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英

作品数:89 被引量:27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1篇肝移植
  • 22篇肾移植
  • 19篇术后
  • 17篇移植术
  • 16篇缺血
  • 14篇再灌注
  • 14篇灌注
  • 13篇移植术后
  • 10篇自体
  • 10篇肝移植术
  • 9篇手术
  • 9篇缺血再灌注
  • 8篇再灌注损伤
  • 8篇器官
  • 8篇细胞
  • 8篇灌注损伤
  • 8篇背驮式
  • 7篇自体肝移植
  • 7篇静脉
  • 6篇缺血后

机构

  • 79篇中南大学湘雅...
  • 9篇武汉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卫生部
  • 6篇中南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扬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88篇牛英
  • 70篇明英姿
  • 50篇佘兴国
  • 47篇叶启发
  • 40篇刘洪
  • 33篇成柯
  • 22篇叶少军
  • 19篇赵于军
  • 17篇叶啟发
  • 11篇庄权
  • 10篇任祖海
  • 10篇朱毅
  • 8篇张盛
  • 8篇马颖
  • 8篇刘炼
  • 7篇万齐全
  • 7篇邵明杰
  • 6篇玛娜
  • 5篇周威
  • 5篇陈晚平

传媒

  • 9篇2012中国...
  • 7篇器官移植
  • 6篇中国普通外科...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5篇2009中国...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普外基础...
  • 3篇2013中国...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移植杂志...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低温预处理通过抑制JNK激活减轻肝L02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亚低温预处理减轻肝L02细胞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期生长的肝L02细胞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缺血缺氧再灌注组(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预处理缺血缺氧再灌注组(实验组)。将实验组细胞置于亚低温(32℃)条件下预处理培养6h,常温对照组则正常培养6h。然后,将实验组和常温对照组的细胞置于三气培养箱中缺血缺氧培养12h,随后再正常培养4h。收集细胞及培养液,对细胞损伤、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水平以及细胞JNK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常温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升高,细胞活力值均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均显著升高,p-JNK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项检测指标改变均较常温对照组有所减轻,常温对照组培养中ALT、AST、LDH水平分别为(30.0±4.6)U/L、(26.3±3.8)U/L、(1129.0±134.3)U/L,实验组分别为(21.0±2.7)U/L、(18.7±2.1)U/L、(898.3±79.2)U/L;常温对照组细胞活力值为(能33±2.32)%,实验组为(78.17±3.01)%;常温对照组细胞凋亡比例为(32.4±2.3)%,实验组为(18.8±1.4)%;实验组p-JNK表达水平较常温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预处理可以显著减轻肝L02细胞的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这可能与亚低温预处理抑制JNK的激活有关。
王伟胡晓燕叶啟发肖琦夏志平李明霞牛英
关键词:L02细胞亚低温预处理JNK
双侧髂动脉搭桥术后高HLA抗体受者行再次肾移植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肾移植术后髂动脉并发症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可导致移植肾丢失,严重者可导致受者死亡[1]。既往国内外报道对于肾移植术后反复髂动脉破裂出血的受者多采用双侧髂动脉搭桥的方式,以保障患肢的血运及受者的生命安全[2-3]。出现髂动脉并发症的受者行再次肾移植难度较大,因为经历首次肾移植以及术中或术后抢救性的大量输血后,
明英姿刘洪邵明杰庄权叶少军佘兴国牛英叶啟发邹义洲
关键词:再次肾移植HLA抗体受者动脉破裂出血
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ERK、JNK和P38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和缺血后处理中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6
2009年
背景: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供肝原发性无功能是引起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供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或消除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后MAPK级联通路中P38,JNK和ERK活化的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min再灌注组48只和缺血后处理组48只,后2组又分为0,0.5,1,2,4,8,12,24h不同时间处理亚组,每亚组6只。方法:建立大鼠肝脏体内局部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模型,于复灌后0,0.5,1,2,4,8,12,24h取肝脏组织。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P38、p-JNK和p-ER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结果:①p-ERK,p-JN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h。缺血后处理组p-ERK,p-JN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2,4h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0.05)。②p-P38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明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1h,2h后开始下降,表达程度维持在缺血后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p-P38的表达增高,但仅在再灌注后1h明显增高(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增高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
周正朱云祥李强叶启发牛英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缺血再灌注
心脏死亡供者肾移植4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心脏死亡无偿器官捐献(DCD)供者移植后的恢复情况及此类供体对受者及移植物术后的影响。方法:对48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DCD捐献的肾脏后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并对其术前和术后的诊疗及随访血肌酐、移植物及受者存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受者中无1例出现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PNF),18例受者术后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发生率为37.5%,DGF组与无DGF组受者及移植肾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98,P=0.447)。48例受者中有7例(14.6%)受者移植肾丢失,其他41例受者随访时间为0.5-23(中位数8)个月,39例(95.1%)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在1,3,6,12个月移植物的存活率分别为95.7%,93.0%,90.0%,87.5%,患者的存活率分别为100%,94.9%,90.0%,87.5%。结论:在我国尚无脑死亡法的环境下,DCD是解决我国器官移植界瓶颈的重要手段,是器官来源的重要部分,并且有着较好的短中期预后。
