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D-CTA和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被引量:18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及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S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3D-CTA和3D-DSA检查,比较两者对SSAH早期影像诊断的效率。结果3D-CTA发现颅内动脉瘤91例(检查出动脉瘤102个)、脑动静脉畸形4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烟雾病4例、阴性11例。3D-DSA发现颅内动脉瘤95例(检查出动脉瘤112个)、脑动静脉畸形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烟雾病4例、阴性5例。3D-CTA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低于3D-DSA(91.07%vs.100%)(P<0.05)。两者对SSAH患者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3D-CTA和3D-DSA对破裂的责任动脉瘤检出率相仿(95.79%vs.100%)(P>0.05)。结论3D-CTA和3D-DSA在SSAH患者病因诊断准确性相仿,大部分患者可以基于3D-CTA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3D-CTA对颅内夹层动脉瘤、直径≤3mm的微小动脉瘤、直径<1cm的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仍有部分漏诊,对3D-CT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 李建刘惠祥沈鸟松邱耀忠倪海波张立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三维CT血管造影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基于不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探讨机械取栓术后首次CT征象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研究在不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机械取栓术后首次CT征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进行机械取栓治疗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首次CT征像分为高密度影组和无高密度影组;同时按照术前NLR数值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然后根据术后首次CT有无高密度影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90 d预后良好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内死亡率等临床结局。结果术后CT有高密度影的患者(高密度影组)100例,余101例患者纳入无高密度影组。无高密度影组患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于高密度影组(OR=0.207,95%CI:0.082~0.521,P<0.001),但2组的90 d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患者137例,CT无、有高密度影亚组的90 d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患者64例,与CT有高密度影亚组比较,CT无高密度影亚组的90 d良好预后率高(OR=3.515,95%CI:1.051~11.748,P=0.041),90 d内死亡率低(OR=0.262,95%CI:0.071~0.977,P=0.046),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低(OR=0.132,95%CI:0.026~0.679,P=0.015)。结论机械取栓术后首次CT有高密度影较无高密度影有更高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但对预后无显著影响。高NLR患者取栓术后首次CT出现高密度影可影响其临床预后,而低NLR患者的术后CT征像对预后的影响不显著。
- 陈科春吴秋义李建周寅徐周
-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预后
- 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3例被引量:1
- 2022年
- 脑血管钝性损伤是由颅脑创伤或颈部外伤所致椎动脉和颈动脉的钝性损伤,其颅外段损伤通常是由颈部创伤引起,可致严重的外伤性脑梗死,若无法早期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3例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患者。2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伴闭塞,其中1例经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管腔恢复正常,另1例因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行去骨瓣减压术,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仍闭塞;1例患者合并双侧椎动脉损伤伴闭塞,导致小脑和脑干梗死而死亡。对于伴有严重颅底骨折、颈椎骨折、颈部软组织血肿及面部骨折的创伤患者,要高度警惕存在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可能。
- 李建张立刘惠祥邱耀忠孙晓峰倪海波刘诚林季东凯
- 关键词:颅脑创伤钝性损伤抗血栓治疗外伤性脑梗死颈部外伤
-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良好率64.86%,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4±0.44)分,对照组为(3.89±0.43)分。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颅内压下降快,值得推广。
- 孙晓峰刘惠祥高嵘蒋锋倪海波钱晓波李建季东凯
-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颅脑损伤GOS评分
- 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疗效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颅内外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6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加脑-硬脑膜-肌肉血管融合术,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评估神经功能,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手术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脑梗死的不良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显示,吻合血管均通畅,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较术前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周mRS评分(2.84±1.46)分,术后3个月为(1.38±1.13)分,低于术前1d的(3.08±1.31)分(P<0.05)。结论联合血管重建术治疗烟雾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
- 蒋锋高嵘刘惠祥赵旦徐平钱晓波张立孙晓锋李建
- 关键词:血管重建术烟雾病
- 钻颅引流及尿激酶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对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应用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的32例为观察组,应用传统开颅术治疗3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颅内压值变化、神经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患者在术后48h及术后72h颅内压值分别为(3.02±1.11)mmHg和(3.13±1.04)mmH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及mRS评分分别为6.54±0.81和1.73±0.5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钻颅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对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李建
- 关键词:钻颅引流尿激酶颅内压高血压脑出血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我院2008-01—2012-12收治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01—2012-12收治的45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21~77岁,平均(45.4±5.8)岁。本组患者均在术前进行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发现52个颅内动脉瘤;单发动脉瘤38例,多发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12个,后交通动脉24个,
- 邱耀忠李建
- 关键词: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介入治疗
- 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考察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均采用床旁超声和颅脑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对血肿情况、侧脑室宽度、中线移位、出血量及迟发症状的检出情况。结果: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血肿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侧脑室宽度绝对值、中线移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床旁超声法,颅脑CT法迟发症状总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和颅脑CT在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床旁超声可行动态监测,具有无创性,相对更为便捷,颅内CT对术后迟发症状的检出相对更高,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监测方式。
- 孙晓峰张立钱晓波季东凯李建倪海波刘诚林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颅脑CT床旁超声
- 颅骨修补术后皮瓣坏死与钛网外露原因分析及防治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后皮瓣坏死与钛网外露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皮瓣坏死、钛网外露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留钛网,分别采取换药、减张后直接缝合、咬除外露钛网后缝合及转移皮瓣等措施修复;4例取出钛网后坏死皮瓣清创缝合。结果 11例患者坏死处皮瓣均愈合。7例保留钛网修复皮瓣的病例随访2~24个月,未再发生皮瓣坏死、钛网外露。4例取出钛网病例中,2例1年后再行数字化成形钛网修补,2例放弃再修补手术。结论颅骨缺损修补术后皮瓣坏死、钛网外露通过合理治疗可以保留钛网修复皮瓣,但对排异引起或发生化脓性感染病例,应及时取出钛网。
- 徐中刘惠祥沈鸟松高嵘邱耀忠钱晓波李建
- 关键词:颅骨缺损修补术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
- 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TBI后的第1周内(1、2、3、4、5、6、7 d)、第1周(14 d)和第3周(21 d)行TCD检查,计算血管痉挛指数,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轻、中、重度TBI组别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TBI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进一步评估中重度TBI患者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最终有效病例60例,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中度TBI,中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血管痉挛发生时间晚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的管痉挛持续时间短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BI患者发生血管痉挛后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发生血管痉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应用于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发生时间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TBI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更高;中、重度TBI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患者钙离子浓度呈负相关。
- 盛豪刘诚林孙晓峰李建季东凯蔡一帆丁嘉圣
-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