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玉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莞东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0TMRI弥散功能成像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评估价值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3.0TMRI弥散功能成像的表现及特点,评估弥散功能成像对其诊断及分级的价值。方法 108例终末肾病期(ESRD)患者作为研究组,3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MR、DWI、DTI检查,研究组按年龄相关白质改变(ARWMC)分级标准分为三个级别,与对照组及各级别之间两两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升高,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下降,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各级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ADC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基底节区ADC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各级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各级脑白质变性FA值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脑白质变性者双侧内囊FA值与对照组、一、二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双侧额叶、顶枕叶脑白质变性的ADC值与变性级别呈正相关性;双侧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脑白质变性的FA值与变性级别呈负相关性。结论弥散功能成像可客观、敏感、数据化的反映维持性透析患者脑白质变性的特点及程度。
- 朱刚明李兆勇覃达贤陶娟李志娟邹玉林蔡越飞
- 关键词:脑白质
- 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肠梗阻患者的64层CT检查资料,其中42例为单纯平扫,7例在平扫的基础上行两期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追踪等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9例肠梗阻病例中炎症或术后粘连21例,肠道肿瘤12例,肠扭转8例,肠壁水肿缺血8例,腹股沟疝3例,结肠息肉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1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压迫肠管1例,腹膜炎伴麻痹性肠梗阻1例,回结型肠套叠1例。CT横轴位结合MPR及容积追踪技术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病因。结论 64层螺旋CT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明确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首选检查。
- 朱刚明谭琦瑄邹玉林李兆勇吴绍腾
- 关键词:肠梗阻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
- 一氧化碳中毒的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与序列优化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各序列成像在诊断一氧化碳(CO)中毒的价值,并优化MRI检查CO中毒的常规序列。方法 25例CO中毒患者的MRI检查时间为中毒后24~72 h的20例,1~2个月的5例,采用常规自旋回波T1加权像(SE-T1WI)、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T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加权像(FLAIR-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b=1 000)进行轴位扫描,分析并比较其在CO中毒脑的MRI表现,探讨各序列在诊断CO中毒的优缺点。结果 DWI序列检出的病灶明显高于常规的FLAIR-T2WI、TSE-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LAIR-T2WI、TSE-T2WI序列检出的病灶明显高于SE-T1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LAIR-T2WI、TSE-T2WI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T1WI、TSE-T2WI、FLAIR-T2WI和DW(Ib=1 000)各序列在显示CO中毒脑病理改变方面各有优缺点,应结合起来作为MRI检查CO中毒患者的常规序列。
- 陶仅德邹玉林漆强梁俊生王青云李扬彬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磁共振成像
- CT、MRI在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作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分别采用CT、MRI诊断和鉴别肾上腺良、恶性肿瘤,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资料为研究对象,均为东莞东华医院在2014年1月到2018年12月之间收治,回顾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CT与MRI定位准确率、定性准确率。结果:通过手术病理结果或穿刺活检结果确诊,8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共检出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35例。CT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位上的准确率与MRI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定性上的准确率与CT相比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肾上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CT与MRI的准确率均较高,且各有优点,其中CT在定位诊断上优势更为明显,MRI在定性诊断上优势更为显著,所以建议在临床上结合CT与MRI进行诊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提升诊断准确率。
- 陈真平李志娟邹玉林刘晓漆强
-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