明英姿叶启发邵明杰佘兴国刘洪叶少军成柯赵杰万齐全马颖赵于军牛英刘炼张盛朱利军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预后
老龄活体供肾移植55例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老龄活体供肾移植的供受体围手术期并发症、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85例活体肾移植,其中供体年龄≥55岁55例(老龄组),供体年龄<55岁230例(中青年组),比较两组供受体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肾功能恢复情况、急性排斥反应(AR)及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人/肾存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供体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1周平均血肌酐值(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老龄组受体术后SCr恢复时间、AR和DGF发生率分别为(3.77±1.73)d、21.82%和3.63%,中青年组分别为(3.23±1.97)d、26.64%和3.27%,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龄组受体术后1、2年SCr高于中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体术后1、2年人/肾存活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严格控制老龄活体供体纳入标准、对供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评估,老龄活体供肾移植与中青年活体供肾移植具有相似的近远期疗效,可作为缓解当前供体需求紧张的一种安全可行的途径。
李定云叶启发明英姿成柯赵于军朱利军佘兴国牛英
关键词:肾移植活体供者
DCD供肝移植后出现原发性无功能的原因分析
目的 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是肝移植术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常导致移植失败,危及受体病人生命.本文章通过分析我院4 例运用心脏停跳死亡供肝(Donation after car...
明英姿庄权刘洪佘兴国牛英叶啟发
缺血预处理大鼠自体肝移植后剩余肝细胞的凋亡和增殖被引量:1
2009年
背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细胞受到增殖和凋亡的双重调控。肝大部切除后,余肝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其肝再生受到明显抑制,缺血预处理可减轻此损伤,促进肝再生,其机制是否也与这有关,目前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自体肝移植后余肝肝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9/2007-07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雄性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3组:单纯肝叶切除组、自体肝移植组、缺血预处理组,48只/组。方法:单纯肝叶切除组大鼠只行肝左、中叶切除,不阻断肝右、尾叶血流。自体肝移植组大鼠结扎切断肝后与食管腹段之间的静脉交通支,游离liberate尾状叶,游离第一肝门、肝上及肝下下腔静脉后,阻断并经门静脉持续低温灌注保存液,同时进行无血肝切除(切除肝左、中叶),肝脏在体持续低温灌洗15min。解除肝门阻断,完全恢复肝脏血流。快速复温肝脏表面,并冲洗腹腔,缝合关腹。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门静脉灌注前先阻断肝右、尾叶血流10min,然后开放血流10min,余步骤同自体肝移植组。各组大鼠分别于肝叶切除后0,1,3,6,12,24,48,72h时取材。主要观察指标: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通过Ki-67抗原的表达检测肝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自体肝移植组比较,除肝叶切除后0h外,其余各时间点单纯肝叶切除组、缺血预处理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在肝叶切除后0h(即正常肝组织)基本不存在凋亡细胞;单纯肝叶切除组肝大部切除后余肝肝细胞凋亡指数稍有升高;自体肝移植组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指数急剧升高,约在12h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与自体肝移植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肝�
佘兴国MANAL MUKHTARKUBLI AHMED叶启发牛英刘洪叶少军
关键词:自体肝移植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凋亡增殖
我国儿童烧伤危险因素的文献回顾性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在儿童意外伤害中,烧伤因其伴随明显的损伤后瘢痕形成及高致残率一直备受关注。儿童烧伤不仅使患儿的身体受到损伤,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其造成的心理阴影可能伴随患儿终生。为寻找我国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作者对2000~2010年间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医疗单位发表的有关儿童烧伤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的文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儿童烧伤的危险因素不仅存在着一些共性,而且不同地区之间也互有差异。
张秋香丁四清牛英谢建飞
关键词:烧伤儿童
肝脏缺血再灌注对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中作用.方法选用大鼠原位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60min,于复灌后0、0.5、1、2、4、8、12和24h取材,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c-fos、c-jun mRNA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i-67抗原和Sub-G1,分别作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Ap指数)的定量分析指标.结果血清ALT、AST随着复流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在4 h左右达最高峰,而后渐下降,至24 h达到基线水平;Ki67在复灌后1 h开始增高,持续到24 h;在复灌后肝细胞凋亡率Ap指数也逐渐增高,峰值于复灌后12 h出现;再灌注后0.5~2.0 hc-fos和c-jun的表达均增高,1 h达高峰;4h后只有c-jun有持续较高的表达,c-fos的表达开始下降.结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肝细胞的凋亡与增殖是同时存在的.c-fos和c-jun在再灌注早期和后期两种不同的表达模式提示:c-fos和c-jun共表达可能与组织修复有关,而c-jun的持续高表达可能引起细胞的凋亡.
肖建生叶启发蔡方刚牛英张毅许贤林
关键词:C-JUNC-FOS再灌注肝脏缺血即早基因
心脏死亡供肝肝移植疗效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器官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供肝数量的匮乏促使众多移植医疗机构重新转向心脏死亡供体(DCD)供体,试图扩大供肝获取范围。首批DCD供肝肝移植术早在哈佛公布脑死亡定义之前既已实施,但当时受体存活率较低。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才开始偶尔使用DCD供肝行肝移植术,但效果欠佳。鉴于脑死亡供体的缺乏及活体肝移植供体的高风险性,亟待人们重新对DCD供肝肝移植的利弊进行探讨及权衡,使之成为今后肝移植供肝获取的重要途径。
李晓璟叶啟发明英姿牛英刘倩雯
关键词:供肝获取心脏死亡移植供体疗效DCD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