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肝炎
  • 24篇病毒
  • 19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4篇慢性
  • 10篇慢性乙型
  • 10篇慢性乙型肝炎
  • 10篇干扰素
  • 9篇细胞
  • 8篇肝炎病毒
  • 6篇毒性肝炎
  • 6篇乙肝
  • 6篇乙型肝炎病毒
  • 6篇鸟苷
  • 6篇无环鸟苷
  • 6篇病毒性
  • 6篇病毒性肝炎
  • 5篇疗法
  • 5篇肝病
  • 4篇乙肝病毒

机构

  • 31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卫生部
  • 1篇解放军第15...

作者

  • 34篇熊开钧
  • 28篇黄华芳
  • 24篇曾令兰
  • 10篇杨泽川
  • 8篇何生松
  • 6篇王心禾
  • 5篇金慰鄂
  • 5篇凌美霞
  • 5篇郭劲松
  • 3篇王建华
  • 2篇李淑莉
  • 2篇李媛
  • 2篇范家珍
  • 2篇罗端德
  • 2篇贺永文
  • 1篇武忠弼
  • 1篇吴人亮
  • 1篇蔡淑清
  • 1篇魏文宁
  • 1篇刘仲萍

传媒

  • 9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中国病毒学
  • 4篇病毒学杂志
  • 2篇医药导报
  • 2篇同济医科大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第五次全国病...
  • 1篇临床医学
  • 1篇第九次全国I...
  • 1篇中国微生物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6篇1994
  • 2篇1993
  • 6篇1992
  • 7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7
  • 1篇198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乙型肝炎病毒致大单核细胞病变的动态研究
1992年
应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体外培养、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 HBV 的大单核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 HBV 6小时后,胞浆出现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后部分细胞表面膜破裂,细胞器变性和细胞崩解;72小时后,较多细胞表面膜破裂,有细胞坏死;经1、2和3周观察,细胞坏死增多,崩解和核固缩,而同期对照细胞超微结构完好。结果表明,乙肝病毒有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
熊开钧曾令兰黄华芳郭劲松王建华阮幼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单核细胞细胞病变
全文增补中
血清HBV-DNA与HBeAg、HBcAg和DNAP之间相关性的临床意义
熊开钧金慰鄂曾令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免疫酶技术复制(分子生物学)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抗原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体内外对单个核细胞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2诱生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1993年
本研究用PAP法、胸腺细胞增殖法、脾细胞增殖法,分别检测16例体外HBV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与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感染的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中的HBcAg和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的诱生活性(以△cpm值表示)。结果显示,体外HBV感染组与体内HBV感染组骨髓MNCs中HBcAg检出率分别为50%和43.7%。本实验结果表明,HBV在体外感染骨髓MNCs,且与体内自然感染相符,但光镜下未观察到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体外感染组与体内感染组IL-I和IL-2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且细胞中HBcAg检出阳性者较阴性者下降更为明显(P<0.01)。IL-1和IL-2诱生活性降低与HBV侵染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内复制有密切关系,从而提示,IL-1和IL-2降低可能影响HBV的清除而引起慢性化过程。
王建华熊开钧黄华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
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关系的探讨被引量:6
1994年
