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6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NA和lncRN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吞噬细胞及抗原呈递细胞,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巨噬细胞的可塑性极强,组织微环境的变化可使其极化为不同的表型并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经典途径激活的M1促炎型和替代途径激活的M2抗炎型。其中,M2型巨噬细胞在变应性疾病中占主导地位,并与变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微小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巨噬细胞极化及快速重编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miRNA和lncRNA的差异表达可影响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及免疫调节能力。本文对miRNA和lncRNA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在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变应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治开辟全新的视角。
- 温思露李芬邓玉琴陶泽璋
- 关键词:变应性疾病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
-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最新进展
- 目的 扁桃体切除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临床上治疗由于扁桃体肥大所致的儿童睡眠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完全切除扁桃体对儿童的免疫功能...
- 徐烨星陈金辉章薇李芬陶泽璋
-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部分切除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调控变应性鼻炎免疫偏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pg/ml比(3.79±1.21)pg/ml、(3.88±0.25)pg/ml比(3.57±0.23)pg/ml、(6.34±1.38)ng/ml比(4.89±1.10)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
- 温思露李芬赵凡左晶晶邓玉琴章薇陶泽璋
-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总IGE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鼻中隔偏曲免疫偏移
- PI3Kp110β抑制剂对人舌鳞状细胞癌CAL27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选择性PI3Kp110β抑制剂KIN-193对人舌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2018年1-7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用不同浓度KIN-193作用于CAL27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KIN-193干预后细胞形态变化;TUNEL法检测不同浓度KIN-193作用48h后CAL27细胞的凋亡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药物干预后CAL27细胞的存活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下CAL27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EdU法检测不同浓度KIN-193作用48h后CAL27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不同药物浓度KIN-193作用72 h后CAL27细胞PI3Kp110β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KIN-193为0μmol/L)比较,在倒置显微镜下CAL27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边界模糊不清,漂浮死亡细胞增多;TUNEL法、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及EdU实验结果分别表明,CAL27细胞的凋亡呈浓度依赖性增高(F=7. 428,P=0. 000),细胞活力被显著抑制(24 h、48 h、72 h的F/P=6.682/0.001、14.428/0.000、38.549/0.000),CAL-27细胞的克隆形成数量减少(F=75. 141,P=0. 000)及CAL27细胞增殖能力减弱(F=6. 885,=0.000); Western Blot显示PI3Kp110β蛋白表达明显减少(F=4.312,P=0.04)。结论选择性PI3Kp110β抑制剂KIN-193对CAL27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效果,同时能够促进细胞凋亡。其原理主要与通过抑制PI3K分子的p110β亚型的表达有关。
- 陈福海郑安元温思露李芬陶泽璋
- 关键词:舌鳞状细胞癌增殖凋亡
- 甲状腺术后发声障碍现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健康意识增强以及检查技术的优化,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及检出率明显升高。甲状腺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占位病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也可能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如吞咽呛咳、发声障碍等。临床上甲状腺术后发声障碍常表现为声音嘶哑、发声易疲劳、声音微弱、音调低沉、发高音困难等。研究表明若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观及客观嗓音症状[1],故围手术期预防、术前风险预测及术后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 温思露王燕李芬周涛陶泽璋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发声障碍甲状腺术后声音嘶哑甲状腺疾病围手术期预防
- 香烟烟雾暴露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C2、Th2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ILC2、Th2细胞在香烟烟雾暴露的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中的变化。方法将15只大鼠分为正常组(Normal)、变应性鼻炎组(AR)、烟雾暴露组(Somke+AR),每组5只。造模后对各组大鼠进行AR症状评分,苏木精-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观察大鼠鼻黏膜炎症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总IgE、IL-10、IL-13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ILC2、Th2细胞比例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鼻黏膜GATA3、RORα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AR组大鼠的过敏症状、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血清总IgE水平较Normal组升高,而Smoke+AR组较AR组进一步升高。探讨机制发现,与Normal组(0.82±0.69、0.98±0.24)比较,AR组(3.70±0.78、2.05±0.26)和Smoke+AR组(7.72±0.90、3.46±1.08)ILC2、Th2细胞表达均升高(P<0.05),其中Smoke+AR组升高最明显。ELISA法检测Th2细胞因子显示,与Normal组(15.96±4.39、45.33±10.07)比较,IL-10、IL-13表达水平在AR组(33.88±5.73、336.00±100.00)升高(P<0.05),在Smoke+AR组(86.38±14.42、636.00±190.79)进一步升高(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鼻黏膜显示与Normal组(1.04±0.18、0.48±0.28)比较,GATA3、RORa表达水平在AR组(3.55±0.79、1.88±0.45)和Smoke+AR组(6.13±0.87、3.61±0.75)逐渐升高(P<0.05),其中Smoke+AR组升高明显。结论香烟烟雾暴露可以促进变应性鼻炎大鼠的变应性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LC2和Th2细胞分化及其细胞因子分泌增加有关。
