9篇初诊
  • 8篇淋巴细胞
  • 8篇急性髓系白血...
  • 7篇预后
  • 7篇尼洛替尼
  • 6篇髓细胞白血病
  • 6篇疗效观察
  • 6篇老年
  • 6篇基因

机构

  • 41篇江苏省人民医...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市第二医...
  • 3篇西藏自治区人...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通州区人民医...

作者

  • 44篇赵慧慧
  • 35篇钱思轩
  • 32篇李建勇
  • 25篇谢月
  • 20篇朱雨
  • 14篇洪鸣
  • 14篇刘为星
  • 12篇黄佳瑜
  • 11篇连芸
  • 9篇张晓燕
  • 7篇卢瑞南
  • 7篇张晓艳
  • 6篇缪扣荣
  • 6篇徐卫
  • 5篇陆化
  • 5篇范磊
  • 4篇王莉
  • 4篇夏奕
  • 4篇毛建平
  • 4篇吴微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交通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5篇2017
  • 20篇2016
  • 4篇201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急性溶血性贫血1例报道
赵慧慧张晓艳卢瑞南谢月李砚如刘为星李建勇钱思轩
TIGAR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抑制凋亡作用及其预后意义
目的:与多种肿瘤细胞相比,血循环中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氧糖酵解作用较弱。但CLL细胞与基质微环境的接触导致糖酵解作用增强,促进细胞增殖及生存,TIGAR(p53诱导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作为p53调节线粒体呼吸...
洪鸣夏奕朱雨赵慧慧谢月范磊王莉缪扣荣于慧苗宇清吴微朱华渊陈耀宇徐卫钱思轩李建勇
关键词:糖酵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移植治疗初诊老年AML的临床疗效分析
赵慧慧许戟张晓艳卢瑞南刘为星陆化李建勇钱恩轩
TIGAR高表达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提示预后不良
目的:白血病细胞通常表现为糖酵解增高,并利用这一代谢途径产生ATP.TIGAR(p53诱导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作为p53调节线粒体呼吸的靶基因,可通过抑制糖酵解对抗p53相关的活性氧(ROS)介导的凋亡.本研究探讨初诊...
洪鸣朱雨赵慧慧毛建平陆化吴汉新何广胜陈丽娟张晓艳卢瑞南朱晗李建勇陈耀宇钱思轩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未达最佳疗效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联合自噬抑制剂羟氯喹的临床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疗效未达最佳状态(警告或失败)时联合硫酸羟氯喹(简称:羟氯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5例TKIs治疗不满意的CML-CP患者被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49(24~66)岁,其中男8例,女7例;Sokal积分:低危4例,中危7例,高危4例。9例为尼洛替尼一线治疗,其中1例9个月后因治疗失败更换为达沙替尼;6例为伊马替尼一线治疗,3~62个月后因疗效不佳全部更换为二代TKIs。联合治疗前,TKIs中位治疗时间为19(6~115)个月,疗效评估10例警告,5例治疗失败。羟氯喹治疗剂量为100 mg 1d 3次。结果:TKIs联合羟氯喹中位治疗时间为8(6~12)个月。14例(93.3%)患者BCR-ABL转录本水平较前下降,其中9例(60%)在联合治疗2~8个月达到主要分子学反应(MMR),中位维持MMR时间为3(1~10)个月。联合治疗仅有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随访到2016年12月,中位病程时间为29.3(13.8~157.5)个月,15例患者均无疾病进展。结论:羟氯喹可增强TKIs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耐受性好。
黄佳瑜李砚如连芸谢月赵慧慧朱雨李骥李建勇钱思轩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羟氯喹
TIGAR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抑制凋亡作用及其预后意义
洪鸣夏奕朱雨赵慧慧谢月范磊王莉缪扣荣于慧苗雨清吴微朱华渊陈耀宇徐卫钱思轩李建勇
UGT1A1★6基因多态性与尼洛替尼介导的胆红素血症的初步研究
李砚如赵慧慧刘为星谢月黄佳瑜连芸朱雨李建勇钱思轩
DCAG联合微移植治疗老年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刘为星赵慧慧谢月李砚如黄家瑜连芸陈耀宇钱思轩李建勇
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恢复在IA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与IA方案即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155例初治AML患者均接受IA方案诱导治疗:IDA 10~12mg/(m^2·d),第1~3天,Ara-C 100mg/(m^2·d),持续静脉滴注第1~7天。126例IA诱导治疗达完全缓解(CR)患者的后继治疗包括:70例采用以大剂量Ara-C为主的化疗;32例行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HSCT);2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回顾性分析诱导治疗后第10天ALC(ALC-10)、第14天ALC(ALC-14)与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关系。结果:首次诱导治疗后,5例(3.2%)发生早期死亡,其余150例进行疗效评估,其中126例(84.0%)达到CR,9例(6.0%)获得部分缓解。ALC-10≥0.435×10~9/L者与ALC-10<0.435×10~9/L者中位OS分别为13.6个月、18.5个月(P=0.019),前者中位RFS优于后者(13.6个月∶10.0个月,P=0.007);ALC-14≥0.270×10~9/L者与ALC-14<0.270×10~9/L者中位OS分别为14.8个月、17.0个月(P=0.002),前者中位RFS优于后者(11.8个月∶10.0个月,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ALC-14是影响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以大剂量Ara-C为主的化疗组和auto-HSCT组,ALC-14≥0.270×10~9/L者与ALC-14<0.270×10~9/L者相比,RFS均明显延长(P=0.025、0.028)。在allo-HSCT组,ALC-14对RF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C-14可以作为判断IA方案诱导治疗初治AML患者预后的指标,尤其是CR后接受以大剂量Ara-C为主的化疗和auto-HSCT患者。
李砚如刘为星朱雨洪鸣谢月赵慧慧朱晗李骥钱思轩
关键词:预后
成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成人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均是血液系统高度恶性疾病,临床进展迅速,预后较差〔1〕。LBL和AML由于肿瘤细胞系别来源不同,临床大多单独起病,罕见两种疾病同时发生于同一患者。
谌廷妹范磊赵慧慧刘澎陆化徐卫李建勇
关键词: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AG方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