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伟

作品数:53 被引量:378H指数:1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农业科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絮凝
  • 6篇絮凝剂
  • 5篇有机碳
  • 5篇杉木
  • 5篇生物絮凝
  • 5篇生物絮凝剂
  • 5篇光谱
  • 4篇荧光
  • 4篇荧光光谱
  • 4篇三维荧光
  • 4篇生物炭
  • 4篇通量
  • 3篇地理
  • 3篇多环芳烃
  • 3篇絮凝活性
  • 3篇氧化碳
  • 3篇枝干
  • 3篇三维荧光光谱
  • 3篇杉木人工林

机构

  • 52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福建警察学院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厦门大学
  • 1篇闽江学院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万木林自然保...

作者

  • 52篇钱伟
  • 10篇杨玉盛
  • 9篇杨柳明
  • 8篇陈光水
  • 8篇倪进治
  • 7篇魏然
  • 7篇高人
  • 6篇郭剑芬
  • 6篇陈盛
  • 6篇陈卫锋
  • 5篇孙杰
  • 5篇钟小剑
  • 5篇汪伟
  • 5篇马秀玲
  • 5篇王健
  • 4篇曾宏达
  • 4篇佘晨兴
  • 4篇罗志敏
  • 3篇谢锦升
  • 3篇李小飞