- 习洋左晶晶朱文轩李紫荆李芬陈始明孔勇刚许昱邓玉琴陶泽璋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TH2
- 头颈鳞癌的精准医疗研究进展
- 2018年
- 头颈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极力提高治疗水平,但其预后仍不理想。精准医疗时代,新的基因测序技术、液体活检技术、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以及分子病理学的进展,为HNSCC的精准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基于高通量基因测序及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发的精准细胞免疫治疗、个性化抗体偶联药物以及靶向人体微生物组药物等,为HNSC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手段。作者综述了HNSCC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
- 戴梦源李芬陶泽璋
- 关键词:头颈鳞癌基因测序靶向治疗
- 银杏酸对肿瘤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0年
- 银杏酸(ginkgolic acid,GA)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酚酸。在肿瘤领域,银杏酸在各种癌细胞系中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可通过抑制SUMO化等途径来发挥作用,最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并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细胞周期阻滞。该文就其在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集中讨论,展望其潜在药物价值。
- 肖玉李芬陶泽璋
- 关键词:银杏酸肿瘤新型药物增殖
- 探讨桃金娘油及花青素和透明质酸局部联合应用对暴露在PM2.5中AR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桃金娘油、花青素和透明质酸局部联合应用(LC)对暴露在PM2.5中AR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LC组、AR组、AR+PM2.5组和AR+PM2.5+LC组。造模成功后AR+PM2.5组和AR+PM2.5+LC组用PM2.5悬浊液滴鼻,LC组和AR+PM2.5+LC组用LC滴鼻。观察各组大鼠AR症状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水平及炎症因子IL-6、IL-8和TNF-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鼻黏膜中NF-κBp65及磷酸化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和LC组大鼠的症状、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和组织超微结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AR组和AR+PM2.5组大鼠症状评分、鼻黏膜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及血清IgE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且均以AR+PM2.5组提高最为明显(P<0.05);与AR组和AR+PM2.5组相比,AR+PM2.5+LC组大鼠症状评分、嗜酸粒细胞浸润情况及IgE水平明显降低(P<0.05),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也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AR组和AR+PM2.5组鼻黏膜中NF-κBp65、磷酸化p38MAPK和血清中炎症因子均上升(P<0.05),且AR+PM2.5组较AR组均上升(P<0.05);与AR组和AR+PM2.5组相比,AR+PM2.5+LC组大鼠炎症因子及鼻黏膜NF-κBp65、磷酸化p38MAPK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治疗具有良好安全性,对暴露在PM2.5中的AR大鼠有显著治疗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过度激活NF-κB和MAPK通路,减轻嗜酸粒细胞浸润和IgE产生来缓解PM2.5对AR大鼠的影响。
- 华红利李芬习洋焦沃尔温思露陶泽璋
- 关键词:花青素透明质酸PM2.5
- miRNA-63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630在鼻咽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NCBI-GEO网站中下载了GSE70970、GSE43329和GSE12452共3个独立的鼻咽癌芯片数据,使用Graphpad prism 7对miRNA-630的表达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对miRNA-630的表达进行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采用SPSS22.0对miRNA-630表达量、肿瘤病理(T)和淋巴结转移(N)指标建立了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采用RT-q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和正常组织标本中miRNA-630的表达情况。培养CEN2细胞,分为3组,分别仅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转染空载(空载组)和miRNA-630(miRNA-630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情况。最后,预测并验证miRNA-630在鼻咽癌中致癌的机制。结果miRNA-630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转染miRNA-630载体48、72、96h后,miRNA-630组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miRNA-630组的CNE2细胞中TP53INP2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5)。结论miRNA-630在鼻咽癌中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miRNA-630的高表达可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增殖,可作为鼻咽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TP53INP2有关。
- 刘涛王玮周洁左晶晶李芬
- 关键词:鼻咽癌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