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峰

作品数:38 被引量:297H指数:1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延安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前列腺
  • 8篇增生
  • 8篇前列腺增生
  • 7篇疗效
  • 7篇结石
  • 6篇尿道
  • 6篇尿管
  • 5篇输尿管
  • 5篇前列腺癌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腺癌
  • 5篇良性前列腺增...
  • 5篇腹腔
  • 5篇腹腔镜
  • 5篇膀胱
  • 4篇手术
  • 4篇泌尿
  • 3篇血清
  • 3篇切除

机构

  • 38篇延安大学
  • 7篇延安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汕头市第二人...
  • 1篇成都市金牛区...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8篇汪峰
  • 26篇高继学
  • 21篇张斌斌
  • 21篇李义
  • 18篇贾军琪
  • 15篇郭巍
  • 15篇靳永胜
  • 13篇贺晓龙
  • 12篇强亚勇
  • 11篇张培波
  • 8篇东冰
  • 5篇宋红雄
  • 5篇杜玲玲
  • 4篇白安胜
  • 3篇马亚东
  • 3篇刘龙强
  • 2篇刘安
  • 2篇白如玉
  • 1篇张春莉
  • 1篇何海宝

传媒

  • 4篇中华男科学杂...
  • 3篇中国性科学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微创泌尿外科...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端输尿管结石排出率与超敏 C-反应蛋白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占上尿路结石发病率的65%,占全球发病率为4%~15%,并不断呈上升趋势。输尿管本身存在三个生理狭窄,且以远端生理狭窄最明显,70%的输尿管结石位于输尿管盆段。有报道称 C-反应蛋白水平与肾石性肾绞痛有关,在肾石性肾绞痛中 C-反应蛋白可作为重要的炎性因子[1],但临床上通过测定肾绞痛发作期血浆超敏 C-反应蛋白值与结石排出相关性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测定超敏 C-反应蛋白值、结石大小、血白细胞三项指标来分析其与结石排出率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刘龙强郭巍汪峰白安胜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C-反应蛋白
经腹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程序化解剖性切除术临床效果分析(附21例报告)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6 cm)程序化解剖性切除术的可行性与优势,总结其临床经验,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6年12月行经腹腹腔镜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均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途径按"5步法"程序化解剖性切除。结果:21例手术,除1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由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中改开放外,其余20例手术均获成功。肿瘤直径为6~12 cm,平均8.9 cm。左侧8例,右侧13例,其中嗜铬细胞瘤15例,节细胞神经瘤2例,肾上腺皮质癌2例,肾细胞癌综合征(VHL综合征)伴发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母亲为双侧肾上腺皮质癌),髓样脂肪瘤1例。手术时间50~190 min,平均(90.6±35.4)min,出血量30~500 mL,平均(102.6±19.2)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14 d,平均(7.4±0.6)d。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访3~42个月,除改开放的皮质癌患者出现骨转移外,余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程序化解剖性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操作空间大、解剖清楚、操作精细、血管显露好、出血少、对肿瘤刺激性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此手术方式适合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靳永胜东冰贾军琪汪峰张培波李义高继学
关键词: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巨大肾上腺肿瘤
PKRP对BPH患者前列腺功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前列腺功能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行PKRP,对照组行传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对比2组治疗前后尿道功能和性功能:尿道功能包括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剩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和排尿开始时膀胱压;性功能包括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和逆行射精人数比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2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Qmax显著大于对照组,剩余尿量和排尿开始时膀胱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IIEF-5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勃起功能障碍例数和逆行射精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A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在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RP可有效提高BPH患者术后尿道功能和性功能,且术后28d患者PSA水平可基本恢复正常,值得临床推广。
刘龙强白如玉汪峰刘安何海宝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特异抗原
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的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手术获得的泌尿系结石成分,探讨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与年龄、性别等关系,比较上、下尿路结石成分特点,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发生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制定有效的个体化治疗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治疗1984例尿路结石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石部位等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延安地区泌尿系结石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解剖部位的分布特点。结果在1984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中,按每10岁年龄大小分组排序,统计各年龄阶段泌尿系结石发病情况,男性患者有1346例,女性患者有638例,男性年龄(50.23±14.48)岁,女性年龄(47.87±14.51)岁,男、女患者比例约2.11∶1。在66~75岁年龄段,尿路结石发病率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成分以混合性结石为主,以混合性结石为主,共1582例,占79.76%。其中1665例(83.92%)为上尿路结石,上、下尿路结石的比例为5.22∶1,其余为肾结石合并膀胱结石。上尿路结石中男性1062例,女性603例,男女比例为1.76∶1;下尿路结石中男性284例,女性35例,男女比例为8.11∶1。青壮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患者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中老年(年龄>45岁)泌尿系结石者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类结石多见。感染性结石患者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延安地区男性较女性更容易患泌尿系结石。同时,不同年龄段结石构成成分具有差异。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感染性结石多见,这与结石整体发病率基本一致;而对于年龄>45岁患者,主要以草酸钙为主结石、尿酸性结石多见。表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结石患者,可以根据上述结果在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上综合考量,给予明确而更加合理的治疗。
