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洵
- 作品数:21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比较不同眼内灌注液对视网膜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人角膜内皮细胞(HCEC)、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和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衡盐灌洗液(BSS)组和复方电解质眼内灌注液(CEIIS)组,分别在含体积分数10%DMEM/F12培养基、BSS和CEIIS中培养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培养细胞的增生A值;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采用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损伤。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5只,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BSS组6只和CEIIS组6只,均取左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根据分组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的眼内灌注液。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 h采用闪光视网膜电图(ERG)测定术眼视网膜功能,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实验眼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收集各时间点术眼眼球,采用TUNEL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各层细胞的早期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细胞色素C和bax蛋白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眼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SS组和CEIIS组3种培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生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加;与BSS组相比,CEIIS组培养细胞排列致密整齐,细胞形态和大小均一。BSS组HRPE细胞和RGC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157±6.918)%和(29.993±12.330)%,明显高于CEIIS组的(4.163±1.310)%和(6.337±1.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45)。正常对照组、BSS组和CEIIS组间HCEC和HRPE细胞的G0/G1+S期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CEC:F=2.226,P=0.189;HRPE:F=2.634,P=0.151);BSS组RGC的G2/M分裂阻滞期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和CEI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4)。各培养时间点CEIIS组HCEC、HRPE细胞和RGC的增生A值�
- 朱莉苗恒胡钦瑞刘志明白玉婧虞有智傅亚飞夏会卡黄旅珍齐赟邓洵李岩黎晓新
-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灌注液细胞活性视网膜功能
- 一种眼球玻璃体手术用眼药水罐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球玻璃体手术用眼药水罐,涉及玻璃体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玻璃体手术中使用的眼药水罐,输出端是将药水成水滴状进行流出,不够全面的接触人体眼球的问题。所述眼药水罐和泵送压力机构之间设置有伸缩输送管道,所述...
- 程湧邓洵
- 文献传递
- 大光斑间接眼底镜激光单独或联合全身化学药物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观察大光斑间接眼底镜激光单独或联合全身化学药物治疗早、中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21例(22只眼)RB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详细记录病史及家族史,进行眼部超声、眼眶及头颅MRI或CT检查,眼部检查和激光治疗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每3~4周治疗1次,直至肿瘤得到控制.末次治疗后观察期至少3个月.每次眼部检查均进行眼压、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并用Retcam行眼底照像.所用激光治疗仪为810 nm波长的大光斑间接眼底镜激光.结果 21例患儿中男性16例,女性5例;就诊时年龄3~82个月,平均年龄17.3个月.22只眼中,4只为小肿瘤眼,8只为中等大肿瘤眼,10只为大肿瘤眼,2只眼单独激光治疗,20只眼激光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在平均33.9个月观察期中,15只肿瘤眼治疗成功,7只肿瘤眼治疗失败,总成功率为68.2%.小、中、大肿瘤眼治疗成功眼数和成功率分别为4只眼(100.0%)、5只眼(62.5%)和5只眼(50.0%).有1例出现肿瘤脑转移死亡,该患儿对侧眼为E期.并发症:1只眼出现虹膜灼伤;1只眼出现较明显的玻璃体增殖;2只眼出现轻度玻璃体出血但未影响激光治疗,2只眼出现明显肿瘤出血并影响激光治疗;未出现并发白内障、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和激光爆破效应所引起的肿瘤玻璃体腔种植.结论 810 nm大光斑间接眼底镜激光单独或联合全身化疗,可有效治疗不晚于国际分期C期的早、中期肿瘤,适合治疗较大以及多发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 梁建宏程湧邓洵余盈盈黎晓新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检眼镜激光疗法肿瘤治疗方案
-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体位监测系统
- 目的:探究建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体位监测系统方法:通过移动可穿戴设备监测患者术后体位保持情况,并进行反馈,提示患者保持体位要求。结果:初步测试移动可穿戴设备可进行患者体位监测。结论:可以通过移动可穿戴设备监测体位,仍...
