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敏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新闻
  • 2篇新闻报
  • 2篇新闻报道
  • 2篇汶川地震
  • 2篇媒介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2篇防灾
  • 2篇大地震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媒介素...
  • 1篇地震报道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建设
  • 1篇雪灾
  • 1篇优化课程
  • 1篇优化课程体系
  • 1篇舆论
  • 1篇舆论引导

机构

  • 9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张家口教育学...
  • 1篇北京防灾科技...

作者

  • 9篇王爱敏
  • 3篇徐占品
  • 1篇易金丰
  • 1篇杨静
  • 1篇陈晓一
  • 1篇李丹丹
  • 1篇王娜
  • 1篇赵元
  • 1篇韩莹
  • 1篇秦海啸
  • 1篇袁静
  • 1篇纪同娟
  • 1篇李玥
  • 1篇秦立
  • 1篇王英辉

传媒

  • 5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环境教育
  • 1篇新闻爱好者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才智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甲型H1N1流感报道的阶段性特征与同质化倾向被引量:2
2010年
甲型H1N1流感疫情自墨西哥大范围暴发以来,引起了各国媒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国媒体在吸取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初期集体失语的教训后,对这一国际性卫生防疫灾害事件给予了充分关注。纵观国内媒体对甲型H1N1疫情的报道,根据报道频率和报道内容的不同,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暴发期、平缓期和反弹期。国内媒体在这三个阶段的报道中各有特点。暴发期表现出了媒介融合、反应迅速和立体报道的特征;平缓期表现为媒体和受众的新闻脱敏与同质化报道倾向;反弹期则出现了初衷与结果的悖离和被动报道的现象。其中对地震报道最大的启发就是要防止同质化倾向,进行差异性报道,使受众对新闻可读、爱读,才能够起到科普宣传的作用。
徐占品易金丰王爱敏
关键词:新闻报道灾害新闻舆论引导同质化倾向
康雍乾灾害诗歌主题变化与三朝灾害信仰之流变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康雍乾三朝灾害诗主题比较,可以看出灾害信仰的流变特点,即无论是在表现灾害成因的探寻上,还是在表现救灾防灾实践行为上,都始终存在着"天谴论"与"天道自然"灾害信仰的并存与对立;同时从灾害信仰的发展历程看,也能明显看出由康雍两朝以"天人感应"的灾害信仰为主流发展到乾隆朝以"天道自然"灾害信仰为主流的变化过程,当然这种变化与三朝皇权政治直接相关。
杨静秦立王爱敏
必须科学应对极端气象灾害——对2008年我国南方抗击特大冰雪灾害的反思被引量:1
2008年
本文从极端气象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负面影响,阐述了科学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重要性。针对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应对极端气象灾害,使极端气象灾害损失最小化。
王英辉李玥王爱敏
关键词:损失最小化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与学科建设关系的微探
2009年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以下简称为《学报》)是学院学术水平的重要体现,学科建设是学校提高科研实力的根本,也是构筑学报特色化的基础。本文主要论述《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着重探索《学报》如何促进学院的学科建设、《学报》与学科建设的结合与良性互动、《学报》如何依托学科建设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发展对策等方面的问题。
王爱敏
关键词:学科建设
图像分割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教学应用研究
2024年
在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虽然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已经被广泛开设,但是关于图像分割技术的教学资源和案例仍然相对匮乏。很多教材和教学资料并没有涵盖图像分割技术或者只是简单地提及,缺乏具体的实践案例和项目指导,这给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数字图像处理教育资源,特别是针对图像分割技术的教学资源。需要充分运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运用开源软件和编程语言来实现图像分割算法,结合实践基础来合理设定考核内容。实践表明,图像分割技术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具有广泛的教学应用潜力。通过引入图像分割技术,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个人能力。
袁静韩莹王爱敏孙嘉廷王亚丽
关键词:图像分割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应用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2024年
高校非环境专业环境通识教育虽有进步,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背景下,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多数高校已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在非环境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环境保护概论”等通识课程[1],以普及环保基础知识和理念。然而,传统的环境教育往往局限于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特定专业领域,非环境专业的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程度相对较弱,尽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环境通识教育往往被视为辅助性课程,学时有限,其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认可和重视。
王爱敏张杰纪同娟王娜秦海啸
关键词:优化课程体系全球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非环境专业环境保护概论
防灾减灾视阈中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讨被引量:2
2011年
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以培养防灾减灾人才为主的行业院校,对学生实施具有防灾减灾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从防灾减灾特色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内容体系、实施路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徐占品陈晓一王爱敏
关键词:媒介素养大学生
论传统媒体对重大灾害报道的突破性发展——以《人民日报》对唐山和汶川地震报道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面对重大的灾害性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国的传统媒体对重大灾害的报道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新闻报道价值的倍加重视,信息公开中的浓重人文关怀,携手网络媒介多维度、深度报道等三个方面。这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传统媒体在灾害报道中的历史性变革。
王爱敏李丹丹赵元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人民日报》灾害事件抗震救灾
地震新闻报道的同质化问题被引量:1
2011年
2008年以来,地震新闻开始在各种媒介上出现。汶川地震以及其后世界上几次大地震的发生使得地震新闻开始成为受众较为关心的话题,为了适应受众需求,媒体开始对地震新闻予以特别关注。但是,地震新闻作为灾害新闻的一种,
徐占品王爱敏
关键词:新闻报道大地震同质化受众需求汶川地震媒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