本文报道55例高复制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复制指标与肝脏病变的关系。55例均为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阳性,部分病例血清HBcAg、DNAP、HBV-DNA阳性,均作肝穿活检,病理报告CAH5例、CLH9例、CPH41例,前二者组成A组,代表病变活动组;CPH称B组,代表病变稳定组。结果显示A组各项肝脏病变在HBV复制情况下检出率普遍高于B组;ALT异常时肝脏各项病变检出率达80%以上者A组也多于B组,而且A组出现4例碎片状坏死、B组则无,显示乙肝病毒复制程度与肝脏病变活动性、广泛程度、肝功能受损等情况密切相关,因而提示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黄华芳熊开钧曾令兰何生松杨泽川李援
关键词:肝脏病变乙型肝炎病毒
重症肝炎并发消化道出血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1990年
本文对1985~1987年收治的重肝并发消化道出血31例进行临床分析,发现普遍存在凝血障碍。本症发生率高,来势凶猛、病死率高。本文着重讨论了出血机理与胃粘膜糜烂的关系,并就其防治作了一些探讨。
黄华芳熊开钧杨泽川范家珍李媛凌美霞
关键词:肝炎消化道出血并发症
小剂量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
熊开钧王心禾吴章琦
关键词:干扰素乙型肝炎免疫疗法疗法病毒临床化学
内毒素诱导体外HBV感染骨髓细胞的TNF及LPO动态观察
1994年
本文报道了通过内毒素作用于乙肝病毒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不同培养时间的TNF和LPO动态变化。结果发现:①内毒素诱导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TN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培养时间延长,TNF值明显升高,72小时达高峰。②内毒素作用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LPO水平,随着培养时间变化,而有所改变,且培养72小时、1周时,LPO值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③内毒素作用HBV感染组及HBV感染组TNF和LPO值经直线相关分析,分别为γ=0.299(P>0.050,γ=0.658(P<0.01)。提示:内毒素作用HBV感染骨髓细胞诱生TNF,可能是引起细胞病变的重要因素;内毒素、病毒(HBV)具有协同诱生TNF,加重细胞损伤的作用;乙肝病毒致病作用为始动因素,病毒、内毒素诱生TNF及LPO含量变化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周和龙黄华芳曾令兰杨泽川熊开钧
关键词:内毒素骨髓细胞
体外乙型肝炎病毒致骨髓中性粒细胞病变的动态研究
1994年
运用透射和扫描电镜对接种乙肝病毒(HBV)和不接种病毒的中性粒细胞超微结构进行动态对比观察,发现接种HBV6小时的细胞,胞浆出现不同程度空泡变和髓样变性,24小时细胞体积缩小,表面膜破裂,线拉体和内质网变性,核染色质均质化,72小时有较多细胞表面突起消失,还出现细胞坏死、崩解和核固缩不可逆性病变,经1、2和3周观察,细胞病变加重,与同期对照细胞超微结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两种电镜观察结果一致显示,乙肝病毒有直接致细胞病变作用。
熊开钧阮幼水武忠弼曾令兰黄华芳郭劲松王建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中性粒细胞
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效应观察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报道血清HBV复制标志阳性的慢乙肝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7例进行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近、远期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为无环鸟苷第一周按25~20mg/kg/d计后改17~15mg/kg/d×53天,共60天;人白细胞干扰素1×106U肌注每周3次×4周,后改1.0×106U肌注每周2次×6周,共10周;HBIG400U肌注隔日1次,共10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保肝”药物。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9例进行治后半年到2年追踪观察,结果近、远期HBcAg、DNAP、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近、远期HBcAg,HBV-DNA阴转率均达40%以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近、远期各有4例及2例HBsAg阴转,而对照组则无一例阴转,从近、远期综合抗病毒效应观察,治疗组全阴率分别为33.3%、44.4%,而对照组分别为3.79%及0%,P<0.01,治疗组无明显毒副反应。对比单用无环鸟苷,全阴率31.8%;无环鸟苷加干扰素两药联合全阴率37.5%,均有所提高,达到44.4%,值得进一步研究。
黄华芳熊开钧曾令兰何生松杨泽川
关键词:HBIG无环鸟苷干扰素抗病毒药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乙肝病毒致骨髓细胞感染、致细胞病变及其功能研究
熊开钧曾令兰黄华芳王建华郭劲松
该成果与国内外有关研究不同和创新之外,是乙肝病毒(HBV)感染体外培养的骨髓细胞,创建HBV易感的细胞模型,且证实了HBV致细胞病变,免疫功能改变和细胞膜功能异常。研究出体外培养的人骨髓细胞为HBV易感细胞,采用免疫酶(...
关键词:
关键词:乙肝病毒细胞病变体外感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