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英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中动脉
  • 1篇卒中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卒中
  • 1篇进展性脑卒中
  • 1篇颈动脉
  • 1篇颈动脉狭窄
  • 1篇颈内
  • 1篇颈内动脉
  • 1篇颈内动脉狭窄
  • 1篇基底
  • 1篇基底动脉
  • 1篇梗死
  • 1篇分水岭梗死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人民医...

作者

  • 2篇王玉洁
  • 2篇辛岳
  • 2篇田英
  • 2篇张碧莹
  • 1篇王健
  • 1篇于金梅
  • 1篇田英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脑桥旁正中梗死层面数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进展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期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累及层面数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及信号改变的关系,并分析与PPI引起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早期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经DWI确诊的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患者96例,根据轴位DWI累及层面数,分为一层组和两层组(包括两层及两层以上)。采用MRA将基底动脉分为无狭窄、有狭窄;在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上将基底动脉管壁分为无高信号和有高信号改变。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临床早期病情进展。结果一层组49例(51.04%),两层组47例(48.96%),两组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基底动脉高信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脑桥旁正中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桥旁正中梗死轴位DWI累及层面数增多时需结合MRA与T1WI综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情况,且要预防神经功能缺损早期进展。
田英田英辛岳王健王玉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基底动脉进展性脑卒中
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串联狭窄的关系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ICA)串联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55例经头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均行颅外段IC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颅内血管MR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55例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分为单发内分水岭梗死(IWSI)组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C-IWSI)组,分析两种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ICA串联狭窄的关系。结果 (1)55例内分水岭梗死中,包括IWSI组24例(43.6%),C-IWSI组31例(56.4%)。病灶侧血管狭窄:ICA 20例(36.4%,其中颅外段11例,颅内段17例),大脑中动脉(MCA)44例(80.0%),ICA串联狭窄15例(27.3%)。(2)病灶侧ICA串联狭窄:IWSI组2例(颅内段ICA+MCA 2例);C-IWSI组13例(颅外段ICA+颅内段ICA+MCA 4例,颅外段ICA+颅内段ICA 1例,颅外段ICA+MCA 2例,颅内段ICA+MCA6例)。(3)与IWSI组相比,C-IWSI组患者病灶侧ICA狭窄、ICA串联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54.8%(17例)比12.5%(3例),41.9%(13例)比8.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6),其中颅外段和颅内段ICA狭窄发生率均高于IWSI组[35.5%(11例)比0,45.2%(14例)比12.5%(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9)。结论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ICA串联狭窄发生率不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内动脉串联狭窄。
于金梅王玉洁辛岳田英张碧莹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