- 常规MRI、CT检查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CT检查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36例DAI病例的常规MRI、CT检查资料,结合病理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诊断20例,MRI诊断31例。CT、MRI对DA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55%(20/36)、86%(31/36),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T检查共发现病灶36个,MR检查(T1WI、T2WI、FLAIR序列)发现病灶分别为97个、115个、147个,CT与MR各序列发现病灶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常规MRI、CT检查是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基本检查方式。常规MRI检查对DAI的诊断价值优于CT检查。
- 漆强刘晓邹玉林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陶仅德
- 关键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常规MRICT
- 弥漫性轴索损伤MRI及MRS的诊断与临床预后的相关研究
- 漆强陶仅德邹玉林刘晓李志娟陈真平李兴付吴慧琴吴贵平李扬彬
- 该项目研究了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表现及MRS改变,探讨MRI、MRS技术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伤情评估中的价值。有助于早期准确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并通过正确评估伤情及预后,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有效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预后
- 正常内耳64层螺旋CT表面透明成像最佳重建参数研究
- 2015年
- 目的:探讨正常内耳64层螺旋CT表面透明成像最佳重建参数。方法 :选择30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耳,采用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放大重建,比较不同重建算法(高分辨率骨算法、标准骨算法、软组织算法)及重建间隔(0.1 mm、0.2 mm、0.3 mm、0.4 mm、0.5 mm)对内耳表面透明成像(Ray Sum)三维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三种不同重建算法的内耳三维透明图像质量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以高分辨率骨算法图像质量最佳。0.1 mm与0.2 mm重建间隔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0.1 mm、0.2 mm重建间隔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0.3 mm、0.4 mm、0.5 mm重建间隔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内耳表面透明成像以高分辨率骨算法、0.2 mm重建间隔为最佳成像参数。
- 邹玉林李志娟漆强钱会绒朱刚明
- 关键词:迷路
- 优化造影剂注射方案对颅脑CTA图像质量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相同碘浓度下,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脑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可疑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以3.5ml/s的速率将70m L对比剂一次注入。B组以第一期3.5ml/s的速率注射50m L,第二期以2.0ml/s的速率,将剩余的20m L对比剂注入。分别分析其横断位图像,MPR图像,分别测量颈动脉分叉层面右侧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右侧大脑中动脉,窦汇的CT值,同时观察脑动脉细小分支显示情况。结果 A组窦汇的CT值明显高于B组,(P<0.05)各组间CT值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在各动脉的CT值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双期注射碘对比剂在头颅CTA实际应用中静脉的干扰明显低于单期注射法,图像质量优于单期注射法。
- 钱会绒朱刚明邹玉林张丽萍许团新
- 关键词:碘对比剂
-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征象比较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PMCT)及结节性甲状腺肿(NG)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征象,并探讨MSCT鉴别二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34例PMCT及46例NG的MSCT表现,从结节的形态及边缘、有无钙化、钙化的部位及形态、增强后结节边缘及轮廓改变、有无淋巴结增大方面,分析PMCT瘤体与NG结节的MSCT特征,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PMCT与NG组间结节的边缘、钙化部位、钙化形态、增强后结节边缘及轮廓改变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节的形态、有无钙化、有无淋巴结增大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分析PMCT与NG结节的各种MSCT征象,有助于PMCT与NG的鉴别诊断,并提高PMCT的检出率。
- 邹玉林李志娟漆强钱会绒陆火丽
- 关键词:甲状腺甲状腺肿瘤
-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表现与病理对照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SST)CT影像特征和病理对照,从而提高对SST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病理证实为SST患者11例,全部病例均行下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靶病灶进行薄层重建,分析其CT表现。结果11例SST均为单发,其中右侧7例,左侧4例,CT表现为附件区不规则孤立肿块,边缘尚清,密度欠均匀,9例均为实性,2例为囊实性;增强扫描:9例病灶动脉期呈周边斑片状、结节状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血管相仿,静脉期强化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充填,呈“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样强化;2例病灶动脉期轻中度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11例病灶均呈“快进慢出”强化特点,病灶周边见多发迂曲增粗血管影。结论卵巢硬化性间质瘤少见,卵巢硬化性间质瘤CT增强检查多数具有较典型影像学表现,CT检查对其术前诊断有较高价值。
- 李兴付漆强邹玉林陈真平李志娟刘晓李秋雨
- 关键词:卵巢肿瘤硬化性间质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