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冬杰
- 作品数:38 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华北地台串岭沟组砂脉中自生碳酸盐沉淀和自生黄铁矿——中元古代甲烷厌氧氧化的沉积证据被引量:13
- 2009年
- 华北中元古界串岭沟组暗色页岩中普遍发育的砂脉构造被解释为气体逃逸形成的沉积构造。在砂脉和相邻围岩中发现有自生碳酸盐沉淀和自生黄铁矿。自生碳酸盐主要由白云石组成,表现为微晶质条带或隐晶质斑块状胶结物。微晶白云石条带多出现在有机质纹层密集发育的部位,沿微生物膜两侧发育;而隐晶质斑块多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或沿砂脉外缘密集产出。围岩中共生草莓状黄铁矿,砂脉中有具环带黄铁矿。这种特殊的矿物组构以及富有机质沉积和丰富的微生物成因构造(MISS)均表明串岭沟组形成于缺氧环境。层面发育的气泡构造为砂脉的气体逃逸成因提供了支持,而自生碳酸盐和黄铁矿则是沉积浅层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甲烷厌氧氧化(AOM)和细菌硫酸盐还原(BSR)的产物;气体源于有机质的厌氧分解和甲烷菌活动。砂脉中发现有疑似微生物化石,围岩含古菌和硫细菌生物标志物,表明有发生AOM和BSR作用的条件。串岭沟组砂脉中识别的自生碳酸盐沉淀及其AOM成因对进一步认识中元古代古海洋与古气候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海洋的低硫酸盐浓度,SMTZ带很浅,海底沉积层的甲烷仅少量被AOM消耗;而大量甲烷进入大气必然导致中元古代强烈的温室气候效应。
- 汤冬杰史晓颖刘娟王新强裴云鹏
- 关键词:华北地台
- 天津蓟县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灰岩中原地海绿石的沉积学意义被引量:13
- 2009年
- 天津蓟县剖面中元古界铁岭组二段叠层石灰岩中普遍发育海绿石。野外观察表明,海绿石主要分布在叠层石柱体间的泥晶灰岩中,呈薄膜状富集在叠层石鞘外缘;微观特征分析表明,海绿石呈不规则状的胶体形式,显示了原地海绿石的基本特点。电子探针的组分分析表明,铁岭组中的海绿石为中成熟度的海绿石。由于产在潮下高能柱状叠层石灰岩中,铁岭组中的海绿石并不反映低沉积速率或沉积间断的沉积条件,与现代海绿石的形成环境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中元古界铁岭组叠层石灰岩中的中成熟度原地海绿石是特殊沉积背景下的独特产物,为研究海绿石在地质历史时期产出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实例。
- 周锡强李楠梁光胜李林汤冬杰付星梅
- 关键词:海绿石叠层石
-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微生物成因白云岩
- 史晓颖汤冬杰蒋干清
- 关键词:微球粒华北地台
- 豫西鲁山地区汝阳群微生物席成因构造
- 河南鲁山蓟县系汝阳群是在中元古代全球Columb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发育于华北地台南缘裂谷系熊耳群(长城系)火山-碎屑岩之上的一套滨浅海相沉积地层。主要由滨海相石英砂岩、潮坪相碳酸盐岩、潮坪-泻湖相紫红色泥页岩、河流相...
- 汤冬杰史晓颖李涛
- 关键词:汝阳群
- 文献传递
-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微生物岩:微组构、有机矿化过程及其古海洋环境研究
- 中元古代处于地球历史上两次重大成氧事件之间。期间,海水硫化分层,硫酸盐还原细菌繁盛,微生物岩广泛发育。微生物岩是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探索早期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选取华北地台中元古代微生物岩和微生物...
- 汤冬杰
- 关键词:华北地台微生物岩古海洋环境
- 文献传递
- 中元古代微指状叠层石:超微组构和有机矿化过程被引量:9
- 2012年
- 微指状叠层石(microdigitate stromatolites,以下简称MDS)是新太古代—中元古代一种重要的沉积构造。由于其内部以纤维状组构为重要特征,而缺乏直接的微生物化石证据,被认为代表特定海洋化学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海底碳酸盐沉淀,属无机成因。本文对华北中元古代雾迷山组硅化MDS的显微组构研究发现,其柱体由亚毫米级浅色微亮晶纹层(平均厚约65μm)和暗色微晶纹层(平均厚约680μm)交互叠加而成。前者含较少细菌残余,重结晶显著;后者富含细菌残余、微晶多面体及微球粒,并进一步分为具密集连续次级微纹层的(平均厚约380μm)和具稀疏断续微纹层的(平均厚约300μm)两种暗纹层。这三种纹层在纵向上的规律性交互可能反映了季节性变化。毛发状垂向纤维贯穿于整个柱体,但在亮纹层内稀疏。这种纤维可能由垂向生长的丝状菌束(宽<10μm)矿化而成,有些由微球粒(粒径为10~30μm)定向富集构成。微球粒富含细菌残余、胞外聚合物(EPS)以及与之密切共生的纳米颗粒(粒径<45nm)。纳米颗粒可粘结形成亚μm级多面体,构成碳酸盐晶体生长的基点。包围微球粒的微亮晶环边和纤维组构间的微亮晶条带内少细菌残余,可能属微生物影响的矿化成因,而纤维体和微球粒则是微生物诱发矿化的结果。故中元古代MDS属微生物成因,它所展现的有机矿化过程可能也适用于更古老的叠层石。此外,MDS内有机矿物从纳米颗粒到微球粒的有序聚合可能代表了有机矿化的普遍过程,并可用作判定微生物成因碳酸盐岩的重要标识。
- 汤冬杰史晓颖蒋干清张文浩
- 关键词:华北地台
- 华北中元古代分层海洋的间歇性硫化条件演变
- 史晓颖汤冬杰张文浩蒋干清
- 关键词:华北地台
- "Boring Billion"时期的增氧事件:以华北中元古代~1.56Ga高于庄组为例
- 汤冬杰尚墨翰史晓颖
-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层状硅质岩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 周锡强陈代钊汤冬杰
- Mo-U共变作为古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的重要指标——进展、问题与展望被引量:20
- 2015年
- 由于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RSM)在氧化水体中化学性质保守,而在缺氧水体中还原活化并向沉积物中转移,因而黑色页岩中的RSM富集度被广泛用于古沉积环境和水体化学条件的研究。近年来不仅建立了判定海水氧化还原(redox)状态的定量指标体系,而且成功地将RSM用于盆地古水文条件重建和大气氧化水平分析,特别是Mo-U富集机理及其共变应用研究最为迅速。沉积物的Mo-U富集度主要受海水Mo-U浓度以及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盆地水文特征的控制。U在Fe(Ⅲ)-Fe(Ⅱ)还原带活化并向沉积物中转移,而Mo仅当海水中含有H2S时才向沉积物富集,因而可据Mo和U富集度的差别区分水体缺氧与硫化特征。沉积物中Mo/TOC比可大致反映沉积水体中的Mo浓度,故可用于判定同时代不同古地理条件下沉积水体的局限程度。利用Mo-U的差异性富集机制还可区分弱氧化-缺氧-硫化水体特征,并判断是否存在Mo的颗粒传输。作者对Mo-U共变用于古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的进展、问题进行评述,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 汤冬杰史晓颖赵相宽王新强宋高源
- 关键词:氧化还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