- 邓洵黎晓新赵明威
-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体位
- 13-染色体缺失综合征合并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 2020年
- 患儿男,现17月龄。1月龄时常规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左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2018年5月11日(3月龄)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给予左眼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2018年7月4日至10月23日间断于儿科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6次;两次化疗间隔时间基本为20余天。2018年8月9日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眼部检查: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
- 要青清程湧令狐丹丹朱雪梅邓洵梁建宏
- 关键词:染色体缺失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报告
- 周边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周边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HCR)的临床特点及多模态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2例(12只眼)PEHCR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瞳后间接眼底镜检查及眼底照相、眼部B超检查、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等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术式、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等。结果12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8.0±8.8)岁;均为单眼发病,累及右眼6例,左眼6例。所有患者均以玻璃体积血就诊,其中9例伴眼内占位性病变。B超测量合并眼内占位病变患者眼内肿物的最大基底直径为(8.3±1.6)mm,隆起高度为(3.5±1.2)mm;A超显示为中高回波或中低回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未见特征性表现,主要为遮蔽荧光。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中显示眼内占位病变为出血、渗出性肿物。2例患者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3例患者术中行眼内容物填充术(1例气体填充、2例硅油填充),3例患者术后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患者随访时间为(30.0±12.6)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1例维持稳定。结论PEHCR是一种以出血和渗出为特征的周边部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呈现为占位性病灶,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改变,总体疗效和预后较好。
- 朱雪梅程湧邓洵令狐丹丹刘凯琳梁建宏
- 关键词:脉络膜疾病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家长对眼部筛查的认知调查(英文)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中国北部地区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对该病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于2013-01/2013-04发放并回收,问卷对象为230名患有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家长。问卷收集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该病认知度的信息。结果:回收有效问卷共计221(96.1%)份,其中128(57.9%)名患儿曾在住院期间接受过眼底检查,208(94.1%)名患儿家长曾被儿科医生告知并建议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而13(5.9%)名患儿家长并未曾被告知进行眼底筛查。仅有159(71.9%)名患儿家长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所了解,而62(28.1%)名患儿家长对该病一无所知。由于晚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如Ⅳ期或Ⅴ期病变)预后极差,患儿家长是否被医生告知需要进行眼底检查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0.001),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的预后。然而,医院的级别与家长是否知情之间并无显著相关关系(P=0.625)。结论:中国北部地区的儿科医生和早产儿家长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提升。而儿科医生与眼科医生对于患儿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和宣教将有助于改善现状。
- 冯婧孙摇遥孟宪芬邓洵陈宜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问卷调查
- 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诊疗管理系统的应用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研究基于移动平台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及治疗流程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选取以早产儿为对象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检查项目全麻下眼检查和以手术操作环境符合内眼手术的眼底病门诊特殊治疗项目玻璃体腔注药为研究对象,整理现有临床运行模式,并挖掘临床优化需求及流程管理标准,系统开发选用File Maker数据库软件搭建,选择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平台,可应用于i Pad端及PC端。结果从2013年至今,眼底病特殊检查系统已登记检查7500例次患者,从2015年7月开始使用至今本注药系统已预约管理4100例次患者。本系统提高了预约的效率、优化门诊检查及治疗安排,同时使所有临床资料数据化。结论基于移动平台系统的移动性及拟纸化操作适合眼科临床流程及眼科临床数据采集,可以有效提升眼科临床检查及治疗流程规范,并对临床数据采集进行标准化质控。
- 邓洵李宏彦尹虹梁建宏陈宜黎晓新赵明威
- 关键词:眼底病流程管理玻璃体腔注药
- 唐氏综合征相关视网膜病变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1例因常规新生儿眼底筛查发现异常患者就诊眼科。经长期随访行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及外周血染色体基因检查,诊断为唐氏综合征相关视网膜病变。
- 要青清程湧令狐丹丹朱雪梅邓洵梁建宏
-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外周血染色体唐氏综合征眼底照相长期随访基因检查
- 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盘遮蔽与视神经侵犯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评估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眼球摘除术前眼底照相检查中视盘遮蔽与眼球摘除术后视神经侵犯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人民眼科诊断为RB且分期为D期或E期并进行眼球摘除术的77例(77只眼)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眼球摘除术前首次诊断及随后每3周1次复查时全身麻醉下使用RetCam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图像,记录视盘遮蔽(眼底像中视盘结构完全不可见)情况。眼球摘除术后以组织病理学诊断是否出现肿瘤侵犯筛板前视神经、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和视神经断端存在肿瘤组织为主要观察指标。比较视盘遮蔽患者与视盘可见患者间肿瘤组织视神经侵犯程度及高危病理因素。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7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1例,首次诊断RB年龄为(27.1±22.1)个月。首次诊断RB时77只患眼中62只眼(80.5%)存在视盘遮蔽。29只眼(37.7%)为首次诊断后即进行眼球摘除术;48只眼(62.3%)为首次诊断后先行保眼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77只眼行眼球摘除术前末次眼底照相时,16只眼(20.8%)视盘可见,61只眼(79.2%)存在视盘遮蔽;14只眼(18.2%)分期为D期,63只眼(81.8%)分期为E期。眼球摘除术后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前末次眼底照相视盘可见的16只患眼中肿瘤侵犯筛板前视神经、肿瘤侵犯筛板后视神经和视神经断端存在肿瘤组织分别有7、2、0只眼,61只视盘遮蔽患眼中分别有26、9、4只眼,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35,1.000,0.296)。48只眼保眼治疗期间,40只眼视盘遮蔽情况无变化或由遮蔽变为可见,其中10只眼术后眼球组织具有高危病理因素;8只眼视盘由可见变为遮蔽,其中1只眼术后眼球组织具有高危病理因素,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结论:晚期RB患者眼底照相中视盘遮蔽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
- 邓洵程湧朱雪梅令狐丹丹赵明威梁建宏
-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盘视神经肿瘤侵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