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mg/m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L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均≤6.25mg/ml,对照组PC100均≥12.5mg/m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7.97±0.82)(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mg/m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值从Mch浓度0.39mg/m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EOS(%)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无创检测
- 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8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BalB/c小鼠,第0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致敏,从第28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次数和方式的激发。根据激发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包括三次滴鼻激发组、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每组12只。激发后48h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结果以增强的呼气间歇(enhanced pause,Penh)表示,测定肺功能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对全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Penh%)和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滴鼻激发组EOS%和Penh%显著高于其他雾化激发组(P<0.05),其中BALF中EOS%三次滴鼻激发组(46.30±4.55)%,与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31.19±12.84)%、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29.00±12.33)%、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37.08±8.44)%相比有显著差异,与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41.17±8.78)%无显著差异。三次滴鼻激发组PC100[(3.75±1.79)g/L]和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5.94±3.27)g/L]、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5.19±1.88)g/L]有显著差异(P<0.05)。三次滴鼻激发组激发过程中动物死亡2只,其余各组均无死亡。结论滴鼻和雾化激发均能成功建立哮喘模型,其中滴鼻激发建立的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升高更为显著。
- 沈璐赖克方姜华洪燕华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卵蛋白雾化
- 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激发方式对小鼠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模型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BalB/c小鼠,第0天、第7天、第14天腹腔注射致敏,从第28天开始分别给予不同次数和方式的激发。根据激发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5组,包括三次滴鼻激发组、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每组12只。激发后48h采用整体体积描记法检测小鼠气道反应性,结果以增强的呼气间歇(enhanced pause,Penh)表示,测定肺功能后再用磷酸盐缓冲液对全肺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哮喘组气道反应性(Penh%)和BALF中嗜酸粒细胞比例(EOS%)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滴鼻激发组EOS%和Penh%显著高于其他雾化激发组(P〈0.05),其中BALF中EOS%三次滴鼻激发组(46.30±4.55)%,与二次雾化20min激发组(31.19±12.84)%、三次雾化20min激发组(29.00±12.33)%、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37.08±8.44)%相比有显著差异,与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41.17±8.78)%无显著差异。三次滴鼻激发组PC100[(3.75±1.79)g/L]和三次雾化30min激发组[(5.94±3.27)g/L]、四次雾化20min激发组[(5.19±1.88)g/L]有显著差异(P〈0.05)。三次滴鼻激发组激发过程中动物死亡2只,其余各组均无死亡。结论滴鼻和雾化激发均能成功建立哮喘模型,其中滴鼻激发建立的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升高更为显著。
- 沈璐赖克方姜华洪燕华钟南山
- 关键词:哮喘卵蛋白雾化
-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t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m均≤6.25g/L,对照组PC100均≥12.5g/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7.97±0.82)(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g/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值从Mch浓度0.39g/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无创检测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阻力和上气道炎症的影响
-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变应性鼻炎小鼠鼻阻力和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以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清醒滴鼻激发雌性Balb/c小鼠(5-6w)建立小鼠变应性模型,在致敏前7天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分别以不同剂量清醒滴鼻和雾化...
- 席寅赖克方韩丽娜邬娜洪燕华谢佳星罗炜陈如冲
- 关键词:鼻阻力变应性鼻炎卡介菌多糖核酸气道炎症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设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正常组、哮喘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按剂量具体分为1μg,10μg,100μg亚组,均在第一次抗原致敏前7d腹腔注射给药。末次激发后48h采用美国Buxco公司小鼠整体体积扫描记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以乙酰甲胆碱各浓度激发时增强的呼吸间歇(EnhancedPause,Penh)表示。以PC100[气道反应性升高为生理盐水(NS)值2倍时的Mch激发浓度]及Penh/NS%max综合评价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 1μg组PC100(13.2±6.9)g/L、10μg组(11.8±5.58)g/L与哮喘组(5.97±1.73)g/L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μg、10μg组Penh/NS%max分别为(623.22±252.39)%、(519.71±200.41)%,显著低于哮喘组(1306.83±540.46)%,P<0.01。10μ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42.75±7.44)%显著低于哮喘组(57.25±13.2)%,P<0.01,1μg组、100μ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显著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
- 姜华赖克方沈璐洪燕华周银波罗炜陈如冲钟南山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哮喘气道反应性嗜酸粒细胞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小鼠,以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设立卡介菌多糖核酸组、正常组、哮喘组。卡介菌多糖核酸按剂量具体分为1μg,10μg,100μg亚组,均在第一次抗原致敏前7d腹腔注射给药。末次激发后48h采用美国Buxco公司小鼠整体体积扫描记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以乙酰甲胆碱各浓度激发时增强的呼吸问歇(EnhancedPause,Penh)表示。以PC100[气道反应性升高为生理盐水(NS)值2倍时的Mch激发浓度]及Penh/NS%max综合评价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后苏木素-伊红染色计数嗜酸粒细胞比例,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1pg组PCI00(13.2±6.9)g/L、10μg组(11.8±5.58)g/L与哮喘组(5.97±1.73)g/L相比,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μg、10μg组Penh/NS%max分别为(623.22±252.39)%、(519.71±200.41)%,显著低于哮喘组(1306.83±540.46)%,P〈0.01。10/z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为(42.75±7.44)%显著低于哮喘组(57.25±13.2)%,P〈0.01,1μg组、100μg组BALF嗜酸粒细胞百分比与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以显著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炎症。
- 姜华赖克方沈璐洪燕华周银波罗炜陈如冲钟南山
-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哮喘气道反应性嗜酸粒细胞
- 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反应性无创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目前国内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的评价多数仅立足于气道炎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哮喘的病理生理特征。本所率先从国外引进了小动物无创检测和有创检测肺功能仪。无创法检测时小鼠不必麻醉,而且每次可以同时检测多只小鼠,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能否取代有创法尚需更多的数据。本研究旨在建立无创检测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检测方法,并与有创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动物模型和气道反应性检测方法不同,动物分为:①无创哮喘组;②无创对照组;③有创哮喘组;④有创对照组。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BALB/c小鼠哮喘模型,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用无创和有创的方法测定气道反应性。哮喘动物雾化吸入0.2~50g/L倍增浓度的乙酰甲胆碱(Mch),测定相应浓度下的增强呼气间歇(Penh)值或气道阻力(RL)值等指标。将小鼠吸入Mch后RL或Penh增加2倍的激发浓度以PC100来表示。所有动物都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灌洗液,涂片染色后分类计数。结果无创哮喘组PC100均≤6.25g/L,对照组PC100均≥12.5g/L。其Log2(10PC100)值(5.36±0.84)显著低于对照组(7.97±0.82)(P<0.01)。无创哮喘组从Mch浓度3.12g/L开始,其Pen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创哮喘组RL值从Mch浓度0.39g/L开始就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无创组与有创组的气道反应性相关系数R=0.96(P<0.01)。无创哮喘组和有创哮喘组的嗜酸粒细胞分别为(54.00±5.96)%,(55.93±5.92)%,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的(0.38±0.52)%,(0.63±0.74)%(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以Penh为主要测定指标的无创方法,可以成功检测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 李斌恺赖克方洪燕华王法霞陈如冲林少建钟南山
- 关键词:小鼠气道反应性支气管哮喘无创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