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颖
-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的建立及对创伤涂膜剂经皮给药的药动学被引量:2
- 2016年
- 建立了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并应用于创伤涂膜剂经皮给药的药动学研究。6只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进行皮肤微透析预处理后,将创伤涂膜剂涂于探针所在的皮肤表面,进行皮肤微透析。使用LC-MS/MS法测定透析液样品及大鼠血浆中的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创伤涂膜剂经皮给药后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在大鼠皮肤和血浆中的tmax分别为(1.17±0.05)、(1.28±0.39)、(1.28±0.39)h和(1.36±0.38)、(1.64±0.24)、(1.43±0.35)h,cmax分别为(363.24±276.03)、(419.33±184.85)、(15.26±6.51)ng/ml和(96.27±43.72)、(20.12±12.98)、(9.86±5.07)ng/ml。
- 吴丽颖张运好刘建芳侯艳宁
- 关键词:替硝唑氯己定微透析药动学
- 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及大鼠体内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测定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的微透析体外回收率,并进行体内回收率稳定性的考察。方法: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微透析样品中替硝唑、达克罗宁、氯己定的分析方法。体外回收率的测定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考察灌流液、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体内回收率的测定采用减量法,将探针植入大鼠皮下组织中,考察探针在12 h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所建立的HPLC-MS/MS,方法灵敏可靠,在所需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随灌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探针的回收率与药物的浓度无关。体内皮下探针对替硝唑、达克罗宁、氯己定的回收率分别为(34.25±2.97)%、(31.20±1.75)%、(25.19±2.52)%,3个药物在皮下探针中12 h回收率的变化基本上保持稳定。结论:本研究提示体内研究的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替硝唑、达克罗宁、氯己定回收率的测定方法,所建立的微透析取样技术可用于3个药物的在体药动学研究。
- 吴丽颖吕红博张运好侯艳宁
- 关键词:体内药动学替硝唑氯己定
- 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HPLCMS/MS法,测定单次和多次给药后大鼠血浆和组织样品中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的浓度,计算毒代动力学参数。生物样品采用固相萃取预处理;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_(18)(50 mm×2.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10 mmol·L^(-1)甲酸铵-甲酸(56:44:0.2)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柱温25℃,甲磺酸酚妥拉明为内标;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结果:单次给药后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包括:t_(1/2)为6.32、5.88和8.92 h;T_(max)为1.06、0.56和0.63 h;C_(max)为3 142.6、164.79和144.20 ng·mL^(-1);AUC_(0-1)为26 604.53、1200.03和816.39 ng·h·mL^(-1)。多次给药后替硝唑在血浆和脑组织,氯己定在血浆和肾组织,达克罗宁在脑和肝组织中有少量分布。结论:涂膜剂经皮给药后,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吸收快、分布迅速、消除较快、蓄积时间短。
- 吴丽颖张运好刘建芳胡玉钦侯艳宁
- 关键词:替硝唑氯己定毒代动力学涂膜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的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预处理血浆样品。使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50 mm×2.0 mm,5 μm),以甲醇-10 mmol·L-1甲酸铵-甲酸(56:44:0.2)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1,柱温25℃,酚妥拉明为内标;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MRM)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247.9→m/z 82.0(替硝唑)、m/z 290.0→m/z 98.0(达克罗宁)、m/z 505.0→m/z 335.5(氯己定)、m/z 282.1→m/z 212.0(酚妥拉明)。结果:测定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的线性范围均为2~1000 ng·mL^-1,最低定量限为2 ng·mL^-1,提取回收率均 〉 81.3%,日内RSD均 〈 11.0%,日间RSD均 〈 14.1%,准确度在-7.2%~2.9%范围内;替硝唑、达克罗宁、氯己定Tmax分别为(1.50±0.93)、(1.50±0.43)、(1.50±1.05)h,Cmax分别为(111.23±39.14)、(42.17±23.15)、(8.95±6.45) ng·mL^-1,t1/2分别为(5.09±2.17)、(5.93±1.93)、(7.34±6.28)h,AUC0-t分别为(804.52±87.66)、(145.57±21.86)、(99.31±24.01) ng·h·mL^-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替硝唑、达克罗宁和氯己定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吴丽颖吕红博刘建芳侯艳宁
- 关键词:替硝唑氯己定涂膜剂大鼠血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药动学
- 红景天注射液辅助化学方案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癌肺癌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红景天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L-OHP)+吉西他滨(GEM)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收治的98例进展期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采用L-OHP+GEM 4个周期化疗方案,试验组每个化疗周期加用红景天注射液10 d,记录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化疗1个周期后对比两组细胞免疫水平变化,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化疗1个周期后,试验组和对照组CD4+分别为(41.0±5.9)%和(37.5±6.3)%,试验组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化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00%和4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0,P=0.071);化疗后试验组Karnofsky(KPS)评分为(80.1±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6.1)分(t=2.163,P=0.033)。化疗期间试验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末梢神经毒性、肝功损害、肾功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景天注射液联合L-OPH+GEM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NSCLC患者,能明显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辅助提高抗肿瘤近期疗效与抗瘤治疗的耐受性。
- 吕红博吴丽颖薛倩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红景天注射液奥沙利铂吉西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