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骞

作品数:40 被引量:1,080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东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经济管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污染
  • 8篇基尼系数
  • 7篇实证
  • 5篇碳排放
  • 5篇非均衡
  • 4篇演进
  • 4篇中国农业
  • 4篇实证研究
  • 4篇农业
  • 4篇空间溢出效应
  • 4篇极化
  • 4篇二氧化碳排放
  • 3篇动态演进
  • 3篇氧化碳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产率
  • 3篇面板数据
  • 3篇金融
  • 3篇经济增长
  • 3篇环境规制

机构

  • 38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40篇杨骞
  • 29篇刘华军
  • 4篇鲍振
  • 3篇张权
  • 2篇赵浩
  • 1篇杨宝利
  • 1篇鲍建慧
  • 1篇武荣伟
  • 1篇刘传明
  • 1篇张义凤

传媒

  • 4篇经济与管理评...
  • 3篇数量经济技术...
  • 3篇经济评论
  • 2篇农业技术经济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财经研究
  • 2篇当代财经
  • 2篇山东财经大学...
  • 2篇第九届中国金...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人口研究
  • 1篇财贸研究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家
  • 1篇统计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1989~2011被引量:106
2014年
基于1989—2011年30个省份的数据,以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两种指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利用GIS绘制的老年人口比重和老少比的分布图直观地展示出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具体表现为中、西部地区老龄化程度低而东部地区老龄化程度高的梯度分布态势。第二,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波动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超变密度对我国老龄人口分布总体差距的影响也不断增强;第三,Kernel密度估计显示,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地区差距亦呈现持续扩大趋势,并出现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
刘华军何礼伟杨骞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基尼系数
环境技术效率、规制成本与环境规制模式被引量:11
2013年
在保增长减排放的现实约束下,以提升环境技术效率为导向的环境规制能够避免传统规制的弊端。环境规制成本反映了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经济代价",最优的环境规制模式设计需要在环境技术效率与规制成本间进行权衡。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下的技术效率高于无环境规制下的技术效率,随着规制强度增强环境技术效率有所提高。无论在何种规制情形下,环境技术效率较高的东部地区,其规制成本较低;环境技术效率低的中西部地区,其规制成本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能源结构、要素禀赋、污染治理能力等因素对不同地区环境技术效率存在不同的显著性影响。东部地区宜采取较为严格的环境规制模式,中西部地区宜采取由松到紧、逐步过渡的环境规制模式。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环境规制环境技术效率规制成本
外商直接投资、空间溢出与能源效率被引量:4
2015年
实证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特征;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内溢出效应,其中邻接空间权重和地理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区域内溢出效应,而经济空间权重下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小于区域内溢出效应。此外,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也具有显著的影响。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全要素能源效率FDI空间溢出效应SDM
行政垄断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以我国电信产业为例研究
行政垄断是政府机构利用行政权力对竞争限制或排斥。行政垄断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社会福利损失、收入分配不均以及地方保护、区域市场份分割等问题。打破行政垄断既是我国转轨时期最为活跃的研究课题之一,同时也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体制...
杨骞
关键词:电信产业新制度经济学经济合理性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被引量:39
2013年
研究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演进规律对于制定合理的碳减排政策并最终实现碳减排目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采用IPCC的计算方法,以中国大陆29个省(区、直辖市)1995-2010年期间不同年份的化石能源消费量精确测算了各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以碳强度为指标,采用动态分布分析方法(MEDD)对中国省际和区域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①GIS可视化方法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②基尼系数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中西部地区均呈现扩大趋势,只有东部地区呈现下降趋势;③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三大区域也均呈下降态势;④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水平的碳强度的组间流动性较低,表明中国碳排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整体来看,中国碳排放有下降趋势,整体向着低和中低水平的趋势发展。
刘华军鲍振杨骞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MARKOV链
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基于2004-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文章使用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04-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利用GIS可视化方法对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基尼系数测度了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按地区进行了分解,同时构造了品牌空间分布的极化指数,对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极化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品牌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地区间差距是导致品牌分布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品牌价值和品牌数量分布的两极分化程度均呈上升趋势,品牌价值分布的多极分化程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品牌数量分布的多极分化程度却呈下降态势;三大地区品牌价值分布的极化程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品牌分布极化程度要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刘华军鲍振杨骞
关键词:基尼系数极化指数
绩效评估视角下我国CO_2排放的地区差异及随机收敛被引量:3
2014年
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必须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予以考虑,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双赢"。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指标衡量二氧化碳减排条件下经济发展状况,能够体现二氧化碳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为提高这种"双赢"程度,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升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扭转技术效率对二氧化碳排放绩效提升的负向作用。此外,为缩小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的区域差距,应重点发挥政府宏观收敛机制的作用。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方向性距离函数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分解及影响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被引量:193
2012年
分别以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作为碳排放指标,对1995~2009年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进行结构分解,并实证研究不同碳排放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碳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大于人均碳排放的区域差异。三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八区域划分标准下,碳排放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人均GDP、产业结构是造成碳排放水平差异的重要因素。
杨骞刘华军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泰尔指数STIRPAT模型
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无效率的来源被引量:25
2015年
本文利用DEA方法的超效率SBM模型,以人均财政支出作为投入,以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作为产出,测度了中国大陆分省及四大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从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方面,对2012年财政支出无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多数省份的财政支出处于无效率状态,财政支出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四大地区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财政支出效率最低。在2012年财政支出无效率的13个省份中,产出不足的程度远高于投入冗余的程度,其中科技创新产出存在严重不足。
杨骞张义凤
关键词:财政支出效率
中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绩效及其要素源泉
2024年
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背景下,揭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绩效演进规律并深入挖掘粮食生产绩效的要素源泉,对于确保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和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聚焦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在数据包络分析框架下构建SBM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利用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2—2021年中国粮食生产绩效,并从要素分解角度探究中国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绩效的源泉。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绩效均呈现显著提升态势,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绩效改善最为明显。稻谷、小麦和玉米生产率分别累积增长21.86%、24.35%和18.68%。(2)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绩效的增长主要源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是生产绩效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3)技术进步是推动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绩效改善的主要动力,样本期内稻谷生产的技术进步始终依赖于劳动,小麦生产的技术进步源泉由土地转向劳动,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源泉由劳动转向资本。面向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目标,通过激发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耕地质量等措施,切实提升生产要素绩效及总体绩效,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重要支撑。
杨骞杨骞祝辰辉
关键词:粮食安全生产绩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