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元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教师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2篇灾害
  • 2篇清末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报道
  • 1篇灾害救助
  • 1篇灾害事件
  • 1篇战争
  • 1篇治蝗
  • 1篇中国抗日战争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日报
  • 1篇日报
  • 1篇三段法
  • 1篇社会救济
  • 1篇视阈
  • 1篇述论
  • 1篇唐山大地震
  • 1篇团体

机构

  • 8篇防灾科技学院

作者

  • 8篇赵元
  • 4篇田艳天
  • 2篇何艳
  • 1篇李丹丹
  • 1篇马立智
  • 1篇王爱敏

传媒

  • 4篇农业考古
  • 1篇青年记者
  • 1篇兰台世界(上...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长春教育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蝗灾与科学团体治蝗浅析
2015年
民国存在的三十八年间,自然灾害频发,其中蝗灾最为严重,其发生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分布空间之广,社会危害之严重为历代所罕见。基于此,国民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灭蝗运动,由于民国处于新旧社会转型期,受西方思潮的影响,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民间团体,尤其是一些有留学背景的植保专家组成的科学团体,更是积极投身于治蝗运动,为近代中国开启科学治蝗的道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元
关键词:民国蝗灾科学团体治蝗
民间力量在1942年河南大饥荒中的行动与角色分析
2013年
1942年的中原大地饥荒成灾,据估计河南境内有300万同胞死于这场浩劫。面对大饥荒,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死难者的人数和饥荒带来的损失。
赵元何艳
论传统媒体对重大灾害报道的突破性发展——以《人民日报》对唐山和汶川地震报道为例被引量:5
2009年
面对重大的灾害性突发事件,新闻媒体的报道和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我国的传统媒体对重大灾害的报道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新闻报道价值的倍加重视,信息公开中的浓重人文关怀,携手网络媒介多维度、深度报道等三个方面。这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传统媒体在灾害报道中的历史性变革。
王爱敏李丹丹赵元
关键词: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人民日报》灾害事件抗震救灾
清末东北鼠疫与习俗改良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1910-1911年东北三省爆发了20世纪最为严重的一场鼠疫。据统计,此次鼠疫共造成6万余人丧生。为应对鼠疫灾难,清政府、各级社会组织及个人迅速行动起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最终扑灭了鼠疫。总结此次鼠疫的经验教训,我们不难发现,国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各种迷信及不良风俗是东北鼠疫得以蔓延并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因此,习俗改良贯穿了整个东北鼠疫防疫工作的始终。而此次鼠疫中所倡导的科学卫生理念,也为中国现代防疫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赵元马立智
关键词:防疫
清末东北三省鼠疫与民间应对述论被引量:2
2014年
1910-1911年东北三省爆发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肺鼠疫型瘟疫。此次鼠疫持续时间达半年之久,不仅遍及东北全境,还波及到关内大部分地区。据统计,至少6万余民众死于这场瘟疫。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清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开明态度,果断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而一些个人、群体和民间组织亦积极行动起来,最终不仅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遏制住了鼠疫的蔓延,更为难得的是,国人以此次鼠疫为契机开始着手建立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赵元田艳天
关键词:公共卫生
对话、感悟、提升——三段法在九型人格课程中的应用
2013年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是我们开设"九型人格"选修课程的目标,学生从师生对话中了解自己、在情绪波动去感悟自己的生存状态,从而获得自身生命质量提升的契机。"对话、感悟、提升"三段法教学方式操作简单易行,可以成为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达到课程终极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何艳赵元田艳天
关键词:感悟三段法九型人格
民国时期《大公报》与1942年河南大饥荒被引量:1
2016年
《大公报》的报名出自“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取“大”和“公”二字,可见其办报理念。其创始人英敛之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出版家,该报创办于1902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时,((大公报》已成为国内最具声望的报纸,可谓舆论界的重镇。1942年夏,河南发生罕见旱灾,之后更是遭遇严重蝗灾,致使夏秋两季农作物几乎绝收,而此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河南灾情,甚至对相关报道严格限制和管控,使得灾情不断加重,最终酿成举世震惊的河南大饥荒。而作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大公报》派出记者前往灾区调查情况并跟踪报道,直面河南大饥荒,其连篇累牍的报道不仅向世人彰显了可贵的媒体良心,也在赈济灾荒、为民请命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赵元田艳天
关键词:《大公报》大饥荒民国时期中国抗日战争全国性报纸办报理念
自然灾害救助视阈下的民间组织社会救济述评——以民国时期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在中华民国短暂的历史中,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政权更迭,加之抗日战争爆发,以致灾荒不断,人民生活异常困苦。然而由于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处于内外交困中的国民政府救灾工作十分薄弱。此种情况下,民间组织主要承担起了赈灾救荒的重任,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灾民的困苦。
赵元田艳天
关键词:自然灾害救助民间组织民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