传媒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中学地理教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广州化学
  • 3篇实验室科学
  • 3篇亚热带资源与...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环境污染治理...
  • 1篇化学通报(中...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地理
  • 1篇福建电脑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环芳烃降解真菌Fusarium solani对芘的吸收存储和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以芘为唯一碳源,从公路旁污染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芘降解真菌,经鉴定为Fusarium solani(命名为Py F-1),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丝能吸收储存芘.对该菌株在芘浓度为50 mg·L-1的液体培养基中对芘的吸收储存和降解特性,具体包括芘的生物降解、菌体吸收、菌体吸附和消解总量进行了39 d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生物降解芘在培养0^14 d内逐渐增加,培养14 d时占芘添加量的15.9%,此后基本达到稳定,培养结束时生物降解芘为芘添加量的17.6%;菌体吸收芘在0^21 d内含量较少且变化不显著,低于芘添加量的3%;而在21^39 d内,菌体吸收芘变化显著,芘的消解总量随着菌体吸收量的变化产生显著波动;培养28 d时,芘的消解总量达到最大值,其中菌体吸收芘占芘消解总量的一半,达到芘添加量的16.0%,菌体吸附芘不足芘添加量的0.5%,在研究中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培养前期培养基中芘的消解以生物降解为主,培养后期菌体吸收芘的变化是芘消解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孙姗姗魏然倪进治张红钱伟杨柳明
关键词:FUSARIUMSOLANI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活性研究(II)被引量:1
2006年
从福州郊区旱田地表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絮凝剂产生菌,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链球菌。研究表明,培养基组成如下:碳源为蔗糖,氮源为牛肉膏,培养基初始pH值为5~8.5之间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添加一定浓度的Na^+、Mg^2+、Ca^2+对培养液的絮凝活性有促进作用,而培养液中少量的Cu^2+、Fe^3+、Zn^2+可抑制絮凝活性,该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有较好的絮凝效果。结合实验现象和双电层理论初步推测了该絮凝剂的絮凝过程模型,对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钱伟陈盛罗志敏佘晨兴马秀玲
关键词:絮凝剂絮凝活性
闽江河口表层水体氧化亚氮释放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2年
以闽江口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闽江河口上段(城市河口段)、河口中段和河口下段(口外海滨段)不同季节水体N_(2)O的溶存浓度、水-气界面通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体N_(2)O溶存浓度为0.99~55.92 nmol·L^(-1),N_(2)O饱和度为8.0%~396%,水-气界面N_(2)O释放通量为-5.21~7.91μg·m^(-2)·h^(-1).从季节差异看,7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水体中N_(2)O过饱和,表现为N_(2)O的排放“源”;4月(春季)水体中N_(2)O不饱和,表现为N_(2)O“汇”.水-气界面N_(2)O释放通量呈夏、秋和冬季高,春季低的季节变化规律.在空间变化上,水-气界面N_(2)O释放通量从河口上段到下段降低,与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N_(2)O间接性释放因子为0.004%~0.128%,低于IPCC推荐值(0.25%).温度、盐度、pH、NO_(3)^(-)、DO、悬浮颗粒物浓度是影响N_(2)O溶存浓度与释放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季节性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河口N_(2)O释放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性,从而增加了河口N_(2)O排放评估的不确定性.
漆梦婷罗柳洪晓静钱伟仝川李小飞
关键词:氧化亚氮通量温度
一种分体式土壤呼吸测定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体式土壤呼吸测定器,包括放置土壤样品的土壤容器以及放置碱液的吸收容器,所述土壤容器与吸收容器上下叠置,土壤容器的上端口处可拆的封堵有密封塞,土壤容器的底部设置有一连接部;所述吸收容器的上端口与所述连接...
倪进治魏然陈卫锋钱伟钟小剑
应用概念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以“产业转移”为例
2022年
区域认知素养的养成需以系统的地理知识为依托,经过反复的思维活动。概念图具有组织知识、呈现思维过程的优势与实用性,是培养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要工具之一。文章以“产业转移”教学为例,探讨概念图在培养区域认知素养中的应用。
李淑霞王健林悦曹艳钱伟林泉生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图产业转移
夏季闽江口鳝鱼滩湿地潮汐过程中溶解态碳动态
2024年
潮汐过程中溶解态碳的动态变化是理解湿地碳侧向输出和完善湿地碳计量的关键。以闽江河口湿地受潮汐影响的潮沟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潮汐过程中溶解有机碳(DOC)、溶解无机碳(DIC)、碱度(TA)、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参数(α355,SUVA 254,S 275-295)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DOC和DIC在潮汐过程中呈现明显变化,低潮位时DOC、DIC分别为1353、3726μmol·L^(-1),高潮位时降低至233、940μmol·L^(-1),DIC、DOC及TA均与潮高呈显著负相关。潮汐过程中DIC与DOC输出比例约为1.6。光谱参数(α355,SUVA 254)在潮汐过程中有明显变化特征,可作为示踪潮汐过程溶解有色有机物变化的手段。DIC和TA增加量的比值(~0.96)指示反硝化或硫酸盐还原是维持DIC产生的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雷佩黄佳芳郭利果李晓李晓孙杰孙杰李小飞
关键词:潮汐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碳循环
多功能聚腰果酚的合成及其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
丁苯橡胶(SBR)由于其成本低、高弹、耐磨、防化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鞋材、轮胎、胶布和传送带等。但是,SBR的广泛应用将消耗石化资源,加工过程需要添加增塑剂和偶联剂以改善加工性能和界面作用。本文使用腰果酚合成得到聚腰果...
钱伟
关键词:腰果酚丁苯橡胶
“课程思政”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被引量:37
2021年
基于新时代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以及倡导"课程思政"理念应用于地理课程教学的背景,探讨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基本内涵,探索"课程思政"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并以2019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二册为例,挖掘"课程思政"要素,以期为"课程思政"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提供借鉴。
林悦王健钱伟曹艳李淑霞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教材
高校剧毒化学品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初步探讨了我国高校剧毒化学品管理和使用的现状及特点。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从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个方面对高校剧毒化学品管理展开具体分析。通过高校剧毒化学品涉及的购买、使用、储存、废弃物处置四个主要环节,系统地分析了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厘清了造成高校剧毒化学品事故的本质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据事故原因分析结果构建了事故致因模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强高校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钱伟胡玉娟王宁
关键词:事故致因理论
隔离降雨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及光谱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降雨格局变化可能深刻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数量和质量.为了解亚热带森林土壤DOM对降雨减少的响应,通过6年不同强度(对照、-30%、-60%)的隔离降雨模拟试验,采用光谱技术,研究了降雨减少对亚热带米槠天然林不同深度土壤DOM数量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隔离降雨使0~10 cm土层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显著降低,其中-30%处理DOC下降幅度小于DON,而-60%处理DOC下降幅度大于DON,0~10 cm土层中DOC和DON含量都显著高于10~20 cm土层.-30%处理土壤DOM中源于微生物代谢的芳香类腐殖质和烷烃比例上升;-60%处理土壤DOM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相对贡献率减少.除了隔离降雨后水分变化等直接影响外,微生物活性也是本试验区影响DOM数量和结构的重要因素.
陈滢伊司友涛鲍勇陈惠李帅军钱伟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