张斌斌汪峰杜玲玲宋红雄贺晓龙李义高继学
关键词:尿路结石主成分分析
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和Bcl-2的表达;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应用si RNA LRPPRC转染前列腺癌细胞下调LRPPRC水平,观察对细胞增殖、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LRPPRC的表达率分别为61.6%(122/198)和18.0%(18/100)(P<0.001);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49.5%(98/198)和45.0%(45/100)(P=0.539)。LRPPRC和Bcl-2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r=0.179,P=0.012)。LRPPRC和Bcl-2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P<0.001)。下调LRPPRC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使caspase-3活化增多,对Bax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前列腺癌组织LRPPRC表达显著增高;LRPPRC与抑制凋亡有关;LRPPRC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与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张鸿毅高继学汪峰李义贺晓龙张培波崔洁
关键词:前列腺癌BCL-2凋亡
泌尿外科临床导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泌尿外科临床导管组件,针对现有的对于导尿管内端被堵塞现象的处理导致病人痛苦强烈,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导尿管,所述导尿管内设置有滤板,所述导尿管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
靳永胜东冰贾军琪汪峰张斌斌高继学李义
合并前列腺结石的BPH患者结石成分分析及组织病理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分析和组织病理学研究,探讨其发病因素和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TUPKP)患者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条件的5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这部分患者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前列腺结石成分分析结果进行详细研究。根据是否合并前列腺结石分为合并前列腺结石组和无前列腺结石组。合并前列腺结石组进行组织学病理研究和前列腺结石成分分析,无前列腺结石组单纯行组织学病理研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情况;结合病理结果,对合并前列腺结石组前列腺慢性炎症、前列腺总体积(TPV)、年龄、残余尿量(PRV)、最大尿流率(Qmax)、IPSS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前列腺组织病理提示均合并不同程度慢性炎症,合并前列腺结石组炎症发生率83.1%,无前列腺结石组为61.1%。合并前列腺结石组炎症程度为中重度(90%),炎细胞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腺体(81%),无前列腺结石组炎细胞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腺周与基质(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结石发病率52.1%,单一成分占23.5%(71/302)、混合成分占76.5%(231/302),草酸钙为70.2%(212/302),碳酸磷灰石为68.2%(206/302),磷酸镁铵为52.3%(158/302),尿酸为6.3%(19/302),不同年龄段结石成分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年龄、TPV、IPSS评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SA、PRV、Qmax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结石与前列腺慢性炎症、年龄、IPSS评分显著相关(P<0.05),与PSA、PRV、Qmax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BPH合并前列腺结石发病率高,结石成分构成多样,以草酸钙和碳酸磷灰石为主,前列腺慢性炎症(主要为腺体重度
靳永胜东冰贾军琪汪峰贺晓龙高继学李义
关键词:前列腺结石病理研究慢性炎症
两种药物在表浅性膀胱癌术后灌注的疗效及经济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在表浅性膀胱癌术后灌注的疗效及经济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的123例表浅性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两组均行经尿道膀胱癌切除术,术后1 w开始行膀胱内灌注化疗,根据化疗药物的不同分为羟基喜树碱组与吡柔比星组,对比两组术后1年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羟基喜树碱组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吡柔比星组(P<0.05)。结论羟基喜树碱对表浅性膀胱癌术后灌注化疗的疗效与吡柔比星相当,但羟基喜树碱更为经济。
贾军琪靳永胜张培波汪峰李义郭巍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吡柔比星表浅性膀胱癌疗效成本-效果比
老年患者Ⅲ_B型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通过对BPH合并Ⅲ_B型前列腺炎组织的病理学分析,探讨老年患者Ⅲ_B型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并行TURP术的BPH患者412例,术前经实验室与临床检查,筛选出合并Ⅲ_B型前列腺炎患者66例,并行TURP,术后前列腺组织根据Nickel前列腺炎症程度和主要炎症类型的诊断标准进行病理分型与分级的对比研究。结果:66例BPH并Ⅲ_B型前列腺炎患者经病理检查证实合并不同程度炎症,主要以基质与腺周炎症浸润为主。根据不同病理类型分为腺体炎组、基质炎组、腺周炎组,比较三组炎症程度分布(G_1为轻度,G_2/G_3为中重度)及分级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体炎与基质炎、腺周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腺周炎与基质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Ⅲ_B型前列腺炎患病率较高,病理炎症较重,炎细胞主要浸润前列腺腺周与基质,为腺周炎与基质炎,梗阻可能是其重要发病因素之一。
靳永胜东冰高继学李义汪峰张瑞
关键词: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特点
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控策略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的尿控策略和技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诊治、因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行住院前列腺剜除治疗的1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选择的手术方式将112例患者分为改良组和剜除组,改良组62例患者,行经尿道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剜除组50例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天拔除尿管,改良组和剜除组尿失禁发生率为16.0%和34.0%;术后尿管拔除后1周尿失禁分别为8.0%和24.0%;术后尿管拔除后2周尿失禁分别为6.0%和14.0%;术后尿管拔除后1月尿失禁分别为4.0%和10.0%,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尿管拔除后3月尿失禁分别为0%和2.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永久性尿失禁。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有明显改善:改良组[术前(6.18±1. 32)、术后(23. 91±7. 31)]和剜除组[术前(6. 13±1. 41)、术后(23. 89±3. 39),均P <0. 05]。结论保留部分前列腺前叶等离子剜除术治疗60ml以上前列腺增生症,有助于术后控尿功能的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张斌斌杜玲玲汪峰强亚勇贺晓龙高继学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尿失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