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的辐射剂量监测及防护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监测肺恶性肿瘤行CT引导下^(125)1711QB01310粒子植入治疗后的辐射剂量,探讨相关防护措施。方法收集我科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肺恶性肿瘤20例,行CT引导下^(125)1711QB01310粒子植入治疗,用γ射线监测仪在术后即时、2个月、4个月、6个月对^(125)1711QB01310放射性粒子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将监测结果与室内天然本底剂量率进行比较。结果辐射剂量率随与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递减,术后6个月时监测到的辐射剂量率与室内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率基本接近。结论在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术后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并注意屏蔽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在严格执行放射防护措施的情况下,^(125)1711QB01310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密切接触人群是安全的。
- 刘晓蔡越飞马燕华冼重杨简燕谭小明王有枝钟胜
- 关键词:肺肿瘤
- 磁共振波谱成像、事件相关电位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评分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背景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较常见且其引发的脑震荡后综合征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其临床表现相对主观,相关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临床诊断尚存争议,因此探寻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有效检测手段尤为重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评分在m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5月—2015年6月选取东莞东华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mTBI患者30例为病例组,同期选取于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MRI检查、P300检测和RPQ评分,分别测量其大脑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及其右侧的代谢物[N-乙酰天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水平,并记录病例组患侧、健侧NAA/Cr、Cho/Cr,对照组左侧、右侧NAA/Cr、Cho/Cr,记录两组P300波幅、P300潜伏期、RPQ评分。结果两组常规MRI检查均未见异常,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峰较其健侧下降、Cho峰较其健侧升高。对照组基底核、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左侧NAA/Cr、Cho/Cr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基底核、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患侧NAA/Cr、Cho/Cr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NAA/Cr小于健侧,Cho/Cr大于健侧(P<0.05)。病例组P300波幅小于对照组,P300潜伏期、RPQ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NAA/Cr与P300波幅呈正相关(r=0.874,P<0.001;r=0.883,P<0.001),与P300潜伏期(r=-0.813,P<0.001;r=-0.850,P<0.001)、RPQ评分(r=-0.617,P<0.001;r=-0.627,P<0.001)均呈负相关;病例组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患侧的Cho/Cr与P300波幅均呈负相关(r=-0.862,P<0.001;r=-0.749,P<0.001),与P300潜伏期(r=0.607,P<0.001;r=0.552,P=0.002)、RPQ评分(r=0.786,P<0.001;r=0.558,P=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MRS能从�
- 陶仅德李秋雨漆强曾鹏刘晓吴贵平
- 关键词:脑损伤脑震荡后综合征
- 弥散张量在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DTI)在脑梗死后锥体束华勒变性(W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脑梗死累及单侧大脑半球锥体束的病变并继发WD病例42例,在常规MRI(T_1WI、T_2WI、FLAIR)及DTI的图像上对病灶信号特征及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DTI中的FA值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结果 WD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等或长T_1、稍长T_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同时伴有患侧大脑脚、丘脑及桥脑萎缩;同时对患侧及健侧大脑脚的FA值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患侧大脑脚FA值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联合常规MRI可全面检出WD病灶,DTI三维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可直观了解WD病灶区的纤维束中断现象,客观证实WD的存在,为临床提供影像学证据。
- 李雪霞曾仲刚钱会绒刘晓胡芳辉
- 关键词:脑梗死锥体束
- CT、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别采用CT、MRI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均为东莞东华医院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收治,回顾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与MRI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结果:通过手术病理结果或穿刺活检结果确诊,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共检出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35例。CT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位上的准确率与MRI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性上的准确率与CT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CT与MRI的准确率均较高,且各有优点,其中CT在定位诊断上优势更为明显,MRI在定性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建议在临床上结合CT与MRI进行诊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 陈真平李志娟邹玉林刘晓漆强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
- 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共发现病灶36个,MR检查(T1WI、T2WI、FLAIR序列)发现病灶分别为97个、115个、147个,CT与MR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常规MRI、CT检查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基本检查方式。常规MRI检查对DA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 漆强刘晓邹玉林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陶仅德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常规MRICT
- 3.0T高分辨率磁共振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技术价值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中的技术要点。方法:收集我院2018-2020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脑内血管检查的16例。结果:在16例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检出脑动脉血管狭窄57处,12处血管管壁增厚,8处管血管壁不光整,共检出斑块12例,斑块强化10例,斑块活动7例。结论:3.0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检查对管壁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选用T1SPACE黑血及T2SPACE亮血序列平扫加增强成像序列进行3D容积对目标血管靶扫描,做MPR多平面重建及CPR曲面重建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分析、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依据。扫描参数的合理选择,规范扫描序列是保证图像质量的重要依据。
- 李兴付钱会绒朱刚明师达石亚男刘晓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 常规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常规序列MRI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常规MRI征象。结果2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中,弥漫型子宫腺肌症18例,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约为8.2~32.6mm。局限型子宫腺肌症8例,表现为子宫结合带局限性增厚,呈卵圆形、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与周围肌组织分界不清,最大直径约10.6~37.1mm,病灶内见散在点状高信号区。结论子宫腺肌症具有较典型的MRI征象。常规序列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 漆强余晖刘晓邹玉林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
-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磁共振成像
- 脑室内室管膜下瘤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MRI影像特征,提高对室管膜下瘤诊断水平及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患者13例,术前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MRI表现,总结影像学特点。结果:13例室管膜下瘤均为单发,其中第四脑室4例,侧脑室9例。MRI平扫表现为脑室内不规则孤立肿块,边缘清楚,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中11例病灶无明显强化;2例病灶内见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结论:室管膜下瘤在临床中少见,室管膜下瘤MRI增强检查多数病灶不强化或仅有斑点状、斑片状轻度强化,与其他脑室内肿瘤明显强化不同,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故颅脑MRI平扫+增强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 李兴付师达漆强石亚男刘晓陈真平
- 关键词:脑室内肿瘤室管膜下瘤磁共振成像
- 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及MRS的诊断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 漆强陶仅德邹玉林刘晓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吴慧琴吴贵平李扬彬
- 该项目研究了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及MRS改变,探讨MRI、MRS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并通过正确评估伤情及预后,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 迭代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结石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对低剂量CT检查泌尿系统结石中迭代重建技术(i Dose)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于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68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扫描,观察组给予低剂量扫描,运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及i Dose,对2组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对患者病灶部位、数目及大小进行对比观察,并对2种扫描方式下图像质量、诊断可信度、图像噪声、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BP重建下,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及诊断可信度均较低(P<0.05),且观察组i Dose1及i Dose2图像质量及诊断可信度均较低(P<0.05);在图像噪声方面,观察组FBP图像脂肪、肝右叶以及腰大肌噪声较高(P<0.05),观察组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剂量均明显较低(P<0.05),2组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患者CT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以及有效剂量均明显较本组BMI≥24 kg/m^2患者低(P<0.05)。结论将低剂量CT扫描应用于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中可显著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同时运用i Dose可有效改善图像质量,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 苏丽兴漆强钱会绒刘晓许团新
- 关键词:尿路结石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