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作品数:20 被引量:76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多预测输出对齐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孪生网络的多预测输出对齐的目标跟踪方法及装置,包括:获取视频;对所述视频进行预处理,提取得到模板图像Z和搜索区域图像X;其中将视频序列首帧提取的以目标为中心的图像作为模板图像Z,将后续帧中以上一帧预测... 胡昭华 林潇 刘浩男 王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由于小目标检测存在目标小、分辨率低、背景复杂等难点,在检测中依旧存在精度低、漏检率高、实时性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了有效提高小目标检测性能,在现有的目标检测算... 王莹关键词:小目标检测 长三角城市群夏季高温对未来全球增暖的响应 被引量:4 2021年 选取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国区域最新的土地覆盖资料ChinaLC,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对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CESM(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气候模式提供的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情景预估结果进行动力降尺度,以此模拟研究了未来增温1.5℃/2.0℃时的区域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ESM数据作为侧边界资料驱动WRF模式得到的降尺度模拟结果,与历史时期(1996—2005年)的气温观测数据相比,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的吻合度,该降尺度方案可以为未来区域气温变化的预估提供较为可靠的数据;长三角地区在到达全球增温1.5℃(2025—2034年)/2.0℃(2042—2051年)时,区域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相比分别升高了0.8℃和1.47℃;空间分布上,增温最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及其周边镶嵌体区域;随着全球增暖,区域平均高温热浪频次在增温1.5℃/2.0℃时期较历史同期分别增加了47%和100%,热浪强度分别增加了71%和129%;进一步通过对人体舒适度分析发现,与2.0℃升温阈值相比,控制增暖在1.5℃以内,极不舒适覆盖区域影响的人口数预计可减少5602.9万人。 王莹 马红云 李海俊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 高温日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中国东部城市群夏季高温对未来全球增暖的响应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极端天气频发,极端高温极为显著。本文采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选取中国东部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王莹关键词:高温热浪 动力降尺度 文献传递 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本文利用耦合化学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模拟研究了三种主要人为排放气溶胶(硫酸盐、黑碳、有机碳)对东亚区域气候的影响,计算分析了近20年来三种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综合辐射强迫作用及其对地面气温和降水以及中国东部雨带... 王莹关键词:气溶胶 REGCM3模式 文献传递 1990—2019年全球气象水文灾害演变特征 被引量:15 2021年 根据全球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以及Pettitt、Buishand和SNHT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1990—2019年全球及中国气象水文灾害的趋势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30 a全球洪水灾害和极端气温灾害的发生频次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全球洪水灾害年死亡人数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风暴灾害的年经济损失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2)全球极端气温灾害和洪水灾害年发生频次均在1999年发生了突变;2000年以来极端气温灾害和洪水灾害平均发生频次约是前10 a(1990—1999年)的2倍。3)近30 a中国洪水灾害发生频次在1999年前后出现由少到多的转折,但年死亡人数却在1999年前后出现反向转折;相比于全球,近30 a中国风暴灾害及洪水灾害年死亡人数的下降趋势更显著;与全球类似,中国风暴灾害的年经济损失呈长期增加趋势,且增加趋势更显著,并于2012年发生了突变。 王毅 张晓美 周宁芳 胡争光 李佳英 吕阳 王莹关键词:突变检验 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发生规律及其气候风险区划 被引量:37 2012年 根据江苏省1980-2009年常规气象台站资料和冬小麦生育期观测数据,提出冬小麦春霜冻的致灾指标,同时运用正交经验函数EOF分析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构建冬小麦春霜冻的灾害风险指数,并用该指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的气候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1980-1987年间江苏省冬小麦春霜冻年总发生站次以6.11站次/a的倾向率呈显著(P=0.0478<0.05)增加趋势,1988-2009年呈明显减小趋势,减幅为0.9站次/a(P=0.0063<0.01);各等级春霜冻害发生站次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2)江苏全省冬小麦春霜冻害的历年总发生站次有明显的22a、准11a、4a和2a周期;(3)重霜冻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淮北地区的沐阳县,轻、中春霜冻害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是苏北沿海的大丰市;(4)冬小麦春霜冻的高度风险区分布在苏北的新沂市、沭阳县、大丰市、如皋市和如东县;中度风险区分布在徐州(新沂除外)、连云港、宿迁(沭阳除外)、淮安、盐城(大丰除外)、扬州(高邮除外)、泰州(兴化除外)和南通(如皋、如东除外)等地区;低度风险区为整个苏南地区和里下河地区的兴化市和高邮市。 包云轩 王莹 高苹 申双和关键词:冬小麦 风险区划 云存储前端数据加解密及校验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云存储前端数据加解密及校验方法和系统,通过自动用户加密上传文件,解密下载文件,保证用户隐私;按预定周期自动校验存储在云存储终端的数据完整性,从而验证存储在云端的数据是否被篡改或删除。本发明改善了云存储保密性和... 韩进 王莹 谢静 陈雨薇 张文涛文献传递 长江中游地区PM_(2.5)重污染过程的典型天气环流分型及区域传输影响 被引量:9 2022年 作为一个新的区域性霾污染中心,长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大气污染物区域传输的重要枢纽,天气环流对该区域不同传输和累积型PM_(2.5)重污染的形成机制还不甚了解.利用T-mode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PCT),对2015~2019年采暖季长江中游地区74 d PM_(2.5)重污染事件进行天气环流分型,得到:PCT1高压底部传输型(天数:41 d,占比:55.4%)、PCT2低压辐合累积型(天数:12 d,占比:16.2%)、PCT3高压静稳累积型(天数:11 d,占比:14.9%)和PCT4高压后部传输型(天数:10 d,占比:13.5%)这4种主要的大气环流类型.区域传输型污染(PCT1和PCT4)占比高达69%,是长江中游地区PM_(2.5)重污染发生的主导因素,突显了地域特殊性.其中,PCT1是最主要的环流型,冷锋南侵伴随强偏北风驱动上游地区污染物快速传输,使得PM_(2.5)浓度暴发式增长.境内传输通道城市襄阳、荆门和荆州PM_(2.5)传输过程具有12 h滞后特征,其PM_(2.5)影响源区主要分布在上游的河南中北部、山东西部和华北大部分地区.PCT4传输型受低层偏东风输送影响,污染上升速率也相对较快.PCT2和PCT3为静稳天气环流型,地面风速较小,低层水平辐合和下沉运动有利本地PM_(2.5)重污染累积,污染上升速率和持续时间都相对传输型更长. 王莹 智协飞 智协飞 董甫 白永清关键词:环流分型 基于多注意力任务融合与边界框编码的孪生目标跟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注意力任务融合与边界框编码的孪生目标跟踪方法,首先构建孪生目标跟踪网络,第一多注意力融合模块对模板特征提取分支进行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增强操作,第二多注意力融合模块对搜索特征提取分支进行通道注意力... 胡昭华 刘浩男 林潇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