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白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一沙一世界——论传记主人公的选择与整体性被引量:5
- 1998年
- 整体性是左右传主选择的一条关键原则。就传记这一文类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基于史而臻于文的叙述,因此,传记的整体性原则包含两个基本方面:认识的全面性(史的要求)和艺术的完整性(文的指归)。可是,选择传主的动机常常会破坏这种整体性。本文通过分析三种类型的传记(纪念性传记。
- 赵白生
- 关键词:整体性
- 身份的寓言——《富兰克林自传》的结构分析被引量:15
- 2004年
- 《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印刷人”和“公益人”这两个身份“四大工程”的故事 ,但又不限于此 ,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寓意”。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 ,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 。
- 赵白生
- 关键词:富兰克林自传身份寓言
- 替当代传记号脉——《传记文学:阐释与批评》序论被引量:2
- 2007年
- 赵白生
- 关键词:传记文学记号病灶
- 生态主义的理性基础被引量:15
- 2005年
- 生态主义是一种新的思想范式,它正迅速波及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个领域。从理性出发,本文将初步探讨自然人、环境人、生态人的阶段性差异,以期勾勒出各个阶段占主导地位的理性自然理性是自然人的原始思维;人本理性是环境人的意识形态;生态理性则是生态人的指导思想。通过这样梳理,我们试图为生态主义做一点“理论奠基”与“渊源考察”的基础工作。
- 赵白生
- 关键词:生态主义意识形态自然理性生态文学研究
- 时势论:英雄无心影——传记文学的阐释策略
- 2004年
- 梁启超虽然不是职业传记作家,可是他的传记数量可观,影响巨大。他的传记写法新颖,特色鲜明,在中国阐释性传记中独树一帜。"政术为第一义"、"世界之人之眼光"和"以造时势为究竟"是梁启超传论的三大特点。可是,它们也是梁启超传记的主要问题所在。倚重历史事实,忽略传记事实,这是梁启超的传记阐释的致命弱点。
- 赵白生
- 关键词:传记文学历史事实
- 自传就是别传吗?——论自传叙述中事实的三要素被引量:8
- 2001年
- 要厘断传记文学内部的盘根错节并非易事。本文将从具体的文本入手 ,从学理上阐述自传事实、传记事实和历史事实之间复杂的叠合关系。事实的三要素是理解传记文学的一条关键原则 ,但在自传的叙述里 ,自传作者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来重演飘逝的自我。
- 赵白生
- 关键词:传记文学自传哲学理念自我历史事实
- “我与我周旋”——自传事实的内涵被引量:14
- 2002年
- 方兴未艾的自传研究迫切需要几个理论的支点。作者通过界定自传事实来为自传叙述学研究确立一个出发点。用自传事实这个概念来衡量 ,中国古代的自传文虽然表现了丰富各异的自我 ,但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从历时性和共时性 (纵横两方面 )来考虑 ,自传事实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 赵白生
- 关键词:历时性共时性传记文学《五柳先生传》
- 诺奖评委的中国情结及理性看待诺奖
- 2013年
- 中国人至今不怎么了解诺奖:"瑞典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等出现在各种杂志、报纸等媒体上的翻译错误几乎比比皆是。诺奖评委对中国人是非常好的,每次我去查资料查档案,那些老先生都特别谦虚、毕恭毕敬,都会问我,中国人谁应该获诺,获得了诺贝尔会怎样等问题。他们一直想奖给中国人,我很感动。诺奖第一个想颁给鲁迅,鲁迅认为如果这个诺奖给了中国,中国人会自我膨胀。六年前。
- 赵白生
- 关键词:中国情结世界文学高行健人民文学
- 诺奖评委的“中国情结”——赵白生访谈录被引量:1
- 2012年
- 张娟:赵老师您好,抱歉在您最忙的时刻来打扰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事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您和北大世界文学研究所为中国作家与诺奖评委的沟通做过有效的努力,知根知底。尽管您一再婉言谢绝,还是想让您谈谈,可以吗?
- 赵白生张娟
- 关键词:中国情结评委访谈录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
- 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被引量:8
- 2013年
- 莫言问鼎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引发了中国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莫言与"诺奖"也由此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狂欢之余,那些与"诺奖"失之交臂的现代文学大师,如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也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理性地看待莫言获奖,反思"诺奖"与中国的渊源以及鲁迅等人与莫言的异同。2012年1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学术研讨会。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驻京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各大报社的记者共5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高旭东教授主持,人大副校长杨慧林教授首先致辞,孙郁、刘洪涛、张志忠、马海良、阎纯德、肖鹰、赵白生、车槿山、萧立军、蒋原伦、李怡、周玉宁、曾艳兵、赵勇等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从鲁迅到莫言"这一主题进行了见仁见智的大讨论。多学科学者的话语较之当代批评家的单一话语更具有趣味性,充满了思想火花的碰撞与观点的论争,是这次会议最大的亮色。《人民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等对会议进行了新闻报道;本刊刊发的学术笔谈则侧重于学术综述,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数位专家教授的发言,力图将会议的学术全貌反映出来。
- 高旭东孙郁马海良刘洪涛张志忠萧立军肖鹰李怡赵白生车槿山蒋原伦赵勇王坤宇
-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